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陶寺遗址考古证实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有了比较专业的天文观测台和观测仪器圭表

更新时间:2023-08-23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中国传统天文学起源很早。 近年来对陶寺窑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拥有较为专业的天文观测台和标准的观测仪器。 后来,经过清代,一直到明代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传统天文学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与古埃及数理天文学一起产生了天文学传统——代数传统和几何传统。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明清时期的中西天文交流,与16、17世纪意大利在中国的天文革命遥相呼应,最终因雍正时期中西礼仪之争的加剧而中断。乾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被驱逐。 西方的“新”天文学在中国古代逐渐萎缩,在秦天监里变成了对“皇历”的无情恪守。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陶寺古观象台旧址/翠城洲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9世纪,随着天体化学的诞生,天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19世纪中后期,一些天体化学知识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传播的主要中介者是传教士。 1853年,美国传教士埃尤斯(1823~1905)与中国学者张福羲共同译出《论光》。 书中提到了太阳光谱中的明线和暗线,“太阳光中有无数条划定的黑线,但电、油火、烧酒的光有暗线,没有黑线,所以我们知道光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拟的。” 埃约斯翻译的其他天文专着也包含一些天体化学知识,如用光谱学研究星云性质的《天文启蒙》,《格致总学启蒙》包含太阳活动与农业丰度的关系,以及为了表达无线电通信的影响,《西学概论》包含了对太阳和恒星的吸收光谱和物理成分的介绍。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此外,在一些出国访问考察的中国高级官员和学者的记述中,也有零星提及一些天体化学知识以及其他国家对天体化学研究的看法。 例如,《郭嵩焘日记》记载,郭嵩焘通过观察光谱实验,利用光谱学手段测定矿物的成分,研究太阳和其他恒星的物理成分,发现物理元素。 最早介绍的天体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分散在各类专着中,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也较小。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埃尤斯/【1823~1905】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 晚清天体化学的发展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20世纪初,一些在欧美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学生系统地把天体化学带到了中国,但试图让它在中国扎根。 其中,高鲁(1877~1947)、于青松(1897~1978)、张云(1896~1958)是天体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推动者。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前身成立了佛山大学物理与天文系,重点研究变星和星云。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高鲁在法国留学时,他的专业并不是天文学,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参观过伦敦天文台,对天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他说:“不研究天体化学、力学和光学的学者不足以为新科学和发明奠定基础。”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回国后,他按照现代天文台的标准,将原来的清秦天鉴改造成中央天文台。 他还计划将中央天文台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天体化学上,“这个天文台是以数学和天文学研究为基础的,所以储存的仪器一定要精,观测人员也要准备好。” (高禄。中央观象台只有过去和未来。广州市:京华印刷局印,1921年。第13-14页。)在北京西部,成立“物理观测队”,进行太阳观测。 化学观察研究。 上海改善天体化学观测站的计划未能实现。 1928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北京成立,高禄任所长。 建立天体化学观测站成为该所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可以说,由于高鲁的策划和推动,中国天体化学的发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高露 [1877~1947]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928年高鲁出国,于庆松出任第二任院长。 余庆松先后在格拉斯哥学院和加州学院学习天文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之前,他已是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在天体观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192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也将余庆松创立的“星谱分类法”命名为“余庆松法”。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物理天体质量公式_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_物理天体运动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于庆松【1897~1978】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于青松接任天文研究所所长。 他在高鲁计划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紫金山观象台,并主持了建设工作。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紫金山天文台的布局是于庆松根据现代天文学和天体化学研究的需要亲自规划设计的,天文台内安装的所有仪器也都是他亲自挑选的。 他综合考虑了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方面,即恒星化学、太阳化学、变星研究和方位天文学,因此他设立了四个观测室:大管室、小管室、变星室和方位角天文学。经络室。 仪器室,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观测所需仪器。 (丁伟。天体化学家余庆松及其成就。见:王玉生主编。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选集。南京:潇湘出版社,1996.01。第316页。)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934年9月,紫金山天文台启用。 1935年,从上海运来的唐代天文仪器,包括建仪、浑仪等也被放置在天文台上。 紫金山天文台发展成为汇集了唐代和现代天文仪器的地方。 “它的建筑和设备不仅是我国最齐全的,也是东亚地区最新的。” (于青松。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宇宙。第六卷,第1期,第1页。)1937年,平津抗日战争爆发,一些便携式仪器(大镜、小镜)管)由天文研究所携带。 透镜、太阳光谱仪、变星仪等)撤离,于1938年抵达四川成都。