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角之窗】好极了! 2023年高考数学实验操作微课视频集(1-10)【邓教之窗】动画+总结一步搞定中学数学实验
【邓教之窗】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全套视频培训(一)
高考数学15个常规考试实验+16个探究实验+18个必修实验解析
高中学习助力 2023-06-30 11:31 发表于 山东
高考数学15个常规考试实验+16个探究实验+18个必修实验解析
高中化学普通考试15个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和技巧。 看完之后,你将不再害怕实验考试题!
Ⅰ 常规测试实验力学部分
实验1:平衡检测
【实验设备】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拆下两端的橡胶垫片;
2、浮码移动到刻度顶部的零刻度处(浮码回零,浮码底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平衡螺钉(如果左盘较高,则将平衡螺钉向左转动;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向表盘中心,平衡达到水平平衡;
4. 左放东西,右放重物,直至重新平衡; (加减重量或联通出行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重物的质量+重量的示值(m物体=m重量+m重量)。
【实验记录】该物体的质量如图:62g
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设备] 细钢丝、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试前:
1、完成弹簧测功机的调零; (沿检测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检测范围为0~5N,最小分度值为0.2N。
检测时:拉力方向沿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推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8N。
实验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设备】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功机上端,记下测功机的示值F1;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记录液位指示V1;
3、将金属块浸入水底,记录此时测力计的指示F2和液位指示V2;
4、根据测力计两次示值的差值估算物体所承受的压力(F float = F1-F2);
5、估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然后通过G水=ρ(V2-V1)g估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 比较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压力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压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推论】
物体上的压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 4:确定物质的密度
1. 确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设备】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头等。
【实验步骤】
(1)天平检测到的铁块质量为48.0g;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为20ml;
(3) 将铁块浸入烧杯底部,测量铁块的体积为。
【实验推论】
根据公式,铁块的密度估算为ρ=m/(V2-V1)。
2.液体密度的测定
【实验步骤】
(1)测量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
(2)将部分液体放入量杯中,读出体积V;
(3) 测量容器的质量和剩余液体质量m。
(4)计算密度:ρ=(m总计-m剩余)/V
实验5:物质质量和体积与什么有关
【实验设备】 量筒、天平、水、若干铜块、不同体积的石子。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不同铜、石的质量,用量杯测量不同铜、石的体积;
2、记录的化学量包括质量和体积;
3、设计形式:
【实验推论】
1、对于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2、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相同;
3、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
4、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同。
实验六:探究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设备】弹簧测力计、一块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索物体静止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探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1、如图a所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仍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两个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所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时,也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样两个力才能平衡。
【实验推论】
两个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条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实验七:探究液体内部的浮力与什么原因有关
【实验设备】U型管浮力计、大量气瓶、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底一定深度,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水位越大液体的内部浮力;
2、保持金属盒在水底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 这种现象说明同种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各方向的浮力相等;
3、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将水替换为盐水,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探究液体内部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型);
在相同深度下,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内部浮力越大。
【注意】
在调整金属盒的方位和深度时,耳朵要注意U形管浮力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在研究液体的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8: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备】 统一带刻度杠杆、铁架、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等。
【实验步骤】
1、将杠杆中点支撑在铁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丝,使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直接读取杠杆上的力臂值; (研究时二力平衡实验视频,杠杆必须水平位置平衡后,才会记录实验数据)
2、将挂钩分别挂在杠杆左侧,改变挂钩的位置或数量,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
3、需要记录的数据为功率、功率臂、阻力、阻力臂;
4、将挂钩挂在杠杆上,用测力计在支点同侧垂直向下拉动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需要多次改变杠杆上的斥力、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一般化学定律)
