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一篇
为丰富中学生闲暇生活,激励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订本知识大赛方案。
一、活动内容
1、举行以年级为组的物理知识大赛(七、八年级各为一组)。
2、举行以年级为组的数学知识大赛。(八年级为一组)。
二、活动时间:
1、数学知识大赛:20xx年6月16日(十六周礼拜一12:30——14:30)。
2、物理知识大赛:20xx年6月17日(十六周礼拜二12:30——14:30)。
三、评卷时间:
1、数学:20xx年6月16日(十六周礼拜一大会结束后)。
2、物理:20xx年6月17日(十六周礼拜二下班后)。
四、出题及各科出席活动人数:
(一)出题人
初三物理:闵志华
初中语文:闵志华
初中数学:张习鹏
(二)各项活动出席人数:各项活动各组15人(每班限制在5人以内)。
(三)评卷(含登分、统计)人:
语文:
数学:
五、考场设置:
大会室
六、监考:
语文:
化学:
七、安全工作:
由李剑负总责,出席活动班主任协助。
八、摄像:
九、后勤:
卢作高负总责,相关人员协助。
十、考勤制度:
前面相关班主任无特殊事必须出席,有事必须向中学领导事假,以假条为准,凡无故不出席活动者每次按按三节课作息时间估算考勤(评卷也按此估算)。
十一、奖项设置:
各组各科各取前六名(银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李勇老师负责奖章制做及发奖。
化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二篇
为了推动全区中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全区中学数学班主任搭建互相交流、合作、研究、学习的平台。结合我区中学数学学科教学教研的实际情况,决定在今后的数学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作用,以提升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发挥班主任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产生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气氛,为班主任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专业推动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重点培养和全面提升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常规教学指导与主题教研指导相结合,以中学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课堂,优化常规,求真务实,改进工作,提升质量,整合中学数学教学资源、打造全区中学数学班主任交流、发展的平台,实现专家推动、同伴互助、教学反省的良性互动,积累丰富的教研和教学经验,推动数学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缔造一大批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从而达到全体中学数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上都有所提升和发展的目的,实现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研促训、以研兴教,真正发挥化学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班主任教学研究的专业推动示范作用;
2、围绕教育、教学、教研中遇见的热点、难点、焦点等疑难问题,通过中心教研组举办研讨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策略,激活各校化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产生浓烈教研气氛;
3、通过举办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积累丰富的教研和教学经验,推动数学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通过举办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数学学科教研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区化学学科的课程变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5、通过举办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产生以中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学科文化;
6、积累丰富的化学学科教育教研经验,并及时做好推广和幅射工作。
三、具体做法:
化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三篇
一、竞赛的宗旨、原则
大赛面向在校中学生,遵守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中学生了解化学学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中学生视野,丰富中学生的闲暇生活,迸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中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化学、积极向下的良好风尚的产生,使中学生生动开朗、全面发展。
二、报名与大赛的时间
1、报名截至日期:
2、初中应用数学大赛分为世锦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世锦赛时间:
大赛时间:
三、竞赛分组、竞赛内容
高中应用数学大赛分为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两个大组,各组单独命题、单独确定得奖比列。
1、初三年级组:初三大组的大赛面向全体小学五年级在校中学生,初三大组的世锦赛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所定知识点范围为大赛根据。
2、初二年级组: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中相应的知识点要求为大赛根据。命题范围为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至上册第九章(浮力);
大赛试卷原则上以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知识点为基本根据,彰显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应拿来强化和扩充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命题中有一定的实验设计题,以彰显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适当考虑爱国主义与辨证唯心主义教育的渗透与考查。
四、奖励办法
高中应用数学大赛是激励性大赛,采用按参赛中学生的比列进行评比。
初中组只设省奖。省一、二、三奖按报考出席世锦赛中学生人数的评比比列分别为:银奖2%;二等奖4%;三等奖6%。
高中组设省奖和全省奖。省一、二、三等奖按报考出席世锦赛中学生人数的评比比列分别为:省银奖2%;省二等奖4%;省三等奖6%。全省一、二、三等奖按出席决赛中学生数的评比比列分别为:全省银奖4%;全省二等奖6%;全省三等奖1%。
数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四篇
一、活动背景
金秋时节,为了丰富中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xx实验学校首届“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大赛也将拉开序幕。
复赛选题背景:在露天的运动场上方要安装照明灯,因为条件限制,不容许在场地中间打桩,也不能用“门吊”的模式,在场地边早已打好了柱桩,设计和制做一个悬臂梁模型,在悬臂梁的伸开端挂家具。
二、活动主题
科技始于生活,自己动手,发挥想像,团队合作,彰显中学生的风采。
三、活动目的
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诠释自我的平台,增进朋友之间的爱情,提升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业余生活。
四、活动对象
七、八年级中学生
五、活动时间
10月22日上午第四节课
活动地点:七九年级公共课室(顶楼)
六、比赛成绩评定
