免费下载!
[!--downpath--]假期终于来了。 朋友们,在放松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 明天,王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套八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笔记,帮助大家在假期里备考。 收藏并保存!
初中八年级第一卷数学重点笔记
力量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即:物体受力,必然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力,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二、作用与疗效: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皮筋变形、铁球入丸入铁棒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3)影响力作用疗效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单位:(1)主:牛顿(N)(N)。
(2)规定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月球附近受到9.8N的引力。
4.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它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施加在它身上的力的影响)
5、如何找到作用点:通常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目的。
6、受力示意图:沿受力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随着受力的增加,线段变长。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如:画出50N的推力和拉力。
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变形,不受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 (春天)
(2)极限:弹性物体受力变形后所能恢复的最大范围。
(3)塑性:物体受力变形后,人工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4)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5)常用:压、撑、拉。
2、弹性:(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形成力。
(2)单位:牛顿(N)。
(3)形成:因弹性变形不时形成。
3、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1)用途:一种测量力的工具。
(2)制造原理:在弹性极限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反比。 (工作准则)
(3)使用前观察:电阻值、最小刻度、回零。
(4) 使用时注意: A. 弹簧秤匀速直线运动。 B. 手表指针稳定后读取。
C. 读数视线与表针水平。 D、记录号前写牛顿。
4、力的分类:弹力、场力、摩擦力。
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 (引力来自地心引力)
2.重力:(G)(1)定义:物体由于月球靠近地面的吸引力而受到的力。 (简称权重,常称权重)
(2)单位:牛顿(N)。
(3) 测试工具:测力计。 (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4) 特点: A. 施力对象,月球受力对象,地面研究对象。 B、方向:垂直向上。
(5)引力与质量的关系: A.内容:物体所受的引力与其质量成反比。
B、公式:G=mg(G—重力,m—质量,g—9.8N/kg)
Cg=9.8N/kg 化学意义:月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引力为9.8N。
D. 图像:物体上的引力与其质量成反比。
3、重心: (1)定义:重力作用于物体的点。 (2)寻找重心的方法:对角线法和悬挂法。
牛顿第一定理
一、牛顿第一定理: (一)研究过程: A、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诱因。 (错误) B. 伽利略:
A。 实验:货车以相同的高度沿斜坡滑下,以获得相同的速度。 浴巾和棉布板表面的移动距离一次比一次长,最后停了下来。 原因是:卡车在不同表面上遇到的摩擦阻力每次都较小。
b. 推论:平面越平滑,阻力越小,小车移动的越远,速度增量越小,越接近匀速。 如果没有力在运动,它将永远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2)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一定理也叫惯性定理)
(3) 注:A.该定理不是直接从实验得出的推导,而是基于大量经验事实得出的,
以科学推理的方式总结的热定理。
B、无力的意思: a. 理想:没有力量。 (实际上没有力就没有物体)
b. 实际:无外力、平衡力、合力为零。 (影响抵消) c。 “或”不能理解为“和”。
2. 惯性: (1)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理也叫惯性定理)
(2)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 A.先解释原物体的运动状态。 B. 然后解释运动状态因受力而发生的变化。 C. 后者表明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4) 例子:耙子运煤,容易跳车坠落,惯性小球,锤头收紧。
两力平衡
1、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是一对平衡力)
2、实验:小车在支架上F1、F2力的作用下,改变物体、直线、方向、大小都会使小车失去平衡。
3、条件:如果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平衡。
4、应用:举哑铃、跳伞运动员匀速下坠、宿舍挂电动吊扇、匀速直线行驶的车辆。
5、一对平衡力与互斥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一对互斥力作用于两个物体。
摩擦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即将或已经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限制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安静,湿滑,滚动)
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激励因素:
(1)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度:(在一定的压力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在相对运动时相互碰撞、啮合、阻碍。 (“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
4、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弹簧秤带动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的读数。 (平衡力)
