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中心

2022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轮复习专题强化专题强化八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

更新时间:2021-11-26 文件大小: 893.53 KB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WinNT/2000/XP 授权方式: 免费资源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本地下载

资源介绍

专题强化八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
目标要求  1.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2.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
题型一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1.变轨原理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1所示.

图1
(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变轨过程分析
(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 例1  (2019·北京市通州区期中)如图2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上绕地球E运行,在A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在轨道1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等于在B点的速度
B.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
C.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D.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不同
答案 B
解析 在轨道1上,卫星由A点运动到B点,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变大,速度变大,故选项A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较大,故选项B正确;卫星由轨道1变到轨道2,需要在A点加速,即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由GMmr2=ma得a=GMr2,可知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D错误.
例2  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方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答案 B
解析 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有GMmr2=mv2r.当飞船直接加速时,所需向心力mv2r增大,则GMmr2
1.(卫星变轨)(2019·山西五地联考期末)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了奔月之旅.她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嫦娥四号在地月转移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100公里环月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同
B.嫦娥四号从100公里环月轨道的P点进入椭圆环月轨道后机械能减小
C.嫦娥四号在100公里环月轨道运动的周期等于在椭圆环月轨道运动的周期
D.嫦娥四号在100公里环月轨道运动经过P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在椭圆环月轨道经过P的加速度大小,但方向有可能不一样
答案 B
解析 嫦娥四号从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需点火减速,所以在地月转移轨道P点的速度大于在100公里环月轨道P点的速度,故A错误;从100公里环月轨道进入椭圆环月轨道,嫦娥四号需点火减速,发动机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B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知,100公里环月轨道半径大于椭圆环月轨道的半长轴,则嫦娥四号在100公里环月轨道运动的周期大于在椭圆环月轨道运动的周期,故C错误;嫦娥四号卫星在不同轨道经过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D错误.
2.(飞船回收)2017年9月,我国控制“天舟一号”飞船离轨,使它进入大气层烧毁,残骸坠入南太平洋一处号称“航天器坟场”的远离大陆的深海区.在受控坠落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受控坠落时,应通过“反推”实现制动离轨
D.“天舟一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气层前,运行速度不断减小
答案 C
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是环绕地球圆轨道运行的卫星的最大速度,则“天舟一号”在轨运行时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运行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根据ω=GMr3可知,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选项B错误;受控坠落时要先减速,让前部的推进器点火,通过“反推”实现制动离轨,选项C正确;“天舟一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气层前,运行半径逐渐减小,地球的引力做正功,则运行速度不断增大,选项D错误.
题型二 双星或多星模型
1.双星模型
(1)模型构建: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2)特点:
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1m2L2=m1ω12r1,Gm1m2L2=m2ω22r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1=T2,ω1=ω2.
③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2.多星模型
(1)模型构建: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质量相等的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5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


图5
(3)四星模型:
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②另一种是三颗质量相等的星体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双星模型

例3  (多选)(2018·全国卷Ⅰ·20)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
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
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1m2l2=m1ω2r1①
Gm1m2l2=m2ω2r2②
l=r1+r2③
由①②③式得Gm1+m2l2=ω2l,所以m1+m2=ω2l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
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ωr得
v1=ωr1④
v2=ωr2⑤
由③④⑤式得v1+v2=ω(r1+r2)=ωl,速率之和可以估算.
质量之积和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无法求解.

      多星模型

例4  (多选)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一种三星系统如图6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图6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GmR
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3GmR3
C.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R33Gm
D.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
答案 ABC
解析 每颗星受到的合力为F=2Gm2R2sin 60°=3Gm2R2,轨道半径为r=33R,由向心力公式F=ma=mv2r=mω2r=m4π2T2r,解得a=3GmR2,v=GmR,ω=3GmR3,T=2πR33Gm,显然加速度a与m有关,故A、B、C正确,D错误.