分别评选“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创新奖、“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承重赛银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颁授得奖证书。“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全能赛(创新奖和承重赛两项成绩之和)银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颁授得奖证书和奖品。
创新奖不和提供的范例一样就可以得高分。
七、活动打算
1.打算宣传资料
2.打算报考资料
3.打算活动须要的物品(电子秤,扩音机、书本、纸笔等)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成员深入班级内部,进行“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大赛的前期宣传工作,统计参赛队伍。
2.活动举办:各班在连长、团乡长的组织下进行作品的初选,脱颖而出的作品步入大学的选拔赛,每位班出1到2个作品。
在公共课室,举行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做比赛选拔赛。现将选拔赛流程计划如下:
1)主持人宣读大赛规程:本次选拔赛以团队方式参赛,每对至多3个人,也可个人参赛,晋级团队按抽签序号依次进行悬臂梁承重实验,在实验前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略的介绍物理竞赛初赛时间,包括悬臂梁的重量(不要太重),悬臂梁承重原理以及悬臂梁实验中的最大承重量等。
2)对选手作品进行承重。形式为由参赛者自己决定放重物的数目,悬挂重物后须要保持5秒,一旦被毁则成绩作废。由评委会查证各组悬臂梁所称重量。
3)评委打分,点评。现将评分标准公布如下:
评分方法:总分=承重分+创新分
承重比=悬臂梁承受重物的质量÷悬臂梁自身重量。
承重分=k承重比悬臂梁宽度(k是1/cm)
创新分=结构设计分+做工精细分+美观分+材料分
创新分一共40分由评委打分,取其平均值。
九、活动要求
带好作品参赛,每班选一个最轻最坚固的.作品参赛。
化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五篇
为推动素养教育和新课程变革,展示我县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升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巩固“普实”成果物理竞赛初赛时间,按照《龙山县20xx年教育工作要点》的安排,特制定中学数学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施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深化素养教育,推动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工作,提高中小中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实验教育教学水平。特举行本次比赛。
二、大赛组织
比赛活动由理化生教研组承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彭凡
副主任:王文艳
成员:严其昌杨杰朱玉
职责:负责安排、部署、协调和督察本次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
2、评委组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聘请5位评委组成评委组,评委组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选手的实验过程公正赋分。
职责:
1.熟练把握并严格执行本学科实验操作试卷的评分条例。评分时要公正、公正,确切赋分。赋分结束后不得更改参赛选手成绩,并在评分表上签名。
2.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提示或暗示参赛选手进行实验操作。
3.评委不得寻问参赛选手的相关情况。
4.评委如发觉参赛选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殃及人身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醒或阻止。
5.在大赛过程中如发觉参赛选手有相互交流、错位等不遵循赛场纪律的行为要立刻阻止,并向赛场负责人汇报。
6.实验操作结束讯号发出后,要求参赛选手中止操作,并组织其依次离开赛场。若有超时,每超1分钟扣1分。
四、大赛程序
1.本次比赛各科评委现场打分。参赛选手的最后成绩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数估算,平均分数取小数点后两位;每个参赛选手的实验操作时间为20分钟,满分为100分。
2.实验操作过程分组进行,每组4人,参赛选手按序号入座;以该组的第一位中学生抽取试卷;每个参赛中学生必需完成1个实验。
3.参赛选手在比赛前三天先抽取实验操作次序签,参赛前20分钟抽取分组试卷签,参赛选手按照抽签次序,出席实验操作赛事。
化学大赛工作方案例文第六篇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致力通过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中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素养,包括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探索――发现”品质,热衷发觉、向往发明,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以及求实的科学心态和精神。
二、参评对象
全市中学二、三年级中学生,分初中、初三两个组别分别进行评比。
三、参评选题
参赛选手从“自然现象的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物理知识的应用”三个方面考虑自主制定活动主题(可以是教材上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也可以是其它选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每组3至5人。
四、评选内容
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综合性”的原则对参赛选手递交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
(一)活动方案
1.选题的提出:选题要有创新性,要有对化学学科,化学与自然、物理与生活的独特思索。
2.活动计划:设计合理、详细、操作性强,针对科学探究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实验方式。计划中应包含指导老师、小组人员分工、合理的日程安排以及相应的任务分配。
3.施行方案:要有实验的化学原理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化学原理或化学定理运用正确,实验设计的思路要新颖、巧妙,实验器材不限。
(二)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以过程性资料方式呈现,包含过程活动记录,主要实验过程的相片、视频、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活动过程或某环节的反省评价,活动方案调整资料等。要求资料详尽、数据完整、现象显著。
(三)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以“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的方式呈现,出席上海省级评比的选题要报送不超过10分钟的校内汇报展评和答辩录象。
五、评分标准
(一)创新性
活动选题新颖;在技术思路、物理原理、方法运用上有独特的理解;递交的成果与先前已有的成果相比,有创新看法或有特征的实物制做。
(二)科学性
活动涉及的化学原理或化学定理运用正确,符合中学生思维特征;选题紧贴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际;研究有一定的深度;研究过程方式科学;问题剖析透彻,所得推论禁得起推敲和验证。
(三)实践性
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必须由参赛中学生亲自完成;中学生表现出积极地参与热情;团队成员有明晰的分工与协作;“知与行”、“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与统一;活动学生认知和体验不断加深,具有生成性;活动结束时“知、能”均得到发展。
(四)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