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热仪里的潜热量科学定义
质量的物质,在气温下降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下降的气温乘积之比,称做这些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亦即1千克的物质的体温上升(或升高)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依照此定律,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T是放热(或吸热)后气温的变化量,小学的教材里把T写成t,虽然这是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体温的单位,甚少用K,并且T=t,因而学校阶段都用t,但国际或更高等的科学领域仍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气温下降或升高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体积(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气温下降或升高1℃或1K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气温下降或升高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量热仪里的潜热量估算方式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气温下降(或减少)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潜热量(简称潜热)比热容公式,用C表示,即C=ΔQ/ΔT。用潜热乘以质量,即比热容c=C/m=ΔQ/mΔT。对于微小过程的潜热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因而,在物体气温由T1变化到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T2,T1)CdT=m∫(T2,T1)cdT。
通常情况下,潜热与比热容均为体温的函数,但在水温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Q=C(T2-T1)=mc(T2-T1)。如令气温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学校中用比热容来估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在英语中,比热容被称为:Heat(SHC)。
用比热容估算热能的公式为:能量=质量×比热×温度变化
可缩写为:=SHC×Mass×TempCh,
与比热相关的热量估算公式:Q=cmΔT即Q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放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下降气温减物体初温)比热容公式,吸热时为Q=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气温)。或则Q=cmΔT=cm(T末-T初),Q>0时为放热,Q
比热容的估算公式通常为。
Q吸=cm(t-to)Q放=cm(to-t)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物体的质量
to表示物体的初温
t表示物体的末温
(△t:物体变化体温,即t-t0)
这是拿来估算物体气温下降时的公式。若物体增加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气温除以末体温。即。
比热容的估算公式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