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定律是动力学的普遍定律之一。 相信大家比较陌生,这是一个科学规律。 我们来看看动量定律的教学设计。
1、设计思维
本班以中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课堂上,鼓励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在班主任合理、有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广泛、高效地学习,从而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实现培养中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 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变示范实验为实验设计,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通常以班主任为主体,中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的“鸡蛋落地不会碎”是课堂演示实验。 我把它变成了教学中的探索性实验,让中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方式举办“鸡蛋落地时不会碎,看谁能举得更高”设计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让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嘴,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爆发。
2、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中学生探究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方式——当“动量定律”学完后,让中学生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比如:课本上提到的“缓冲装置的模拟”,加深对动量定律的理解。势头。 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我让朋友们三人一组做实验:“在桌子边缘放一张纸,然后在纸上放一块橡皮(或铅笔盒),请朋友们做一个实验,把纸从橡皮(或笔盒)里拿出来,但不要放在橡皮(或笔盒)里。一边做,一边思考如何完成这个实验,并谈谈自己的经历。” 通过实践,充分体会纸张对橡皮擦(或铅笔盒)的摩擦力作用时间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3、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体会和体会动量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到社会”的要求。
2. 课前计划
课前作业思考题:一块质量为60g的猪肉从3高处落到水泥地上,要求落地后完好无损。 请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论证。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你能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证明这一点吗?
三、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了解动量定律的准确含义和表达方式,知道动量定律适用于变力;
动量定律将用于解释现象并处理相关问题。
(2)思想教育: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3)能力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四、重点和难点
用动量定律来解释相关现象,动量和冲量的方向是动量定律运用的难点。
5. 教具
猪肉、沙子、橡皮锤、斧头、细铁丝、橡皮筋、小铁块、铁架、一张约2c宽、20c长的纸条、一块橡皮和一张滑梯等。
6.教学流程设计
(1)创建问题场景并引入新主题。
速度为10/s的球可以用头击打吗? (排球动量定理二级结论,你可以登顶;标枪,你不能。)
质量为20g的小物体在移动,用手能拿起吗?
(如果速度小,你可以捡起来。如果速度很高,比如炮弹,你就不能。)
动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v 的乘积决定。
板书:P=v
有人说,气势大的不能接,气势小的可以接。 还有人说动量定理二级结论,如果质量不是太大,速度不是太快,物体就敢去捡。 那么如果50g的猪肉以5/s的速度向你飞来,你敢接吗?
(头部与猪肉连接时,需要用力,斥力大时,头部会对猪肉产生冲力作用,猪肉就会断裂。)
板书:I=Ft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明天的学习来讨论动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它的答案。
(2)办学探索化学规律。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幻灯片1】
要求质量为60g的猪肉从3的高度落地到水泥地上后完好无损。请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有哪些理论依据? 你能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证明这一点吗?
中学生讨论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①在地上铺一层海绵; ② 用海绵包裹猪肉; ③制作降落伞,将猪肉带下来; ④ 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子)。
师:我们请提出第四种方案的朋友到讲台上来做实验,让朋友们看看。
(中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凳子上做这个实验)
【示范实验】让猪肉从高度3自由落到沙子上。
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做吗?
健康:减少地面对猪肉的排斥力。
师:你能从理论上证明吗?
这是中学生自己推断,老师总结的。
板书:假设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初速度为 v,在恒力 F 的作用下,在时间 t 内速度变为 v'。
由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有a=(v'-v)/t
那么根据牛顿第二定理,有F=a,可得
ft=at=v'-v
F=(v'-v)/t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从同一高度跌落的情况下,(v'-v)是一个固定值,而要减小F,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力的作用时间。 因此,上述方案都是为了减少动作时间t。
师:回来讨论一下表达式Ft=v'-v。
多项式右边是物体受到推动外力的合力的冲量,用I表示。
v' 和 v 是冲量之前和之后的动量。 分别用P和P'表示。
P'-P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也称动量增量。
该方程的数学意义是: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冲量之和。 这就是动量定律。 用公式表示:
板书:I=P'-P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总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这个推论称为动量定律。
Ft=P'-P 或 Ft=v'-v
阐明:
(1) 上式是向量公式,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 如果各量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应先指定正方向,将向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2)上述动量定律的推导,是根据牛顿第二定理F=a和运动学公式vt=v0+at推导的,即在力恒定的情况下推导。 事实上,物体所受的力一般不是恒定的。 例如,在乒乓球与球拍的碰撞过程中、用球棒击打棒球、用斧头钉铁钉等,乒乓球、垒球和铁钉上的力并不是恒定的。 但可以证明,动量定律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 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律中的F应该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幻灯片2】
示例:质量为 0.18g 的棒球以 2/s 的水平速度向球棒运动。 被球棒重击后,以45/秒的速度水平飞回。 假设球棒和棒球的相互作用时间为0.01s。 球棒对棒球的平均斥力是多少?
【幻灯片3】
申请步骤:
① 先选择正方向。
②对一个物体(通常是单个物体)进行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找出每个过程中每个力的冲量,找出合力冲量,并注意每个量的正负。
③分析物体的状态,记下初态和终态的动量,并计算研究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④应用动量定律公式求解。
师:学习了动量定律,我就能理解之前朋友的实验方案了,希望能够自觉运用。 接下来请各位朋友亲自体验一下动量定律的应用。
【幻灯片4】
【小实验】在桌子边缘放一张纸,然后在纸上放一块橡皮,请朋友做一个实验,从橡皮下面拉出纸,但不要拉动橡皮向下。 边做边思考,如何完成这个实验,说说自己的经历。
(请一位实验失败的朋友讲讲他不成功的经历,然后请一位实验成功的朋友上讲台做给全班同学看。)
(3)边做边学,解释生活现象。
师:请举例说明动量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①跳远时跳入沙坑;
②携带易碎物品时,包内放入一些碎纸片、泡沫等;
③船舶码头安装橡胶轮胎;
④打网球运球时有缓冲作用;
⑤ 蹦极;
⑥杂技表演:腹部碎石;
⑦ 用斧子钉钉子,而不是橡皮锤;
师:如果你了解了动量定律的原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应该注意它的危害性。
(4)课堂、总结。
(轻微地)
(5)布置作业。
【动量定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蜜蜂》教学设计06-23
传秦教学设计06-08
《论语》教学设计05-08
枣儿教学设计05-05
争议教学设计05-05
“金”教学设计05-03
阶梯式教学设计04-30
功能性教学设计04-25
《鸟语》教学设计04-23
《功夫说》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