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downpath--]光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弹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光弹仪的使用技巧。 2. 观察光弹模型在受力后在偏振场中的光学效果。 3、掌握平面偏振光场和圆偏振光场的产生原理,以及调框(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的技巧。 4、通过圆盘直径的压缩检测物料的白色系列,通过实验得到两端压缩方块中心截面的挠度。 5、用理论公式估算方块中心截面的挠度,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首先介绍了极化的概念。 如果光波只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动,并且光波传播方向上所有点的振动都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种光波称为平面偏振光。 双折射:当光波入射到长石、云母等各向异性晶体上时,通常会分解成两束折射光线。 这些现象称为双折射。 从双折射晶体平行于其光轴切出薄片,一束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到该片上,光波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偏振光,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大。 一束光束相对较快地穿过晶体。 因此,当薄膜发射时,两束光波形成相位差。 这两个振动方向的平面极化相互垂直,它们的传播方向相同,频率相等,振幅可以改变。 假设这两束光的平面偏振为: (1) (2) 式中-振幅-两束光波的相位差 结合以上两式(1)和(2),消去时间t,即合成光路上一点 光矢量末端的运动轨迹方程,这个方程通常是一个椭圆多项式,如果 ,那么这个方程就变成了一个圆的方程: (3)合成光矢量的末端轨迹在光路上任一点的偏振称为圆偏振,在光路的每一点,合成光矢量的末端轨迹为螺旋线.
因此,要形成圆极化,必须有两个平面极化,其振动面相互垂直,但频率相同; 等振幅; 和 π/2 的相位差。 例如,当平面偏振光入射到具有双折射特性的薄片上时,会分解成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偏振光。 当入射平面偏振的振动方向与两束平面偏振光的方向成45°时,分解出的两束平面偏振光的振幅相等。 由于两束光在薄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穿过薄片后,就形成了相位差。 只要适当选择薄片的长度,使相位差为π/2,即可满足形成圆偏振的条件。 因为相位差π/2相当于光程差λ/4(λ—波长),所以这种薄板被称为四分之一波片。 在波片上,平行于行进速度较快的偏振光片振动面的方向线称为快轴,垂直于快轴的方向线称为慢轴。 平面偏振光排列中的光弹效应:光弹法的本质是借助光弹仪检测光程差的大小,然后根据偏转光学定理(式4)确定主偏转差。 . (4) 如图1所示,符号P和A分别代表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轴。 将受平面偏转的模型置于两个镜框之间,以单色光为光源,让光线垂直穿过模型。 设模型上o点主偏斜σ1与偏振轴P的倾角为ψ(图2)。 图 1 正交平面偏振光排列中的力模型 图 2 偏振轴与偏转轴的相对位置 圆偏振光排列中的光弹效应:在平面偏振光排列中,如果单色光作为光源 力模型中同时出现两种黑线,即等倾线和等比例线。 这两种黑线同时形成,相互影响。
为了清除等斜线并获得清晰的等距线图案以提高实验精度,在光弹性实验中经常使用双正交圆偏振光排列。 各镜轴与偏转主轴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 图 3. 力模型排列成双正交圆极化排列 in a 。 消光(即)发生的条件是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所以形成的白色等高线是整数级。 ,即分别为 0 级、1 级、2 级……。 平面元件偏振光排列的消光条件是光程差是半波长的质数倍,所以形成的白色轮廓线是半阶的,即分为0.5级、1.5级、2.5级、 ....轮廓线白层元素的确定:在双正交圆偏振光排列中,力模型呈现以暗场为背景的等高线图,每一个白层的级数为整数层,即即,N=0, 1 , 2.... 首先确定N=0的点(或线)。 属于N=0的点称为各向同性点,即模型上主挠度差为零的点(即σ1=σ2或σ1=σ2=0)。 该点的光程差为Δ=0,所以对于任何波长的光都熄灭产生黑点,对应的白电平为零电平。 只要模型的形状不变,载荷的点和方向不变,黑点或黑线的位置就不会随着外载荷的变化而变化。 零级白的判断方法如下: 1)使用白光源弹力大小的实验报告单,在双正交圆偏振光排列下模型上出现的蓝色横条纹(点或线)属于零级白。 由于光程差为零,对任何波长的光都会发生消光,从而产生黑色和白色。 对于其他非零白色(N≠0),光程差不为零,所以都是有色的。 2)在模型的自由方角上,由于σ1=0和σ2=0,对应的白色系列N=0。 3)在拉伸挠度和压缩挠度的过渡处必须有一个零级的白色。由于挠度分布是连续的,所以在拉伸挠度到压缩挠度的过渡之间必须有一个挠度为零的区域,并且它的白色系列 N = 0。 确定零级白色,根据偏转分布的连续性可得到其他白色系列。
