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题试卷

2020年初中物理《四种方法计算浮力》考点+训练.zip

更新时间:2021-08-15 文件大小: 589.57 KB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WinNT/2000/XP 授权方式: 免费资源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先选择下载地址,再点击下载,若为站外链接的下载地址,则所需的“提取码”统一在”资源介绍“的文末!

[ 下载地址1 ]

资源介绍

《四种方法计算浮力》考点+训练

浮力计算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各省市中考中必考内容之一。由于涉及到浮力的计算方法比较多,往往又不是单纯的只用一种方法计算,所以加大了学习的难度。灵活运用四种方法计算浮力是突破浮力计算的关键。

一、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1、如图,物体浸在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压强(压力),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压力),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上、下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压强差(压力差),这个压强差使得物体上下表面有压力差,这就是浮力,即F浮=F向上-F向下。浮力实质是一个合力,在受力分析时,我们用浮力代替了上、下表面的压力,这样使得问题更简单了。
2、特例:当物体漂浮时,上表面露出液面,不受液体的压力,即F向下=0,所以F浮=F向上,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就等于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

2、适用条件:浸入液体的物体是形状规则的物体或已知压力。
二、称重法:F浮=G-F示
1、如图,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当静止时测力计显示的就是物体的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示,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示,实际上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就是浮力。

2、适用条件:题目中出现测力计。
三、原理法:F浮=ρgV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而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液=m排液g=ρ液V排g,所以F浮=ρ液gV排。
2、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V物-V露 3、适用条件:普遍适用于任何物体。
四、平衡法:F浮=G物
1、如图,当物体漂浮和悬浮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浮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F浮=G物。

2、适用条件:漂浮或悬浮的物体。
3、有关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1)当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表面时,露出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
(2)漂浮的物体:ρ物<ρ液;悬浮的物体:ρ物=ρ液。
(3)由于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所以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有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当已知V排与V物关系时,可以计算出ρ物与ρ液的关系。
【拓展】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多个力而平衡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受力分析 力学平衡式 适用条件
沉底平衡
F浮=G-F支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物体沉在容器底部
被拉平衡
F浮=G+F拉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绳子或铁块或石块对物体有向下的拉力,如连接体
叠加平衡
F浮=G+F压 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漂浮在液面,石块或铁块对物体有向下的压力。叠加后增大的浮力等于物体的叠加物体的重力, 。

说明:
1、四种计算浮力方法中,原理法是任何情况都适用的,但遇到漂浮和悬浮的物体时,首先考虑使用平衡法,F浮=G物,求出浮力后,在结合F浮=ρ液gV排,可求物体的密度或体积。
2、考试中往往不是单纯的考查用某一种方法计算浮力,需要2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便解决问题。
五、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因为状态不同,浮力就不同)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是否有拉力、压力等)
4、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平衡方程式,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字眼。
5、列等式、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一、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浮力计算往往是历届中考中不考的题目,主要考查结合具体的情景考查运用四种方法计算能力。主要以选择、填空、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大多属于中等偏难的题目,失分率往往很高。分值在2分—5分左右。
二、典例精析
★考点一:称重法与原理法结合计算浮力:
◆典例一:(2019·乐山)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270g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某未知液体的液面。将铝块缓慢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浸入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铝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N,液体的密度为 kg/m3。(g=10N/kg,ρ铝=2.7×103kg/m3)。

发表评论

最新列表

最热列表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