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对比碘锤酒精灯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创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b通过碘锤在水浴中和离开水浴的对比实验发现,升华需要放热,凝华需要吸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与生命有关的化学现象,了解升华与凝华; 让中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进而引入化学过程的思维模式。
3.情感心态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增强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教学重点】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以及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教学难点】
碘锤酒精灯直接加热与水浴加热实验的异同评价
【教学流程】
1. 实验激发兴趣并引入新课程
将硫磺丸磨成粉末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稍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不一会儿,倒入烧杯的松针上就出现了雪白的“人造风景”。 提出问题,引入话题。
2.探索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并提出问题:物质可以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直接从气态变成气态吗? 中学生猜。
2、对比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验证猜测。
中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固体碘的状态。
中学生分组实验,用冷水加热固体碘,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形成,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热水冷却红色碘蒸气,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热水中的试管,擦去试管外的水,观察试管内是否有碘液。
问题设计:
(1)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发现什么现象? 这些是什么物理变化?
(2)停止加热和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什么现象? 这些是什么物理变化?
(3)停止加热后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短时间内上顶内壁会出现较多的碘颗粒。 你们采用什么方法?
(4)检查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发现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为400℃ 。 两个优点?
3、分析实验现象,中学生总结实验推论,得到升华与凝华、吸热与吸热的概念。
,联系现实,寻找并分析生活中的升华与反升华现象
1.学生举例讲述生活中的升华和降华现象。
(预设示例,升华现象:冷冻校服变干,雪堆(或雪雕)不融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健康球变小,固体酒精香味消失;凝华现象:结霜,灯泡壁北方冬天阳台上的花变黑,冻花,冰棍纸上的白花“粉红”,雾凇)
利用多媒体教案观看冰瀑布和霜冻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座,中学生观察比较,区分新旧聚光灯,并尝试解释聚光灯墙变黑的原因。
3、展示固体酒精香味、樟脑球(或卫生球),中学生讲述目的和身体状态的变化。
尝试解释“人造风景”中涉及的化学原理。
4.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
问题一:冷柜内的霜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霜的产生?
问题二: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会出现霜冻,对农用小麦有危害。 如何避免呢?
问题3:升华放热和冷凝吸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升华放热和冷凝吸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一种固体气体),中学生推测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多媒体教案:人工降水。 想知道为什么在云中扔干冰会引发大雨?
观看多媒体课程计划:在舞台上撒干冰以产生雾气。 想一想,为什么在舞台上撒干冰会产生雾气呢?
3.想一想:如果你想把牛奶冷却下来,你会想到什么方法? 寒冷的冬天早晨,为何阳台玻璃上的冰花总是出现在室外一侧?
5. 课堂练习
作者:胡杨 乐成私立,中专,杭州市科普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杭州市首届理科骨干班班主任,市命题竞赛银牌,教学界新秀,曾受聘为浙江名校大专指导教师学校竞赛,常年专注跟踪,研究科学竞赛指导,高中招生指导。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