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病毒一波又一波,新冠、甲型流感、合胞体病毒、诺如病毒……宝宝感冒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头晕:
家长们不必过度害怕,只要处理得当,孩子发烧并没有那么可怕。
01
掩盖发烧好还是让它干燥好?
有人说捂着手出冷汗就好,也有人说不捂着,稍微凉一下。 看似都说得通,其实又自相矛盾。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发烧的过程。
人体发热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升温期、高温平衡期和升温期。 在发烧的过程中,是盖还是晾,要看不同的阶段。
1、升温期
当身体被感染时,温度调节中心会手动降低温度,让身体在减少散热的同时产生热量。 这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这时候,全身的血液循环就会变差,导致四肢冰凉,甚至怕冷。
这时候就应该给孩子盖被子,帮孩子多盖被子,多喝凉水帮助体温升高,减少宝宝的苦恼。
这个阶段不要化学降温,否则会让孩子更难受。
2、低温平衡期
一旦温度下降到设定点以下,寒意就会消退,身体就会暖和起来,从而在产热和散热之间保持平衡。
这个阶段宝宝的体温下降很快,并且保持在比较高的湿度。 皮肤摸起来很烫。 家长要给宝宝透透气,脱掉头上多余的衣服,保持室外通风,同时让宝宝喝点温水。 开水。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出汗快,多加外套,反而容易让孩子体温升高,减少身体不适,严重时还会引发过热综合症!
3、升温期
当病情得到控制或服用退热药后,温度设定点将再次降低。 身体会接收到来自大脑的信号婴儿物理降温6个禁忌部位,开始出汗以减少散热。
这时候家长要帮孩子减掉衣服被子,帮助他降温,同时帮孩子擦掉头上的眼泪,防止眼泪堵塞毛孔,阻碍孩子降温。 .
如果这时候还盖着,热量就流不出去,温度也不会恢复正常。
02
发烧或数学用抗生素?
面对发烧,很多家长都挺郁闷的。 他们应该服用退烧药吗? 化学降温效果更好还是抗生素退烧效果更好? 口服退热药还是输液?
1、退热药什么时候用?
①发热患者出现出汗、头痛、四肢麻木等各种不适,或出现烦躁不安的头痛、烦躁或嗜睡、头晕、抑郁等症状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② 家长对患者发热感到过度紧张或焦虑,患者直肠温度在39℃以上,可酌情考虑使用退热药;
③当患者直肠温度高于39.0℃,不能有效评估患者不适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退热药。
2、如何选择退热药?
大多数手册之间的共识是:
3个月以下的宝宝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医;
3-6个月宝宝发烧,建议使用对甲基苯基苯酚退烧;
6个月以上,可选择红霉素或对甲基苯酚;
如果女儿有剧烈头痛、拒绝服药等情况,可以考虑使用阴道栓剂。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儿童使用退热针,因为这些给药途径会引起注射部位的瘙痒和疼痛,使用不当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胸部和胸肌萎缩,并可能还会引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从而可能导致患者不配合医生的诊治。
3、化学冷却
不建议用酒精擦拭身体。 这些方法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刺激,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不建议 6 个月以下的儿童使用冰袋。 当孩子感冒时,腰部周围的温度会升高。 局部冰敷只会增加该区域的温度,并可能引起婴儿不适。
可适当使用冷水浴。 用37℃左右的冷水毛巾擦拭女儿的背部、腹部和胸部,让皮肤的低温(39℃左右)逐渐降低,让孩子感觉更舒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四肢冰冷、身体颤抖、嘴唇青紫等受凉反应,应立即停止化学降温,否则会使孩子更加难过。
03
西医退烧小窍门
西医认为,体内气机不畅,内外不通,使人体不能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内外相通,阴气滞留于体内,转而转运。变成热和火。
1.按摩退烧
可以采用推挽竹、揉日、清海珠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风热咳嗽者推三关,风寒咳嗽者推脊柱。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家长用两指自下而上交替按压,按压30~50次。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父母用两指从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 然后用指尖将穴位向耳朵方向揉搓30~50次。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婴儿物理降温6个禁忌部位,父母一手紧握患者四指,使患者手掌及躯干掌侧朝上,另一手掌心及中指呈弓步状。 从横纹中点至肘窝,向一个方向推约100~200次。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父母一手抓住手,另一手用手指外表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向肘部推压,并推动 100 至 500 次。
如果温度高,在用前面的方法推完之后,再加一个手法,用指尖从孩子的脊柱开始,沿着腰椎向上推到孩子的膝盖。 这一推要稍强一些,推5-10二流。
2.穴位按压退烧
人体上有几种特殊的退热足三里。 它们是大椎、合谷和外关。 止泻作用立竿见影。 我们可以称它们为体内的“对甲基苯基苯酚”。
大椎在项部后正中线上,第7椎骨棘突下凹穴中。
太冲靠近手的虎口。 取穴时,五个小指并拢伸直,食指与拇指掌骨之间有一块胸肌突出。 突出的胸肌顶端为太冲。
外关在手的右肩后侧,腕横纹上2寸。 取穴时,从手腕背面横纹中点向上取2指,为解表退热要穴。
操作方法:
先按摩大椎穴: 1、用手指和手掌按压大椎穴,每5秒放松一两秒,持续约3分钟; .用手指捏住大椎,用力捏3分钟左右。
取出按摩太冲和外关,分别捏压约3分钟,用手指轻敲外关约200次,最后用手指捏压外关二至三分钟。
这套按摩手法每晚可做2~3次,一般2天左右即可完全退烧。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针灸前最好让女儿多喝温凉开水,有助于针灸活络、发汗、散热。
04
最后做一个总结
退热治疗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 有时服药退烧会掩盖疾病的症状,影响诊断。 因此,在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时应格外小心。
此外,退热药不能有效预防发热性脑炎的发生,也不能用于发热性脑炎的防治。
现有研究表明,发热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退热药不能有效缩短发热史,其退热效果也不能鉴别发热是由真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退热药效果不理想,应积极寻找引起发热的症状,这对治疗的病因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