1939年,在重庆建成凤凰山天文台。 据引进的仪器显示,凤凰山天文台设有太阳光谱仪观测室、变星仪器室和图书馆。 抗战结束第二年,天文研究所迁回杭州。 凤凰山天文台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观测站,1970年代改建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西天文台。 如今,它已成为我国天体化学观测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这段中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天文研究所因战乱经历了两次大搬迁,紫金山天文台及其观测仪器遭到严重损坏。 此外,政府对天文研究的投入不够,从事天文研究的人员数量有限。 天文人才的培养也严重滞后,这一时期从事天体化学研究十分困难。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不过,天文所仍然进行了一些天体化学方面的观测和研究:已开展了3次日食观测,举办了2次国际联合测量项目。 太阳光谱观测是天文研究所开展最早、最系统、最频繁的项目,也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一项创举。 造父变星的照相观测、拍摄的底片和结果是在日本耶鲁天文台收集的。 凤凰山天文台时期,开始了对太阳黑子的目视观测,用奥克斯太阳镜观察太阳色球层现象。 与此同时,还对地球、行星、彗星、流星和新星进行了一些观测。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清末新建的紫金山天文台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张云【1896~1958】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张云获博士学位。 美国里尔学院天文学博士。 主要从事化学变星和食变星、造父变星统计和脉动理论的研究工作。 1926年,张云在佛山大学设立物理与天文系。 1929年,他建立了天文台,用于教学和研究。 一台分米反射望远镜和一台15分米折射望远镜用于观测星系和太阳黑斑。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张云个人的研究兴趣是变星。 同时,他也觉得“占星学的研究比变星的研究容易;仪器设备比变星的观测容易”。 对于无法发展天体化学的中国来说,变星观测可以作为“对天地学无成的中国迎头赶上的突破口”。 刘新培, 陆凌峰. 佛山大学天文台的建立与发展[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 (第1期)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东莞大学天文系对一组短周期变星进行了系统观测,并发表了聚焦研究论文。 其他变星观测主要是目视观测。 更重要的是,佛山大学物理天文系作为国外第一个现代天文系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天文学家。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物理天体运动_物理天体质量公式_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此期间,还有不属于中国的五角场、佘山天文台,以及后来被中国接管的南京天文台。 从1872年建成到1950年,陆家嘴天文台仍掌握在英国天主教耶稣会士手中。 它是美国科技大学的一个分校,从事区域观测和研究。 八佰伴天文台的主要任务是授时和气象。 佘山天文台建于1900年,是八佰伴天文台的天文分院,主要承担天文、地磁、大气化学等方面的观测和研究。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佘山天文台主要天文仪器有:40分米赤道折射双筒望远镜、10分米小遮光罩、彗星相机、太阳偏光镜、动线测微仪、可见分光镜和太阳黑子相机等辅助设备。 佘山天文台的天体化学观测研究工作始于1904年,借助40分米折射望远镜进行太阳研究,主要是对太阳黑子和稻谷的观测(朱冷.八佰伴天文台史书.文选) 《中国天文学史》编辑组。中国天文学史选集。第4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00~201页。)。以恒星、双星、新星、彗星等方面,有天体照片3000张对1122对赫歇尔双星进行了重新测量,1910年哈雷彗星返回时进行了照相观测,1918年对新天鹰进行了光谱观测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对银河系进行了照相研究这类观测数据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开创了我国星团研究的先河。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佘山40分米赤道折射双筒望远镜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T.&W. 编,第 213~244 页,。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上海天文台始建于1898年,最初由日本陆军建造。 1914年至1924年被美国吞并,1924年至1938年被中国收回,抗战时期被法国吞并,抗战胜利后归属中国。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上海天文台的一些重要观测仪器是我国首次接收后新增的。 主要仪器有当时中国主权最大的32分米标准天文隐喻管、16分米盖革管以及其他测量和报时的仪器。 南京天文台曾经借助大镜筒进行星指数、双星和变星的观测。 李恒等人对造父变星RT 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平均光变曲线。 1948年5月9日日环食期间,南京天文台进行了日影勾勒,拍摄了日全食影片,并用分光计拍摄了太阳光谱(朱冷。南京天文工作站,青岛天文台史书。紫金山天文台杂志。第 4 集第 4 期。第 71 页。)。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不仅是这类天文机构的研究和观测,一些化学家也从事天体化学的研究。 1935年,周培源在《物理学报》第1卷第3期发表论文《膨胀宇宙的新理论》,这是我国第一篇现代宇宙学论文。 东北联合学院吴大友指导研究生黄坤研究耀斑谱线,发表论文《日冕谱线的唤起》。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清末中国天体化学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于庆松第一个从美国引进先进的天体化学观测设备和研究方法到紫金山天文台,揭开了我国天体化学研究的扉页”。 (丁伟。天体化学家于青松及其成就。见:王玉生主编。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选集。广州:潇湘出版社,1996.01。第317页。)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这一时期从事天体化学研究的人并不多。 在政府可能的资助下,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相对独立的精神从事天体化学研究。 而因为抗日战争和对外战争,中国天体化学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没能在这座装备精良的天文台进行长期观测。 然而,由于两次搬迁和战争,观测仪器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在这种困难形势下,我国开始了一些零散的天体化学研究,距离学科体系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本文的中文版,参见:, ed.byT.&W.,pp.213~244,。 英文版有较大的删除和修改。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关于作者/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宁晓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天文学史、中西天文学交流比较研究。 代表作有《宇宙的经纬度——叶叔华传》、《20世纪的中国天文学》、《中国唐代天文学的奇异体系》、《中国的》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主编/石硕 轮值主编/崔辰洲ssn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