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题试卷

2021年中考物理30个专题实验突破07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zip

更新时间:2021-08-23 文件大小: 1.02 MB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WinNT/2000/XP 授权方式: 免费资源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 下载地址1 ]

资源介绍

实验7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
2. 实验器材及其作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1)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或秒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的动力)
(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控制小车运动的路程)
3.实验装置

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 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 时间 ;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 较小 ,目的是 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 不能 改变斜面的倾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
6. 小车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7.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
8.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产生的误差)
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小 ,平均速度 偏大 ;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大 ,平均速度 偏小 ;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 偏大 ;
9.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受 非平衡力 的作用;
10.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1.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越来越快 ;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12.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

【例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75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5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5)实验过程中,由于小球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增加小球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6)若小球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小 .
(7)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小木块,想继续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他应将同一小球从斜面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通过观察小木块 移动的距离 得到结论;若再探究小球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他应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小球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
A. 小球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 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 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例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的情形及其对应的时刻.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小车 ;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和秒表 .
(2)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对于速度的测量是 间接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
(3)实验中,应该使斜面保持 较小 的坡度,目的是 便于准确地测量时间 .
(4)实验中的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控制小车运动的终点在同一位置 .
(5)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v1,AB段的平均速度为v2,BC段的平均速度为v3,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v2 (6)sAB= 40.0 cm,tAB= 5 s,则vAB= 0.8 m/s.
(7)实验中,由于计时不熟练,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8)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在B点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滑到C点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不正确;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应先测出sAB和tAB,再测出sAC和tAC,则 .
(9)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计算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
(10)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不同的同学测量出的平均速度不同,原因可能 选取的斜面坡度不同(或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同,合理即可)

发表评论

最新列表

最热列表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