【实验推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杠杆平衡时,力量×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力量和阻力在支点的相对两侧,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实验中,首先确定杠杆上的斥力哪个是驱动力,哪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二、电气部分常规测试实验
实验九:电压电压检测
1.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实验设备】电源、电钥匙、小灯泡、电流表、几根电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钥匙、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连接,连接过程中电钥匙断开;
(2)电压从电压表的正极端子流入,从负极端子流出。 当电压未知时,电压表选择0~3A的电阻值;
(3)关闭电钥匙,观察电压表的指示,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电阻值,然后记下电压表的指示。
【实验推论】如图所示,电压表读数为0.5A。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实验设备】电源、电钥匙、小灯泡、电压表、一些电线等。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中的电源、电钥匙、小灯泡,连接过程中电钥匙断开;
(2) 将电流表与小灯泡并联。 连接过程中,电流表的正极端子靠近电源负极,负极端子靠近电源正极。 当电流未知时,电流表选择0~15V的电阻值;
(3)关闭电钥匙,观察电流表的读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电阻值,然后记下电流的读数。
【实验推论】如图所示,电流表读数为2.5V。
实验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设备】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一些电线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与电路连接的电阻线的宽度来改变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硬度。
实验十一:用电压表和电压表测量内阻
【实验设备】电源、电钥匙、电压表、电流表、待测内阻、滑动变阻器、若干根电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按键处于断开状态,连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内阻处于最大值;
2、将滑块连接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记下对应的电压和电流表示数字;
3、根据公式估算内阻3次,最后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待测内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多次检测、求平均值、减少偏差。
实验1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设备】电源、小灯泡、电钥匙、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一些电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按键处于断开状态,连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内阻处于最大值,供电电流应小于电源的额定电流。小灯泡;
3、连接滑板,使电流表的读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此时的电压指示,并估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根据公式的小灯泡;
4、改变滑块的位置,使电流表的读数分别小于或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记下相应的电压值并估算相应的电功率,观察并记录发光情况的小灯泡。
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流,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流和通过小灯泡的电压。
实验1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设备】几段电板、电钥匙、电压表、电流表、两种不同的导体、多根电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A连接到M、N点二力平衡实验视频,电钥匙处于断电状态;
2、关闭电动钥匙,记下相应的电压、电流表示数字;
3、改变电池芯数量,然后记录两组不同电流下对应的电压值;
4、将A导体替换为B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获得一般数学规律。
【实验推论】
1、对于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成反比;
2、对于同一导体,电流和电压的比值是固定值;
3、不同的导体,电流和电压的比例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索电压与电阻的关系》中的作用:控制内阻两端的电流保持不变。
三、光学部分常规测试实验
实验十四: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设备] 光具座、凸透镜、光幕、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将蜡烛、凸镜、光幕从左到右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镜和光幕的高度,使凸镜和光幕的中心大致与光具座相同高度。蜡烛火焰的中心; 屏幕中心)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火焰位于凸透镜2f之外(u>2f),连接光幕寻找图像。 连接过程中,耳朵要注意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至得到最清晰的图像。 此时的图像是一个颠倒的、缩小的虚像。 检测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然后将像距和物距与凸透镜的f和2f进行比较(f<v<2f);
4、将蜡烛火焰置于凸透镜f与2f(f<u<2f)之间,与光幕连通,直至光幕上出现倒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2f);
5、使蜡烛火焰在凸透镜f(u<f)内,与光幕连接,发现光幕上没有图像,移开光幕,耳朵就可以看到正立的、放大的实像在光幕的一侧。
【实验推论】
1. 表格
2、凸透镜成虚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图像越小,u>v成为缩小图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
实验十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实验设备】玻璃板、白纸、两根同等大小的蜡烛、火柴和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垂直放在纸上作为平面镜;
2、将一根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将一根未点燃的同等大小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
3、将玻璃后面的蜡烛B连接起来,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各个位置观察时,玻璃后面的蜡烛B似乎着火了。 这种现象表明图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把这个位置写在纸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实像的位置;
4、检测两根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6、如果要判断所形成的图像的真实性,应在图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幕,透过玻璃板判断里面是否有图像。
【注意】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实像的位置;
使用两支大小相等的蜡烛:方便比较图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获得一般规律。
【实验推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3、图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邓教之窗】@邓州教育工作者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