连续性按顺序计算出来。 白色系列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可以通过使用红色光源并观察其等色线的颜色变化来确定。 当颜色变化为黄、红、蓝、绿时,就是级数递减的方向,反之就是级数递减的方向。 三、实验装置及模型 1、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平行光光弹仪,如图4所示。 图4 平行光光弹仪光路1—光源2、6—透镜3—偏光片4 —模型5—分析仪 7—光屏 8、9—四分之一 波片与光弹仪配合使用前,必须检查调整各框的位置以满足实验要求。 调整步骤如下: (1) 调整光源、各镜框、镜片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2) 正交面偏振排列的调整:首先,取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旋转一个偏振片,使暗场出现,说明它们的偏振轴相互正交。 然后,打开白光源,将标准试件放在加载架上,使试件所在平面与光路垂直,并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承受径向压力。 同步旋转偏振器和分析器,直到磁盘幻影上出现正交黑色十字。 这表明两帧的偏振轴是正交的,但一个偏振轴在水平位置,另一个在垂直位置。 此时两框的指示刻度分别为0度和90度。 (3)双正交圆偏振光排列的调整:在调整后的正交平面偏振光排列中,先放一个四分之一波片,旋转它,使分析仪看到的光场最大。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分别平行于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轴。
然后将四分之一波片向任意方向转动45度,将第二个四分之一波片放入,旋转使光场再次最黑。 此时,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轴线相互正交,四个镜框形成所谓的双正交圆偏振光排列。 此时四分之一波片的指示刻度应为45度。 二、实验模型 模型材料为多氯脂,模型为带孔的正方形薄片,如图5所示。 图5 实验模型 四、实验步骤 1、模型白度值的测定 1) 测量原理 几何结构径向压缩圆盘的规格如图6所示。根据弹性热理论,圆盘中心的挠度为公式(5) (5) 从光弹性实验的等值线图中,白色系列N在中心测量圆,计算材料的白度值如式(6) ( 6) 图6 圆盘几何规格 2) 实验步骤及估算 a) 依次对模型施加不同载荷,但相差9.5N,观察不同负载下圆心的白色系列,记录数据。 (重复多次) b) 计算ΔN,ΔN=0.8125水平。 c) 检查模型的半径D和长度h弹力大小的实验报告单,D=44mm,h=5mm。 d) 将式(6)改写为式(7),将值带入式(7)得=0.667N/mm·级。 (7) 2.得到试验模型的等高线图 1)将试验模型固定在试验装置中,并在试验模型上加280N的载荷。 2) 模型上出现等高线图,用单反相机拍照,如图 7 所示。 图 7 模型等高线图 五、实验估计 1. 在模型中间的横截面上,只有拉压挠度和弯曲挠度受到影响,所以中间横截面的挠度是两者之和。
拉压挠度估算公式如式(8)所示,弯曲挠度估算公式如式(9)所示。 (8)(9)2。 根据等高线图,在截面上的一些点上画出级数,最后根据这个点拟合出一条直线。 如图8所示。 图8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3. 根据图8,模型受力后,中性层产生偏斜。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中性层与实际中性层的距离为4.06mm。 在实际中性层=+=0N/mm2。 =1.77N/mm2,所以=-1.77N/mm2。 4. 通过估算剪切力,=4.06mm,==1575.8mm4,所以=0.69N•m。 6. 理论估算 首先根据理论公式估算方块中心截面的挠度 图9 给出了模型解:沿水平半径切割方块。 从荷载的对称性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弯矩为零,只有轴力和挠度。 借助平衡条件很容易求得,所以只针对冗余约束,记为 。 正方形的纵横方向对称,只能研究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如图9)。 由于对称截面A和B的角点为零,这样可以以截面A为固定端,截面B的角点为零作为修正协调条件,记为(10). 时,B段角为 ,单独行动时,B段角。今天的估计和。 根据单独加图作用下的挠度图,得到单位质心矩下的挠度图(11) (12),所以(14)中的(13)最终得到(15),并将其带入参数估计。 最后的中段也受到压缩挠曲,所以中性层偏斜了一定距离,现在我们从理论上估计中性层的位置。 估计压缩挠度 (16)(17) 以便中性层与中点的距离。 7、实验评价 偏差估计值: (18) (19) 计算偏差在10%以内,实验结果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