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downpath--]常用的力学原理 1、 力学的基本概念 力是改变一个物体静态或动态的推力或拉力。
如打球, 人对球施加了力,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只要有力的发生, 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如护士为病人翻身, 改变卧位, 则护士是施者, 病人是受力者。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在法定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是 N。
力是有方向的, 如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压力是挤压物体的力; 张力则是外拉力。 力与物体相交的一点为作用点。
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为力的三素。
2、 杠杆作用 人体活动大部分是用杠杆原理来完成的。 四肢构成杠杆装置, 关节如同枢纽, 肌肉的收缩为力的来源。 根据杠杆作用的三个点位置的不同, 将杠杆分为三类。 这三个点即支点在杠杆转动时, 固定不动的点; 力点为力的作用点; 阻力点为承受重量的点又叫重点。 (1)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 例如人的头部在寰枕关节上进行后仰的活动, 即属此类。 寰椎为支点, 前后两组肌肉产生的作用力分别用 F1 和F2 表示, 头颅的重量为阻力 L。 F1 的力矩使头后仰, F2 的力矩和 L 的力矩使头前屈。 当后仰和前屈的力矩相等时, 头趋于平衡。 (2)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 例如用脚尖站立时,脚尖是支点, 足跟后的肌肉收缩(F) 是作用力, 体重(L) 落在两者之间的距骨上。 这种动作属于第二类杠杆。 由于力臂较重臂长, 所以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支持体重, 能够省力。
(3)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力点位于支点和阻力点之间, 所以力臂小于阻力臂,所需的作用力较阻力大。 这种杠杆虽然费力, 但能换来距离较大的移动, 赢得较大的运动速度。
在护理工作中用镊子夹取用物就属第三类杠杆。
人体活动中, 用手臂举起重物时的肘关节运动, 也属这类。
肘关节是支点, 支占上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其作用力分别为F1 和 F2, 手中重物为 L。 由于阻力臂比力臂长, 所以要克服较小的阻力, 要用较大的作用力。
3. 力的分类 根据力的性质、 效应的不同, 力的种类很多, 现仅将护理工作中最常应用的力, 作简单的解释。
(1) 压力: 受力面上所承的垂直作用力。
(2) 压强: 作用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同样的作用力, 受力面积大, 则压强小, 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大。
(3) 剪力: 两个距离很近,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平行力, 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引起的变形。
(4) 反作用力: 当人或物体施加力于周围物体时, 周围物体就以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