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
本地下载 ]
资源介绍
实验题专练(一)
光 学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若将纸板NOF向后折,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在 同一平面内 。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会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2.(2019·泸州中考)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中器材M应选择 玻璃板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来完成实验。
(2)小明竖直放好点燃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3)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上;该实验在光线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A (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成虚像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倒 (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实验题专练(二)
热 学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 。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 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96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 不变 ,继续 吸热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 b (选填“a”或“b”)。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2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CD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5)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0 ℃,物质在第3 min具有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5 min具有的内能。
3.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A所示。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9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乙 液体升温更高; 甲 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3∶2 。
实验题专练(三)
力 学
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 0.48 m 。
(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 3 s ,全程平均速度是 0.29 m/s 。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地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2.小亮同学用天平、烧杯和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m1为 32.4 g。
(3)小亮设计了如下方案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如图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②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③向烧杯内缓缓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 。(用m1、m2、m3、ρ水表示)
(5)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时小石块上附着部分水,则所测得的小石块的体积 偏大 ,小石块的密度 偏小 。(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和小红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花生油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是 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
(2)纠正错误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得烧杯的质量为50 g;
②将适量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为 40 cm3;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花生油的质量为 36.4 g,花生油的密度为 0.91×103 kg/m3;
③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花生油的密度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红按图丁所示方法,也测出了花生油的密度。
①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逐渐插入水中某一位置;
②再向玻璃管内注入适量的花生油,直到薄膜与玻璃管下端管门相平;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面到薄膜的深度h1和油面到薄膜的深度h2;
④花生油的密度表达式ρ花生油= ·ρ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⑤实验时小红发现将玻璃管逐渐插入水中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凹陷程度逐渐增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增大 。
实验题专练(四)
力 学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 大小相等 ,方向
相反 。
(2)小明还进行如图乙所示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C 。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用甲装置做实验优于用丙装置做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实验小组用长方体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把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再把木块立放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①比较两次读数,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实验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压力大小 。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去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①该实验研究的是 钢球 (选填“钢球”或“木块”)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②比较图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 大 。 由此联想到高速公路限速牌上标明“120”和“100”字样, 大客车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 的限速应该是100 km/h。
3.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4.2 N。
(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压力大小 有关。
(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 先将丙实验中木块上的砝码取下 ,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 甲 (选填“甲”或“乙”)进行比较。
实验题专练(五)
力 学
1.如图1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使用前没有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不等,为了使U型管两边液面保持相平,你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
(2)如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液体密度 有关。
(4)为了证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有同学提出保持图丁中的探头的位置不变,将一杯更浓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比较前后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压强越大,你认为这个结论可靠吗? 不可靠 。原因是 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
(5)用相同的盐水换用形状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可以得出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 N,方向为 竖直向上 。
(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 0.8 N。
(3)比较 C、E 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A、B、C三个图可知,浮力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5)由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 4×103 kg/m3,酒精的密度为
0.8×103 kg/m3。(g取10 N/kg)
(6)如图中正确反映浮力F与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关系的图象是 ③ 。
实验题专练(六)
力 学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该使它在 水平 位置平衡。根据图甲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 右 旋一些(选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 垂直 ,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 力臂 。
(3)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 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
(4)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原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动力臂变小 。
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80%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摩擦力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根据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得出第1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74.1% 。
(4)通过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低 。
实验题专练(七)
电 学
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时,小明设计实验如图。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如图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第一次测量流过A、B、C三点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第二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如表所示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3 A 0.3 A 0.3 A
第二次测量 0.2 A 0.2 A 0.2 A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 断开 状态。
(2)小明用电流表测A点的电流,还没闭合开关,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的左侧,这是 未对电流表调零 导致的。其他同学发现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指针同样在零刻度的左侧,这是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导致的。
(3)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 相等 。
2.小红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横截面积S/mm2 长度L/m
A 镍铬合金 1.0 0.25
B 镍铬合金 1.0 0.50
C 镍铬合金 2.0 0.25
D 锰铜合金 1.0 0.25