5.减少有益摩擦的方法:降低压力或使接触面变粗糙。
6、减少有害摩擦的主要途径: (1)滚动代替滑动。 (滚动轴承) (2) 保持摩擦面相互远离:
A、加入润滑油形成油膜。 B. 充气形成气垫。 (气垫船) C. 磁悬浮列车产生单极斥力。
7、方向:一般情况下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特殊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浮力
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F)
(2)方向:垂直于物体受力面。 (重力方向垂直向上)
(3) 单位:牛顿(N)
(4)作用点:被压面上。
(5) 注: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形成的。 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化学量。 只有水平放置的物体才具有等于重力的数值压力。
2.浮力:(p)
(1) 显着性:表示压力作用的数学量。
(2)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p)
(3) 公式:p=F/S(p—压力,F—压力,S—受力面积)
(4)单位:A.主要:帕斯卡(Pa)(帕) B.它:千帕(Kpa) 兆帕(Mpa)(毫米高汞柱mmHg)
C、计算:1Mpa==106Pa=106N/m2(1mmHg≈133Pa)
液体的浮力
1、形成:液体的浮力是由液体的重力形成的。
2、浮力计:(1)用途:测量液体内部浮力的仪器。
(2)用途:根据U型管两液面的高度差测定液体的内浮力。
3、特点: (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浮力。 (底部、墙壁、上下、左右、前后)
(2)同一深度的液体在各个方向的浮力都相等。
(3) 液体的内部浮力随着深度的减小而减小。
(4)同一深度的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4.连接器:
(1)定义:下端开口,上端相连的容器。
(2)原理:接头内只有一种液体。 当液体不流动时,每个容器的液面总是相等的。
(3) 结论: ∵ 一种不动相。 ∴一种流量不均匀,由高向低流动。 ∴两者液面不平,密度低。
(4) 应用:水闸
5、公式: (1)含量:P=ρgh(P——液体浮力,ρ——液体密度,g——9.8N/kg,h——液体密度)
(2) 单位:主要单位。
(3) 注:A.本公式只反映液体本身形成的浮力,并非液体在一定深度处的真实浮力。 (大气压力) B.液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大气浮力
1、大气浮力:(大气压)(大气压)
(1) 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浮力。
(2)形成:它是由空气的重力形成的。
(3)研究存在性实验:马格德堡半球实验:Otto Glick,法国马格德堡秘书,1654年5月8日在马格德堡完成的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 (1)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 设备:一根长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装水银,倒置插入水银罐中。
(3) 推论:大气压力可支撑760mm高的水银柱。
(4)取值:1.01×105Pa(或)=1atm
(5)注意:倾斜、上下升降、改变管子的粗细都不会改变,进气量会变小,孔会均匀。
3、气压计:(1)用途: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2) 类型:A. 水银气压计。 (准确检测时携带不便) B、金属盒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4、用途: 水泵: (1) 原理:利用大气压力的作用将水抽到10米的高度。
(2) 类型:柱塞泵和离心泵。
5.大气压力的变化: (1)海拔高度: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位置越高,气压下降越慢。 但是,在3000m以内,气压每下降10m弹力包括哪些力举例说明,气压下降100Pa。
(2)天气:阴天气压高于晴天气压,冬季气压高于夏季气压。
流体浮力与速度的关系
1、流体:流体液体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浮力与流速的关系:在二氧化碳和液体中,流速越高,浮力越小。
3、客机的升力: (1)喷口形状:上凸下平。
(2)原理:前方气流速度低于下侧,内部的浮力和压力大于下侧的浮力和压力,从而形成向下的压力差作为客机的升力.
压力
1.定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下的力。 (物体也在二氧化碳压力下)
2.方向:垂直向下。
3、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下和向上的压力差,称为压力。
4、压力的大小: (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压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 公式:F float = G row = ρV row g。 (F —浮力,G行—排代液体重力,ρ—液体密度,V排—排代液体体积,g—9.8N/kg)
(3) 注: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二氧化碳排放量≤V 的物质。
补充:
1、冰融水四种情况:(1)冰不含杂质(融水),海面不变; (2)冰层富含下沉体(融水),海面上升; (3) 底部富含悬浮物 (4) 咸水淡水结冰(融水)海平面上升。
2.悬浮物体的Pen算法:
3、压力的三种计算方法:(1)公式法; (2)力平衡法; (3)压差法。
施加压力
1.沉浮条件: (1)物体受力不平衡: A.浮起:F浮起>G物体(ρ物体<ρ液体) B.下沉:F浮起<G物体(ρ物体>ρ液体)
(2) 物体受力平衡:静止时向下力之和等于向上力之和,合力为零。
A.悬浮:F浮=G物(ρ物<ρ液) B.浮:F浮=G物(ρ物>ρ液)
C.浮子:F浮+F拉=G物质(ρ物质>ρ液体)D.压浮:F浮=G物质+F压(ρ物质<ρ液体)
二、应用 (一)客船: A、原理:借助中空能量,借助压力悬浮于海面。 B、公式:m排=m船+m货。
(2) 潜艇: A. 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浮、沉、浮。 B、一般潜水深度:300m。
(3)密度计: A.用途: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B、原理:重力不变,悬浮在不同液体中压力相等,被排开体积大的液体密度小。 C. 尺度:区间上疏下密,数值上小下大。
(四)气球和飞艇: A.用途:气象观测、航空运输、体育活动。
B、原理:二氧化碳的内部填充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使F浮>G球上升。
C.起伏: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或引力而上升和增长。
成就
1、意义: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连接一定距离时,这个力的作用就会生效。 在热科学中,据说这种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两个原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相通的距离。