3.(双星模型)(多选)(2020·广东深圳中学质检)有一对相互环绕旋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如图7所示.若图中双黑洞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
A.双黑洞的角速度之比ω1∶ω2=M2∶M1
B.双黑洞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M2∶M1
C.双黑洞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1∶v2=M1∶M2
D.双黑洞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M2∶M1
答案 BD
解析 双黑洞绕连线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所以角速度也相等,故A错误;双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大小相等,设双黑洞的距离为L,由M1ω2r1=M2ω2r2,得r1∶r2=M2∶M1,故B正确;由v=ωr得双黑洞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1∶v2=r1∶r2=M2∶M1,故C错误;由a=ω2r得双黑洞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r1∶r2=M2∶M1,D正确.
4.(四星模型)(多选)(2019·安徽模拟)如图8为一种四颗星体组成的稳定星系,四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边长为L的正方形四个顶点,四颗星体在同一平面内围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8
A.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不一定是正方形的中心
B.每个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均为4+2Gm2L3
C.若边长L和星体质量m均是原来的两倍,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原来的两倍
D.若边长L和星体质量m均是原来的两倍,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 BD
解析 四颗星体在同一平面内围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一定是正方形的中心,故A错误;由2Gm2L2+Gm22L2=(12+2)Gm2L2=mω2·22L,可知ω=4+2Gm2L3,故B正确;由(12+2)Gm2L2=ma可知,若边长L和星体质量m均为原来的两倍,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原来的12,故C错误;由(12+2)Gm2L2=mv222L可知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4+2Gm4L,所以若边长L和星体质量m均是原来的两倍,星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D正确.
课时精练

1.(多选)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
答案 BD
解析 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卫星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增大,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选项A、C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卫星动能增大,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地球引力做的正功,而地球引力做的正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所以卫星克服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选项D正确.
2.(2019·江苏卷·4)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1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图1
A.v1>v2,v1=GMr B.v1>v2,v1>GMr
C.v1<v2,v1=GMr D.v1<v2,v1>GMr
答案 B
解析 “东方红一号”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因而机械能守恒,其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万有引力做负功,卫星的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因此v1>v2;“东方红一号”离开近地点开始做离心运动,则由离心运动的条件可知GMmr2<mv12r,解得v1>GMr,B正确,A、C、D错误.
3.(多选)如图2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若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双星的总质量为M,双星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则(  )

图2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L一定,M越大,T越大
D.M一定,L越大,T越大
答案 BD
解析 设双星质量分别为mA、mB,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角速度相等,均为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GmAmBL2=mAω2RA, GmAmBL2=mBω2RB,距离关系为:RA+RB=L,联立解得:mAmB=RBRA,因为RA>RB,所以A的质量一定小于B的质量,故A错误;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有:vA=ωRA、vB=ωRB,因为角速度相等,轨道半径RA>RB,所以A的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故B正确;又因为T=2πω,联立可得T=2πL3GM,所以L一定,M越大,T越小;M一定,L越大,T越大,故C错误,D正确.
4.如图3是一次卫星发射过程,先将卫星发射进入绕地球的较低圆形轨道Ⅰ,然后在a点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再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卫星在轨道Ⅰ的速率小于卫星在轨道Ⅲ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Ⅰ的周期大于卫星在轨道Ⅲ的周期
C.卫星运动到轨道Ⅰ的a点时,需减速才可进入轨道Ⅱ
D.卫星运动到轨道Ⅱ的b点时,需加速才可进入轨道Ⅲ
答案 D
解析 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Ⅲ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mr2=mv2r,得v=GMr,故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A错误;由GMmr2=m4π2T2r,得T=2πr3GM,故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B错误;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加速,C错误,D正确.
5.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A.4π2r2r-r1GT2 B.4πr12GT2
C.4π2r2GT2 D.4π2r2r1GT2
答案 D
解析 取S1为研究对象,S1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1m2r2=m1(2πT)2r1,得:m2=4π2r2r1GT2,故D正确.

