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是优秀的数学学案文章,供老师父母们参考学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第1篇
一、学习目标:
《透镜》的教学设计
1、了解哪些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展现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使用说明
用15分钟阅读课本90-92页并完成问题学案,AB层全部完成,C层完成探究部份,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
1.重点难点剖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名词概念。
2.问题学案:根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透镜及其应用,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课前预习:(5分钟)
1.透镜一般可以分为____和。
2.叫凸透镜,它的符号是。
3.叫凹透镜,它的符号是。
4.生活中常见的墨镜的镜框就是透镜。请你分辨:患有弱视眼的中学生佩戴的斜视墨镜的镜框是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佩戴老花镜框是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___透镜。
四、探究过程(24分钟)
1.活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离书本较近)
得到:通过____透镜,所看见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____透镜,所看见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2.活动: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哪些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将会发生哪些现象?
我们看见: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透镜,凹透镜又叫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2)晓得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晓得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晓得怎样借助凸形成平行光.
实验目标
通过观察各类,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点,培养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怎样借助凸形成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唐代劳动*借助*对准阳光取火的例子,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中学历史,激励中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
教学建议
教材剖析
本节介绍了哪些是凸、凹、薄、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种知识既是有关的基本知识,也是旁边学习凸成像的打算.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中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述说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凸的焦点、焦距.对凹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中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的虚焦点,可略讲.
教法建议
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脑子中产生清晰的假象,讨论剖析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难点剖析
1.凸和凹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除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知识外,还可以借助光的折*的初步规律,参照右图来进行剖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斜边的光由空气*入玻璃时,折*光线紧靠法线折*.光步入玻璃之后又从玻璃*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这时折*光线将远离法线折*,两次折*的折*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份倾斜,因而可以剖析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参照右图(*),和图(乙)来进行剖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之后会显得笼络些,而且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右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折*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在这儿的作用只是减慢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之后会更飘动一些,可是飘动不一定不能会聚,如右图所示,从两侧来的两束光因为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慢了入*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剖析可以晓得,当判别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则按照给定的光束判定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根据折*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定的作用或种类,而应该对折*光束与入*光束进行比较,再根据前面的剖析得出正确的推论.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第3篇
(一)教材《透镜》教案模板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数学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晓得哪些是透镜、薄透镜,哪些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晓得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教具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
(四)教学过程
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
班主任述说: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拍照机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器件.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份,称作透镜.这种玻璃器件起哪些作用呢?我们明天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凸透镜、凹透镜实物,中学生观察.但告诉中学生不能用手摸.有条件的中学每一实验组(2人)发一盒透镜组,让中学生自己观察.班主任在黑板上画出透镜的剖面图,对照实物讲解哪些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哪些是薄透镜.简略说明它们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班主任在黑板画课本上的图6—8,讲解哪些是透镜的主光轴和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班主任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如课本图6—10)中学生观察到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
(2)班主任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述说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后侧各有一个焦点,右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向中学生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因为光通过凸透镜的两个侧面发生两次折射导致的.凸透镜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强,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厉害.每位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班主任提出问题:假若把一个点光源(如:发光的小灯泡)置于凸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是哪些样的?
引导中学生剖析这时的入射光线是逆着原先折射光线的方向,按照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论出结果.
班主任用光具盘演示课本图6—11实验来验证.
班主任小结:置于凸透镜焦点处的小灯炮发出的光(即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弄成平行光.因此借助凸透镜能形成平行光.
3.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班主任用光具盘、平行光源、凹透镜做课本图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小结: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作图并讲解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光线,不会相交于一点.但它们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也叫凹透镜的焦点.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此叫虚焦点.
三、小结本课内容,讨论“想想议议”
1.本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及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班主任介绍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就早已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来取火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议有兴趣的中学生在寒冬的冬天里动手制做和实验.
3.指导中学生讨论“想想议议”.讨论第一个问题时,让中学生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得出推论:光通过三棱镜后向顶部(厚的一边)偏折.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先让中学生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可以看做几个三棱镜和一个玻璃块组成的.在黑板上画出图(课前用小黑板画好)透镜及其应用,让中学生运用第1题的推论剖析.弄清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道理.
4.中学生完成本节课文后练习l~3,并回答订正.
四、作业
课本章后习题第4、5题.第6题能找到老花镜的做.
课外安排统一时间发给中学生凸透镜、凹透镜各一个做课本图6—9实验.
(五)说明
1.本课内容中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中学生活动.介绍透镜及其种类时,最好让中学生直接观察.
2.课本图6—9的实验,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及对其他班级上课的影响,没有安排在课内让中学生做,而是安排在课外的统一时间发给凸透镜、凹透镜去做.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以指导.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本课内中学生要几次观察光路.为了提高观察疗效,应在实验室上课.实验时要遮光.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第4篇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晓得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把握从化学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技巧。
学习重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技巧。
教具学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学案方式: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燃起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置于凸透镜的一侧,联通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觉哪些?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哪些诱因有关呢?
2.推测假定:(中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拟定计划
(1)你觉得须要什么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觉得不仅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检测哪些?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何必检测,标签上已标明)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觉得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如何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置于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虚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渐渐移近透镜,同时联通光锁屏*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哪些规律。
5.数据搜集
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
像的*质
像距v/c
虚实
大小
正倒
6.剖析数据得出推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到时,凸透镜成虚像,当物体放到时,凸透镜成实像.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到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当物体放到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成虚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实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但凡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但凡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虚像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二、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时,在离透镜15c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这么当物*于透镜前35c处时,在透镜的另左侧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分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分米,这么所成像是()
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