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downpath--]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技巧。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含量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含量的碱(或酸)的实验方式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含量的酸(或碱)氨水与未知物质的量含量的碱(或酸)碱液完全中和,测出两者所用的容积,按照反应物理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碱液的物质的量含量。
3、关键:①准确测定出席反应的两种碱液的容积;②准确判定中和反应是否正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强酸或弱碱,若药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须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轻。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碱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显著。
如弱酸与氢氟酸的中和滴定,抵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碘化钾,也可用碘化钾;强碱滴定弱碱,正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酯化使碱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酸滴定强碱,正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酯化使碱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通常不用石蕊试液,缘由是其碱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显著,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量筒(不能盛放酸性滤液、水解呈酸性的盐氨水、氢氟酸)、碱式量筒、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氨水、待测氨水、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量筒是否漏气(碱式量筒同样检验)。
b.沥干量筒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量筒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量筒、碱式量筒中,使液面坐落量筒刻度“0”以上2mL~3mL处,并将量筒垂直固定在量筒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量筒下放一烧瓶,调节活塞,使量筒尖嘴部份饱含反应液(如水杨酸式量筒尖嘴部份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击退气泡;去除碱式量筒软管中气泡的方式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确切读取读数并记录。
②锥形瓶:只能用分馏水漂洗,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要点展现:(1)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润洗后,瓶内壁会附着一定量的待测液。
(2)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液体用水冲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视频,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3)量筒在加入反应液之前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否则放入的液感受被稀释,影响结果。
3、实验步骤(以标准硫酸滴定待测NaOH碱液为例)。
①滴定管的检漏。
②洗涤:分别取酸式量筒和碱式量筒各一支(注意剖析它们的结构),用清水沥干,再用标准酸液和待测溶液各润洗2~3次,润乳膏必须从量筒上端排出。
③装液:向量筒中放入标准液,击退气泡,使液面刻度在“0”刻度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录读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视频,从碱式量筒中放出一定容积溶液到沥干的锥形瓶中。
④滴定:往锥形瓶中加入2滴~3滴碘化钾碱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标准硫酸(先快后慢)。当滴定快到终点时应一滴一摇,若指示剂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已到终点。滴定时应右手控制活塞,双手摇晃锥形瓶(如图),双眼凝视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
⑤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能够排除碰巧诱因,降低实验偏差。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碱液容积的平均值,求出
。
要点三、中和滴定偏差剖析
偏差剖析根据:
或
。
若用标准碱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碱液多,则结果偏低;消耗标准碱液少,则结果过高。剖析偏差时应设定c标、V待为不变值,将所有诱因归结到V标上,凡使V标偏大的诱因均使c待过高,反之亦然。归纳上去,中和滴定的偏差剖析如下表所示(以用标准硫酸碱液滴定待测NaOH碱液为例):
步骤
操作
c(NaOH)
漂洗
未用标准碱液润洗量筒
过高
锥形瓶用待测碱液润洗
过高
未用待测碱液润洗取待测液的量筒
过高
锥形瓶沥干后瓶内还残留有分馏水
无影响
滴定
滴定前量筒尖嘴部份有气泡
过高
滴定过程中振荡有液滴溅出
过高
滴定时有几滴标准碱液附在锥形瓶瓶壁上
过高
读数
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俯瞰读数
过高
滴定前远眺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
过高
要点演绎:读数偏差可以用作图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如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俯瞰读数,结果过高;开始俯瞰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结果偏低,如图。
读数时使耳朵和液面凹面最高点及刻度线保持水平,读取与液面凹面相切处的数据。
1.酸与碱完全中和时()。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C.酸与碱的质量相等
D.碱液呈中性
2.温度下,下述碱液等容积混和后,所得碱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0.1mol·L―1的硫酸和0.1mol·L―1的氢氧化钠碱液
B.0.1mol·L―1的硫酸和0.1mol·L―1的氢氧化钡碱液
C.pH=4的乙酸碱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碱液
D.pH=4的硫酸和pH=10的溶液
3.右图中,曲线a和b是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互相滴定的滴定曲线,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的物质的量含量为1mol/L
B.P点时反应正好完全,氨水呈中性
C.曲线a是硫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碘化钾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4.将氢氧化钠稀碱液滴加到乙酸稀碱液中,如图示意混和碱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D
5.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陈醋中乙酸的浓度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用碱式量筒量取一定容积的待测陈醋装入锥形瓶中
B.称取4.0gNaOH固体装入1000mL容量瓶中,之后加盐至刻度,配成1.00mol·L―1NaOH标准碱液
C.用NaOH碱液滴定陈醋,使用碘化钾作指示剂,氨水颜色正好由无色变为浅黄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时,为滴定终点
D.滴定时耳朵要注意着量筒内NaOH碱液的液面变化,避免滴定过量
6.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硫酸碱液,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A.该滤液1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滤液中加入等容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碱液正好完全中和
C.该滤液中硫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0―12
D.该滤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7.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碱液的pH=3.9,则可推测用标准的硫酸碱液滴定水碱液时,适合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石蕊,由蓝变红B、甲基橙,由橙变黄
C、酚酞,白色退去D、甲基橙,由黄变橙
8.饱含HCl的烧杯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的稀硫酸,用标准碳酸钠碱液滴定这些硫酸测定它的确切含量,请你回答下述问题:
(1)用标准碱液滴定这些硫酸时,氨水应装在式量筒中,若用碘化钾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氨水从色变为色。
(2)现配制三种含量的标准碱液,你觉得最合适的是下述第种。
①2.500mol·L-1②0.25mol·L-1③0.025mol·L-1
(3)配制标准碱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估算→称量→溶解→→洗涤(并将漂洗液移入容量瓶)→→→将配制好的氨水放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4)下述实验操作能导致偏差,对中和滴定结果的影响为:
㈠.来自量筒操作形成的偏差:
a量筒用分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量筒未用待测液润洗
㈡.来自锥形瓶操作形成的偏差:
a锥形瓶用分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
b锥形瓶未沥干,残留有与待测液中溶质反应的少量物质
㈢.读数带来的偏差:
a用量筒量取待测液
①先俯瞰后俯视②先俯视后俯瞰
b标准液
①先俯瞰后俯视②先俯视后俯瞰
8.(1)碱红橙(2)③(3)转移定容磨碎
【解析】第(2)问中饱含HCl烧杯做喷泉实验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含量为:
与之相匹配的为③(偏差小);
(4)若C1:标准液含量;V1:标准液体积,V2:待测液体积。偏差剖析时,关键是看所剖析诱因使那个值发生了何种变化。
㈠.如量筒用分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肯定使C1减少,但估算时仍带入的原值,所以使测定结果偏低。
a量筒用分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过高
b量筒未用待测定液润洗过高
㈡.来自锥形瓶操作形成的偏差:
a锥形瓶用分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过高
b锥形瓶未沥干,残留有与待测液中溶质反应的少量物质。过高
㈢.读数带来的偏差:
a用量筒量取待测液
①先俯瞰后俯视过高②先俯视后俯瞰过高
b标准液
①先俯瞰后俯视过高②先俯视后俯瞰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