6.(2020·浙江Z20联盟第三次联考)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图4中Ⅰ、Ⅱ 分别是两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A、B分别是轨道上的两个点.下列关于两颗卫星在轨道Ⅰ、Ⅱ上运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4
A.轨道Ⅰ上卫星比轨道Ⅱ的发射速度更大
B.轨道Ⅰ上卫星比轨道Ⅱ的绕行周期更大
C.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比B点更大
D.卫星在A点所受的万有引力比B点更大
答案 C
解析 卫星发射到轨道Ⅱ上比发射到轨道Ⅰ上需要的能量大,故轨道Ⅱ上卫星比轨道Ⅰ的发射速度更大,故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r3T2=k,轨道Ⅰ的半长轴(半径)小,则绕行周期小,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GMmr2=ma,解得加速度a=GMr2,卫星在A点的轨道半径r小,则加速度大,故C正确;由于两颗卫星的质量未知,则无法确定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故D错误.
7.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n3k2T B.n3kT C.n2kT D.nkT
答案 B
解析 设原来双星间的距离为L,质量分别为M、m,圆周运动的圆心距质量为m的恒星距离为r.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质量为m的恒星:GMmL2=m(2πT)2·r,对质量为M的恒星:GMmL2=M(2πT)2(L-r),得GM+mL2=4π2T2·L,即T2=4π2L3GM+m;则当总质量为k(M+m),间距为L′=nL时,T′=n3kT,选项B正确.
8.(多选)(2020·福建龙岩市检测)2019年人类天文史上首张黑洞图片正式公布.在宇宙中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和恒星可以相互绕行,从而组成双星系统.在相互绕行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上的物质会逐渐被吸入到质量较小的黑洞中,从而被吞噬掉,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也被称之为“潮汐瓦解事件”.天鹅座X-1就是一个由黑洞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所示.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大
B.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C.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小,线速度也变小
答案 AC
解析 质量较大的M1和质量较小的M2之间的万有引力F=GM1M2L2,结合数学知识可知M1=M2时,M1M2有最大值,根据题意,质量较小的黑洞M2吞噬质量较大的恒星M1,所以万有引力变大,A正确,B错误;对于两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1M2L2=M14π2T2R1,GM1M2L2=M24π2T2R2,解得两天体质量的表达式M2=4π2L2GT2R1,M1=4π2L2GT2R2,两天体总质量的表达式M1+M2=4π2L2GT2(R1+R2)=4π2L3GT2,两天体的总质量不变,天体之间的距离L不变,所以天体运动的周期T不变,较小质量的黑洞M2质量增大,所以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增大,根据v=2πR1T可知恒星的线速度增大,C正确,D错误.


9.(2020·浙江宁波市二模)一着陆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变化如图6所示,着陆器先在轨道Ⅰ上运动,经过P点启动变轨发动机然后切换到圆轨道Ⅱ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经过P点时启动变轨发动机切换到椭圆轨道Ⅲ上运动.轨道上的P、Q、S三点与火星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P、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且PQ=2QS=2l.除了变轨瞬间,着陆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均处于无动力航行状态.着陆器在轨道Ⅰ、Ⅱ、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v1 B.着陆器在轨道Ⅲ上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速率变大
C.着陆器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为v223l
D.着陆器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动到S点所用的时间等于着陆器在轨道Ⅲ上由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 B
解析 着陆器从轨道Ⅰ到轨道Ⅱ需要减速,同理从轨道Ⅱ到轨道Ⅲ也需要减速,因此v1>v2>v3,故A错误;着陆器在轨道Ⅲ上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所以速率变大,故B正确;在轨道Ⅱ上P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向=ma=mv2232l,解得a=2v223l,故C错误;设着陆器在轨道Ⅱ上周期为TⅡ,在轨道Ⅲ上周期为TⅢ,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TⅡ>TⅢ,因为tPS=12TⅡ,tPQ=12TⅢ,所以tPS>tPQ,故D错误.

10.(多选)太空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如图7):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这三颗星的质量均为M,并设两种系统的运动周期相同,则(  )

图7
A.直线三星系统中甲星和丙星的线速度相同
B.直线三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4πRR5GM
C.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星体间的距离L=3125R
D.三角形三星系统的线速度大小为125GMR
答案 BC
解析 直线三星系统中甲星和丙星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直线三星系统中,对甲星有GM2R2+GM22R2=M4π2T2R,解得T=4πRR5GM,选项B正确;对三角形三星系统中任一颗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GM2L2cos 30°=M4π2T2·L2cos 30°,联立解得L=3125R,选项C正确;三角形三星系统的线速度大小为v=2πrT=2πL2cos 30°T=36·3125·5GMR,选项D错误.

发表评论

最新列表

最热列表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