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
下载地址1 ]
资源介绍
中考物理填空、选择题易错易混分类剖析
在中考物理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同学们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有意加入一些干扰因素,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置一个或几个陷阱。同学们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本文精选2017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中最典型的易错易混题为例,从“典型错误”“错因分析”“正确答案”“特别提醒”等几个方面来剖析,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别人究竟错在哪里,以警示自己。通过解题找到自己知识上、思维上的缺陷,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声、光类易错易混题剖析
易错点1 混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例1 (2017·贺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典型错误】D
【错因分析】混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思路导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液体、空气中都能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1)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 ~ 20 000 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正确答案】A
【特别提醒】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首先要有发声物体在振动发声且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即每秒振动20~20 000次),其次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最后声音还要能引起人的听觉。
易错点2 混淆音调和音色
例2 (2017·云南)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 ;根据乐器发声的 ,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典型错误】音色音调
【错因分析】把音调和音色相混淆。
【思路导析】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正确答案】音调音色
【特别提醒】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
易错点3 混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例3 (2017·黑龙江)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典型错误】B
【错因分析】不知道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混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概念。
【思路导析】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从水中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鱼翔浅底。凿壁偷光,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正确答案】D
【特别提醒】光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易错点4 不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例4 (2017·长春)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
【典型错误】1 变小
【错因分析】不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受日常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导致错误答案。
【思路导析】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芳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 m,所以小芳和小芳的像之间的距离是2m。小芳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芳的大小有关,跟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小芳像的大小不变。
【正确答案】2 不变
【特别提醒】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镜面是像和物的对称轴。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
易错点5 混淆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例5 (2017·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典型错误】A或D
【错因分析】错解原因是不能根据凸透镜 的成像情况推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知道任何一小部分的凸透镜都可以生成物体完整的像。
【思路导析】当蜡烛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时,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10 cm;当物距是30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仍可以通过凸透镜的其他部分发生折射,光屏上的像依然完整,只是亮度减弱。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