(1)如图甲所示电路,实验前最好在导线a、b间连接 电阻 (选填“导线”或“电阻”),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 电流表示数 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可依次把M、N跟 A、B (选填“A”“B”“C”或“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C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C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导体横截面积 的关系,其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
(4)若某次实验电流表示数是0.50 A,请在乙图中标出电流表指针的位置。
答: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吋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有哪些: A、B 。(只选填字母即可)
A.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B.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实验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D.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实验题专练(八)
电 学
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前,小明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要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 对电压表进行调零 。
(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只有L1或L2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L2断路(或L1短路) (写出一种即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完成了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
UAB/V UBC/V UAC/V
1.4 1.4 2.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两个实验结论: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等于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4)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互相交流,小华指出结论②是错误的,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选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 ,另外,小明的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另一个不足之处是 只测出了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
(5)小明和小华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原来的电路图,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把接线改接到C接点上,这个方法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理由是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器材有:滑动变阻器(30 Ω 2 A)、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 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一个5 Ω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答:
(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电流表的指针没有校零(调零) 。
(3)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第1组数据是错误的。老师的判断依据是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大于0.1 A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 0.2 0.3 0.4 0.5 0.6
(4)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移动滑片进行多次测量,绘制出定值电阻的I-U图象,如图丙中a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5)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移动滑片进行多次测量,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丙中b所示。则A、B、C三个点的电阻RA、RB、RC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RA、RB、RC 。
【拓展】完成实验后,老师让小明用该电路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选了三个定值电阻(10 Ω、20 Ω、30 Ω)。先将1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再将10 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 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他继续换成30 Ω的定值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为了完成实验,小明设计了两个调整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A.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小于 42 Ω;
B.如果只降低电源电压,他应控制电源电压的范围是 2.5~5 V 。
实验题专练(九)电学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分组实验中,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要求:电源电压为7.5 V;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的五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描绘出如乙图所示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
(1)在连接好电路后,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最 右 端(选填“左”或“右”);
(2)当AB两点间的定值电阻由15 Ω替换成10 Ω以后,滑片应该 向左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3 V;
(3)图乙所示的五个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该不小于 45 Ω;
(4)同学们由图乙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 电流与电阻 (选填“电流与电阻”或“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5)当AB两点间的电阻为30 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0.45 W。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答:
(1)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图用笔画线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右 (选填“左”或“右”)端。正确调节滑片P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 V,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待测电阻断路 。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x= 5 Ω。若要将电压表的示数调到2.0 V,需将滑片P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4)某同学利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能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②再闭合 S1 ,用电压表测出 电源电压 U2;
③可得待测电阻Rx= (用U1、U2和R0表示)。
3.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 大 (选填“大”或“小”),电磁铁磁性越强。
(2)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 甲 (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 线圈匝数越多 ,电磁铁磁性越强。
(3)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出乙铁钉的下端是电磁铁的 N 极。
(4)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 大头针被磁化,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
实验题专练(十)
电 学
1.小红在实验室做“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若干定值电阻(10 Ω、15 Ω、25 Ω、30 Ω),一个滑动变阻器(20 Ω 3 A),开关,导线若干。
答:
(1)甲图是小红连接的错误电路,在应改动的一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小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小红的操作不当之处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位置 。灯泡熄灭的同时,可观察电压表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红更换新灯泡后,逐步移动滑片,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表示数,其读数为 2.2 V,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滑片P,图丙为灯泡的I-U图象,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0.5 W。
(4)不改变电路的情况下,无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原因是 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 。
(5)为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红将灯泡依次换成已有的定值电阻,并设定其两端电压恒为2.5 V,要顺利完成4次测量,应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为 4 Ω的定值电阻。
2.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烧瓶中装有一定质量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并插有温度计。
(1)实验选择煤油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煤油的比热容较小 ,实验中通过比较
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来比较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如图甲所示,在室温状态下开始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片到M点位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记录温度计示数,然后断开开关,冷却至室温。闭合开关第二次实验,把滑片移动到M点左侧某处,通电相同的时间,记录末温,发现第二次末温高于第一次,由此可以表明,通电时间与 电阻 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 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3)若要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图乙中 B (选填“A”“B”或“C”)烧瓶中的金属丝与甲图中烧瓶中的金属丝 串 联接入电路;
(4)知识应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导线连接起来使用,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原因是通电时连接处的电阻比别处的电阻较 大 (选填“大”或“小”),如果导线上这样的接头较多,会导致输送电能的效率变 低 。
3.如图是小明“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闭合开关,下列可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是 B、D (填字母)。
A.导体AB沿竖直方向运动 B.导体AB沿水平方向运动
C.蹄型磁铁沿竖直方向运动 D.蹄型磁铁沿水平方向运动
(2)小明在操作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较小,即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
请你写出两种增大感应电流的方法:① 增强磁场 ;② 加快导体(或磁铁)水平运动速度 。
(3)将实验装置中的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