3、尺寸: (1) 定义:功等于力与力方向相连距离的乘积。
(2) 公式:W=F×S(W—功,F—力,S—力方向相连的距离)
(3)单位:A.主要。 焦耳 (J)。 B、计算。 1J=1Nm
4、工作原理: (1)内容:使用任何机器时,人所做的功不会多于没有机器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器都不节省工作。
力量
1、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化学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
3、公式:P=W/t(定义)=FV(导入)。 (P—功率,W—功,t—时间,F—牵引力,V—速度)
4、单位:A。主要:瓦特(W)(J/S)。 B.常用:千瓦(KW)、兆瓦(MW)。 C、计算:1MW=103KW=106W=106J/S。
动能和势能
1、能量: (1) 定义:只有当一个物体能做功时,我们才说这个物体有能量,但做的功越多弹力包括哪些力举例说明,它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单位:焦耳(J)。
(3) 判断: A.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 B. 一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
2、动能: (1)定义: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动能大小的激励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因被举起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激励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起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起的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因弹性变形而具有的能量。
(2)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激励因素:弹性变形的大小(程度)
(3)例子:变形的弹簧、橡皮条(橡皮筋)、拉伸的弓形、压缩的水面等。
5. 测试物体具有多少能量的方法: (1) 它能做多少功。 (2)破坏力的大小。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E) (1)定义:动能与势能之和。 (也称为动能和势能)
(2)单位:焦耳(J)。
(3) 公式:机械能=动能+势能。
(4) 例子:空中飞翔的鸟、飞机、子弹、炮弹等。
2、动能相互转换:(机械能守恒)
(1)内容: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在动能相互转换过程中,机械
能量总数保持不变。 (不包括额外力量所做的工作)
(2) 例: A. 人造卫星: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在远地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 (机械能在近点和远点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是守恒的)
B. 滚摆、单摆、乒乓球的兴起与发展等。
3、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换: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五要素:(1)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2)阻力:限制杠杆转动的力。 (F2)
(3)支点:杠杆转动所绕的点。 (0)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3、拉丝: 4、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5、杠杆平衡的条件: (1) 内容:功率×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公式:F1×L1=F2×L2。
(3)性质: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成正比。
6、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撬棍、断头台、木板等)
(2)困难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理发剪、钳子、船桨等)
(3) 等臂杠杆: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天平、定滑轮)
7、拉杆受力与距离的关系:使用拉杆可以省力,但一定是与距离的联系比较紧密,一定很难减少距离。
8、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省力、节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其他简单机械
1、滑轮: (1)定滑轮: A.定义:轴固定的滑轮。
B. 本质:等臂杠杆的变体。 (∵L1=L2∴F1=F2)
C、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 应用:旗杆上的滑轮。
(2) 动滑轮: A. 定义:轴和重物连接在一起的滑轮。
B. 本质:动力臂是杠杆的变体,具有两倍的阻力臂。 (∵L1=2L2∴F1=1F2/2)
C、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架: A.定义: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装置。
B、特点:台车架既省力又能改变受力方向。
C. 特性: 滑轮架由几段绳索组成承受重量,拉力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F=总计/n)
b. 滑轮架由几段绳索组成承受重物,重物上升的高度就是拉力点之间的距离。
一小部分。 (∵n股∴h=S/n)(与摩擦力无关)
2. 联轴器: (1) 定义:由轮和轴绕同一轴线旋转组成。 (2)本质:一个不断转动的杠杆。 (3) 公式:F1R=F2r
3、斜面: (1)特点:简单省力但需要较远距离的机械。 (2) 公式:FL=Gh
机械效率
1. 有用的工作:当我们在机器的帮助下工作时,我们就完成了有用的工作。 (W有)
2.额外工作:我们在使用机器时不需要但必须做的额外工作。 (W量)(即:克服机械重量和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power work)之和(总W)
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 (n)
(2)公式:η=Wy/(η——机械效率,Wy——有用功,——总功)
(3)特性:机械效率为大于1的百分比,无单位。
(4)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A、减少内功→减少附加力→机械重量和摩擦力。
B、减少有用功→增加力→增加物体重量。
5、斜面: (1)定义:能将重物移动到一定高度的平面上。
(2)原理公式:FL=Gh(平滑,理想)
(3)机械效率: A.实验:测力计测拉力F和重力G,刻度尺测斜坡长度L和高度h。
B. 估计:W = Gh,W total = FL,η = Gh/FLC。 推论:坡度越陡效率越高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