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词组学习与合作或+陌陌
高中数学说难也不难,把握好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公式,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功。同时,要擅于把数学公式进行推理和演变,但是应用到实际解题上,这么便可保证数学成绩优秀。
第一章打开化学世界的房门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推测与假定,拟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搜集,剖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定义:在数学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假设为静止)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定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便捷而定(不能是其本身)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数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5、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率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率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6、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d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100㎝=103mm=106μm=109nm
宽度的检测:
工具:刻度尺
观察:阻值、分度值、
检测:1、根据检测的实际须要选定适当的分度值和阻值。
2、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右侧贴近被测物。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录检测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特殊检测:累积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
7、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00ms)
8、误差概念:检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偏差形成的缘由: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偏差的减少:①误差可以降低,但不可防止②改进仪器材料③多次检测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检测方案
9、平均速率:
定义:表示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
化学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估算公式: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s/t
变型公式:s=vtt=s/v
2、平均速率公式:v均=s总/t总
基本实验:货车下降速率变化实验
一、探究货车沿斜面下降的速率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1、实验过程和方式:
⑴猜想与假定:货车在斜面下降时的速率可能越来越大
⑵实验方案:
①原理:v=s/t
②器材:长木板、小铁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③步骤:
㈠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㈡金属片置于B点,测出货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tB;
㈢金属片置于C点,测出货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则t2=tC-tB;
㈣算出S1、S2两段的速率V1、V2。
基本规律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式:
①相同的路程体积公式物理,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率的大小
第三章声的世界
基本概念:
1、声的形成: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形成的
2乐音与噪音: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清脆的声音称作乐音
噪音:无规律的、难听清脆的的声音
2、乐音的特点:
①音色:声音的品质,通常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②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音调越大。通常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③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震动频度决定,物体的震动频度越高,声调越高
3、超声:频度超过的声音。
特征:频度高、穿透力强,
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次声:频度高于20Hz的声音
4、次声:频度高于20Hz的声音
害处: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脏器遭到破坏;会形成反胃、晕眩、旋转感等;会导致内脏流血断裂,殃及生命。
基本规律:
1、噪声的预防:
①在声源处减小,如摩托车消声器。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如在公路旁栽树。
③在人耳处减小,如带耳套。
2、一切发声体都在震动,震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3、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否传声,声音才能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
4、声速:v固>v液>v气
v空气:340m/s
第四章多彩的光
基本概念
1、光源:自身才能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月食、月食、影子、激光采煤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率:光在真空中的速率约为3×108m/s.
光在水底的传播速率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率是真空中的2/3
5、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4、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一直平行的反射。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
5、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变化的现象。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6、折射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7、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8、透镜分类: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9、眼睛的构造:巩膜=凸透镜黄斑=光屏
10、看远处巩膜变薄
看近处巩膜变厚
11、近视眼:特征: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黄斑的前方
矫治方式:佩戴凹透镜
近视眼:特征: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黄斑的后方。
矫治方式:佩戴凸透镜
基本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过程和方式:
⑴制定计划:
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
②步骤:
㈠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燃起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两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㈡第一次实验物距u>2f体积公式物理,定好物距后,联通光屏找烛焰的像,观察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㈢第二次实验物距u=2f,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㈣第三次实验物距f
㈤第四次实验物距u=f,观察有无成像;物距u
2、分析与论证:
㈠当物距u>2f时,像距f
㈡当物距u=2f时,像距υ=2f,则成等大、倒立、实像;
㈢当物距f2f,则成放大、倒立、实像;
㈣当物距u=f,不成像;
㈤当物距u
基本规律
1、反射定理: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坐落法线右侧(两线分居)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不能逆序
④光路可逆。
2、平面镜成像定理: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υ)
成像特点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虚像
拍照机
U=2f
υ=2f
倒立、等大的虚像
υ>2f
倒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机
U=f
不成像
正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基本概念
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天平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检测工具:案秤、台秤、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式: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置于水平台上,把游码置于标尺上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丝使表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到左盘里,用钳子往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密度定义:单位容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作这些物质的密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kg/m
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10-3g/cm3
6、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点之一,不同物质密度通常不同,可用密度鉴定物质。
⑵求质量:因为条件限制,有些物体容积容易检测但不便检测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容积:因为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检测但不便检测容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容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基本公式
密度公式:ρ=m/V
变型公式:m=ρV,V=m/ρ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基本概念
1、力:
⑴力的形成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特征:物体间力的作用互相的
⑵力的作用疗效:
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的示意图
①确定力的作用点
②画出力的方向
③标出力的大小
5、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形成的力
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弹簧测力计:由表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了解阻值
②明确分度值
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④使用前要带动几下,避免弹簧被卡住
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大盘
7、重力(G)定义:因为月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形成的力
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反比,其比值为g=9.8N/Kg,
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上。
8、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9、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种类:
(1)静磨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形成一种制约这些运动的力。
(2)动磨擦:
①滑动磨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遭到的磨擦力。
②滚动磨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滚动时遭到的磨擦力。
基本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基本实验:磨擦力
一、探究与磨擦力大小有关的诱因。
1、实验过程和技巧:
⑴猜想与假定:磨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⑵实验方案:
①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器材:弹簧测力计、砝码、长方体铁块、长木板
④分析数据: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磨擦力越大。
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磨擦力越大。
2、结论:滑动磨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跟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而跟两物体相接触的面积大小无关,跟滑动的速率也无关。
基本规律
1、增大磨擦力的方式:
①增大压力
②接触面变粗糙
③变滚动为滑动。
减少磨擦力的方式:
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
③变滑动磨擦为滚动磨擦
④接触面分离(漂浮火车)
2、稳度的提升:减小支撑面积,增加重心。
英文不用愁!
假期快速突破词汇量!
推动提高阅读力!
提高法语,
找对方向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