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于书香之家,书是我家三代最重要的物质财富,读书是全家人最大的精神享受。从记事起,母亲每天都要给我读一段故事,之后我带着书中的这些悲欢离合步入梦乡。我从中学五年级开始自己读书,无论在清风习习的夏夜翻动书册,还是在北风萧萧的寒流烹茶夜读,都成为儿时挥之不去的最温情的追忆。大概从中学三年级起,我可以自己买书了。那时的新华书城都是闭架售书钱伟长个人简介,由于是常客,售书的姐姐特许我进柜台选书,我能够缩在柜台上面悄悄地读书。有一次我买了一本讲宇宙和天文的少儿读物,书中述说了好多有趣的知识——为何月亮有圆缺、为何一年有四季;月球有8个父子一起绕着太阳转……我和爸爸谈及此事,她告诉我,这是一套讲科学的书,假如喜欢,还可以读其他几本。于是我成为了这套丛刊的忠实读者,为了满足我的需求,书城以前向新华书城分店调货。
钱伟长先生为广州市应用物理和热学研究所博士生授课(1986年6月)
三天,母亲碰巧从我小书柜上一堆童话书中见到这种科普读物,问我看得懂吗?喜欢哪些?我说从书中我晓得了好多新鲜事,还认识了许多大科学家。他问我晓得什么科学家,我如数家珍般道出了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瓦特、爱迪生……他又问我:“这些都是外国人,你还晓得什么中国的科学家?”我想了半天,犹迟疑豫地报出李冰(我在重庆出生,父亲带我去过成都)、华佗(父母讲故事提及过)。母亲有些不快,惊讶地指责我:“你是个中国人,如何只晓得外国人的能耐,不晓得俺们老祖宗的功劳?”我当即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书上没有写过,你也没有讲过!”父亲沉默了。
这是我第一次让儿子无言以对。
随后我发觉在母亲的书房上,不仅一摞一摞的精装外文书以外,还出现了线装英文书。
我的外公收藏古籍。在他的几个儿女中只有母亲是学英文的,为此他到晚年就将这种典藏都献给了姐姐。妈妈书房上的线装书形似外公的收藏,为何母亲要看外公的书了?也是这段时间,父亲也经常从外边带回一包一包的古籍。那些书与屋内的藏书不同,不但有文字,还有图。我好奇地翻看,父亲连忙阻止我,她说那些书都是从图书馆或爷爷奶奶家借来的,非常珍稀,万一撕坏或弄坏了,实在赔不起。我奇怪母亲为何要读那么贵的书,父亲说:“爸爸要给你讲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你们小书·科技卷《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钱伟长广州出版社
在我中学二年级开学不久,母亲把一本薄薄的小书放到我的面前,缓缓地说:“三年前你责备我没有给你讲过中国的科学发明,明天我讲给你。”他接着强调,几千年来,中国仍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强国,只不过清朝封建社会和国军的腐败统治才让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辱。现今新中国挣开了桎梏,成为东方的大国,并且无论在经济还是科技方面,我们依然落后。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这本书,是希望你和大家这一代人,能从中遭到启发、受到鼓舞,长大之后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再度建设成世界强国!”父亲交给我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回想20世纪50年代初,母亲刚招收了新中国第一批热学研究生,并竭力以赴地展开“弹性圆板材大应力问题”的研究(随后这个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也是在这时侯,他成为中国科大学学部委员(教授),并被任命为中科院物理所热学研究室书记,积极筹划成立热学所。同时他还兼任复旦学院教务长,涉足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高等高校翻天覆地的院系调整与教材更新中。据悉他还在1950-1951年被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华全省青年联合会的常委及副秘书长、中国科学工作者联合会常委兼组织部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在新中国创立后百废待兴的年代,有多少事须要他全心全意地投入,然而《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正是在这个阶段成书,其实,他觉得向新中国的青少年介绍祖国古时的科学发明同样重要。
书写中国科学技术简史首先须要精通文言文,对此父亲堪称得天独厚。母亲的古文功底来自家传。我的舅父钱挚是清朝的读书人,靠教书为生,可惜英年病逝。母亲靠他的舅父——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支助读完小学。考北大时,一道有关二十四史的试题难倒众多考生,甚至有人交了白卷,然而母亲得到满分。父亲作为复旦学院文大学英文系的高才生,曾师从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等院士,有扎实的文言文造诣。
写作还须要大量的资料,这才是真正的难点。那时没有“百度”“知乎”,没有“谷歌”,有关科技史的材料洒落在唐代典籍中,虽然找到有益的参考资料,依照母亲做学问的习惯,也要尽量找到原文加以印证。当时我国古籍复刻的工作仍未起步,涉及的原先多属收藏级的珍本。她们通过自己师生、朋友的关系,由父亲出面,跑遍上海各院所的图书馆、资料室,或调取、或摘录,并因此构建了专用的卡片柜,母亲再对获得的资料进行评价总结,并撰写成文。这种工作大都是在夜晚12点忙碌的业务工作完成以后才会进行,有的章节甚至是在丈夫出席抗美援朝看望团赴西北的列车上熬夜撰写的。妈妈相继将《中国唐代的科学创造》《中国唐代的三大发明》等文章投稿给《中国青年》杂志,算是阶段性成果。从1950年到1953年,母亲用了3年时间写出了6万余字的《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这是在他一生所有专著中历时最长、字数最少的一本。书籍付梓以后,母亲还在考察、参观、旅行途中收集第一手资料钱伟长个人简介,希望可以不断建立这本书的内容和图片。从1953年至今,包括上海出版社在内,早已有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本书。现今读者听到的《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是父母与几代编辑心血的结晶,而这本妈妈献给我的书,早已激励着三代年青人踏上了建设祖国的征程。
时光似箭、日月荏苒。悠悠时光中我渐渐感受到母亲当初在百忙之中坚持写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它除了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本爱国主义的教材。
悉心的读者会发觉,《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不单纯是一部中国科技发展史,还是一部中外科技发展的比较史。在每位章节、每个重大的科学发明中,母亲都尽可能地找出西方或其他文明古国达到同样水平的时间,还对好多技术给出了从东向北传播的路线图。他是用事实告诉读者,在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发展史中,我们中国人以前做得更早、更好,曾高踞领跑者的行列。爱国除了是爱我们秀美的山川农地,爱我们勤奋勇敢的人民,爱我们蒸蒸日上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弘扬我们的文化与传统、了解我们成长的历程,为我们的成就而自豪,为我们的磨难而警醒。人类历史除了是朝代的更替、政治经济体制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妈妈就是希望通过这本小书,默默地用爱国之情浸润读者的心灵,提高青年读者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让我们能在风云变幻的征途上临危不惧、荣辱不惊,为建设祖国奋力前进。
1972年母亲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刁钻的记者嘲讽地发问:“1949年以来,中国有哪些科学发明,可以算作是对人类的贡献呢?”父亲毫不迟疑地答道:“新中国创立以来,中国人民在重建佳苑中,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不论以前多么落后、多么贫穷,只要国家独立,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努力建设,就一定能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工业、农业,逐渐赶上世界上最富于的发达国家。这就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和对人类的贡献!”当时全场掌声雷动,好多华侨、华人老泪纵横。
谨以这段发言作为本书最精炼的寄语。假如年青的读者能够从本书得到乐趣,深受教益,这么就是对一位老科学家最热情的点赞,最深情的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