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长潘建伟、陆朝阳完成的科研成果“多重自由量子隐形传态”入选2015年国际数学领域十大重大突破之一中国物理学家排名前二十,位列第一。 11日,法国数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国际数学领域的十大突破。
据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量子系统隐形传态”。 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自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单自由度基本粒子的限制,为可扩展量子估计和量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即时知道不同地方的粒子状态,进而打开即时传输技术的大门。 省政协委员潘建伟向科技商报记者解释了这一研究,他用一个比喻解释道:“我从南京带了一个保险箱到广州,但我忘记了钥匙。所以我就让南京的朋友测试一下钥匙。”并告诉我我在广州,抄下来。” 今年2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强调了这一成果。
此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的“韦尔费米子研究”也入围。 外尔费米子(Weyl)是无质量的“手性”电子,未来可能在量子计算机和低煤耗组件中具有重要应用。
据《科技商报》报道,1929年,美国科学家韦尔韦尔提出中国物理学家排名前二十,存在一种“无质量”的电子,可以分为左手性和右手性两种不同的“手性”。 这些电子被称为“韦尔费米子”。 而80多年来,科学家们仍然没能找到合适的材料,而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外尔费米子的存在。
通过对拓扑半金属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中团队预测,在TaAs等材料体系中可以实现两个“手性”电子的分离,但这一系列材料更有利于实验检测和验证。
此后,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开始了竞赛式的实验验证工作。 2015年初,数学所实验团队成功在TaAs晶体中发现了这种特殊电子,外尔费米子终于首次被解释在科学家面前。 据悉,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做过类似的工作,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也观察到了光子晶体中韦尔费米子的行为。
7月16日,加拿大皇家物理会网站报道:“两个国际研究小组谎称发现了电子学的基本构件——外尔费米子。” 这两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别是耶鲁大学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但遗憾的是,《科学》在线发表了德国耶鲁大学化学家扎伊德·哈桑团队的实验结果,却被中科院的发现拒绝。
据了解,《物理世界》2009年公布的“年度十大突破”在学术界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有密切的联系; 这些条件是所有化学家普遍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