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台江教育”关注更多内容
学习提示:
先看视频再听老师讲课。
看教案,按教案拓展学习。
做习题:扫描上期作业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完成习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实像,了解实像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像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区分虚像和实像
学习难点:区分虚像和实像。
学习过程
1.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观察在家照穿衣镜的情况,推测:
1、平面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大小相同;
2. 图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不同。
2、实验步骤:
(1) 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垂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记录玻璃板在纸上的位置。
(2) 在镜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平面镜旁观察它所成的像。 (3)在平面镜旁边再放一根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它看起来与蜡烛A的影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影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观察蜡烛B的大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 (4)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出现蜡烛A的图像。 (5) 取下玻璃板,用直线连接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实验几次,将相应的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频率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面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图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个
2个
3个
3、实验推断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图像和物体的尺寸;
(2)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
(4) 生成的图像为直立图像; (填“实”或“虚”)也可描述为:平面镜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于物体。
思维: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垂直于桌面,因为:
3、秤的作用是:
4、选择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是:比较相同点和对象
5、为什么要多次检测图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6、如果实验中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你会选择哪一块?
知识点三、凸面镜和凹面镜:也叫球面镜。
1、凸面镜:作用于光。
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角反光板
2.凹面镜:作用于光。
应用:太阳能灶、车灯反光装置、手探照灯反光面
课内检查
1.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原因是()
A.物体到镜子的距离 B.镜子的高度
C、镜子的长度 D、物体的大小
2、一个人站在窗外,照着穿衣镜。 如果他想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他应该()
A. 脸对着窗 B. 全身镜对着窗
C. 全身镜尽量靠近脸部 D. 换大一点的平面镜
3.树在水底的倒“影”和即时效果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后者是树的形象,前者是杆子的影子,从他们的动机来看,后者是造成的因因,前者因因。
4. 一个人从平面镜中看到身边挂钟的影像如右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 凌晨 3:40。 4:20
C。 8:20天。 9:40
5、净高1.65m的朋友站在垂直平面镜前,距离镜子3m。 那么他在镜子中的像高是距平面镜____米。 当他与平面镜相接1m时,像到自己的距离是____m。
6、同事在做平面镜成像特性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放在尺子前,取两根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垂直放在尺子上,并点燃了玻璃。 蜡烛A在棋盘前,用嘴巴观察,如图。 本实验中:(1)尺子的作用是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关系; (2) 两根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关系; (3) 取下蜡烛B,放在它的位置放上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蜡烛火焰图像(填“能”或“不能”),即平面镜形成图像。
绘画训练
1.画出图A、B中平面镜的位置
2、在上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按要求画图:
(1) 使右图A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像
(2)图B中,S为镜子前的发光点。 经镜子反射后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其中一束光线通过A点。试作此光。
4. 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性,画出图中发光点S的位置。
巩固练习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做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