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微绒毛2.鞭毛3.细胞衣4.紧密联接5.桥粒6.空隙联接7.中间联接8.基膜9.质膜内褶
10.移相粒11.联接复合体
(二)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乳腺属
A.单细胞腺B.外分泌腺C.黏液腺D.内分泌腺
2.杯状细胞属
A.多细胞腺B.浆液腺C.单细胞腺D.内分泌腺
3.上皮组织中没有
A.细胞B.细胞间质C.神经末梢D.血管
4.微绒毛的结构中没有
A.细胞膜B.细胞质C.微管D.微丝
5.肺脏的结构中没有
A.微管B.细胞质C.细胞膜D.微丝
6.细胞衣的物理成分是
A.蛋白质B.脂肪C.核苷酸D.多糖链
7.微绒毛和肺脏坐落上皮细胞的
A.基底面B.游离面C.侧面D.细胞质
8.在上皮细胞的侧面没有
A.桥粒B.移相粒C.空隙联接D.中间联接
9.在基膜的结构中不包括
A.透明板B.细胞膜C.基板D.网板
10.基膜形成于
A.结缔组织B.上皮组织
C.基板和网板D.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
11.不影响腺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分泌方法是
A.全浆分泌B.顶浆分泌C.局浆分泌D.内分泌
(三)问答题
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征和分类。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种上皮的结构特征和分布。
3.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常有什么特殊结构?
4.上皮细胞的侧面常有什么特殊结构?试述那些特殊结构的结构和功能。
5.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常什么特殊结构?
6.胃壁是怎样分类的?
答案:
名词解释
1.微绒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产生的一些绒毛状凸起,半径约100nm。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包绕一层细胞膜,内有胞质,胞质内有若干纵行微丝,微丝的远端游离于微绒毛底部,近端连于终末网。微丝内含肌动蛋白,终末网的微丝内含肌球蛋白,二者互相作用,使得微绒毛伸长或减短。微绒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面积。
2.鞭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突出而产生的指状凸起,长约5~10um,半径300~500nm。电镜观察可见:肺脏表面有细胞膜包绕,内有细胞质,胞质内有2×9+2产生规则排列的微管,内侧连于碳化物,晶界的结构与中心粒相像。因为微管的存在,肺脏可双向摆动,因而将黏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放出去。
3.细胞衣坐落细胞膜的表面,游离面最显著,由细胞膜内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上的多肽链构成,在细胞辨识、粘着、支持、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4.紧密联接又称闭锁小带,常见于双层柱状、单层立方和双层扁平上皮,多呈黑斑状或带状。双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联接坐落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10~15nm的间隙存在。紧密联接除具细胞间联接作用外,尚有闭锁作用,以避免外物通过细胞间隙步入组织内和组织液溢出组织之外。
5.桥粒又称黏着斑,呈斑片状,大小不一。此处相邻细胞间有20~30nm的间隙,间隙内有若干横行的球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球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产生一条横向的中间线。此处细胞膜的胞质面上,胞质浓缩而成附着板,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横行达附着板并呈袢状折回胞质,有微丝将这种张力细丝袢固定于细胞膜上细胞膜糖蛋白,还有些细丝从附着板穿越细胞膜止于细胞间隙中间线的细丝网。桥粒有很强的机械性联接作用,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联接。
6.空隙联接又称通信联接,呈斑片状。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2~3nm,相邻细胞膜上有穿越细胞膜并互相对应的、由蛋白分子构成的6个亚单位围成的、直径为7~9nm、管腔为2nm的微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相对应的微小管相互连通,成为贯通两相邻细胞膜的小管。作为物理信息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步入另一个细胞;小管的阻值低,可挺好地传递电信息。可见,空隙联接除具细胞间的联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细胞间传递物理信息和电信息。
7.中间联接又称黏着小带,多坐落双层柱状上皮紧密联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饱含细条状物质纵向联接相邻细胞膜。细胞膜的胞质面上的有若干致密物质和细丝,细丝构成终末网。中间联接除具黏着和联接相邻细胞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8.基膜又称基底膜,是坐落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可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透明板、基板、网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形成,是三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9.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塌陷而产生的一些微小褶皱,褶皱之间的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面积,有利于上皮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10.移相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的基膜间的产生的半个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靠地联接在基膜上。
11.联接复合体:上皮细胞侧面的紧密联接、中间联接、桥粒和空隙联接假如有两种以上同时存在,便称为联接复合体。
(二)选择题
1.D2.C3.D4.C5.D6.D7.B8.B9.B10.D11.C
(三)问答题
1.上皮组织的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皱襞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上皮组织的分类:按照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觉得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按照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双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在双层上皮中,又可按照细胞的形态分为双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和假复层鞭毛柱状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依照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和变移三种。
双层扁平上皮:薄而表面光滑,表面观呈六边形,边沿呈锯齿状,核扁圆,坐落细胞中央。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双层扁平上以称内皮,覆盖在胸胸腔、心包腔及个别脏器表面的双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双层立方上皮:表面观细胞呈六边形,垂直切面观呈立圆形;核圆,坐落细胞中央。分布于肾小管等处。
双层柱状皮:表面观细胞呈六边形,垂直切面观呈柱状;核椭圆,高踞细胞基顶部。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的内表面等部位。
假复层鞭毛柱状上皮: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以鞭毛柱状细胞最多,杂以杯状、梭形、锥状细胞。并非所有细胞的顶端都达上皮的游离面,细胞核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都坐落在基膜上,故显微镜下很像复层,实则双层。主要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
复层扁平上皮:是最厚的一类上皮,其表层细胞呈扁平形,其基顶部与结缔组织的界面呈波浪形。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很厚,表层细胞角化,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的表皮;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表层细胞不角化,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口腔和食道的表面上皮。这类上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修补。
变移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多分布在肛肠道的内表面,细胞的层数和形状可随其所在脏器的机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如膀胱在空虚时细胞层数变多,表层细胞变大,呈椭圆形,游离端增厚而成壳层;充盈时细胞层数变少,表层细胞变扁。
游离面上的微绒毛、纤毛和细胞衣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产生的一些绒毛状凸起,半径约100nm。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包绕一层细胞膜,内有胞质,胞质内有若干纵行微丝,微丝的远端游离于微绒毛底部,近端连于终末网。微丝内含肌动蛋白,终末网的微丝内含肌球蛋白,二者互相作用,使得微绒毛伸长或减短。微绒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面积。
细胞衣坐落细胞膜的表面,游离面最显著,由细胞膜内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上的多肽链构成,在细胞辨识、粘着、支持、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鞭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突出而产生的指状凸起,长约5~10um,半径300~500nm。电镜观察可见:肺脏表面有细胞膜包绕,内有细胞质,胞质内有2×9+2产生规则排列的微管,内侧连于碳化物,晶界的结构与中心粒相像。因为微管的存在,肺脏可双向摆动,因而将黏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放出去。
侧面上的紧密联接、中间联接、缝隙联接和桥粒
紧密联接又称闭锁小带,常见于双层柱状、单层立方和双层扁平上皮,多呈黑斑状或带状。双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联接坐落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10~15nm的间隙存在。紧密联接除具细胞间联接作用外,尚有闭锁作用,以避免外物通过细胞间隙步入组织内和组织液溢出组织之外。
中间联接又称黏着小带,多坐落双层柱状上皮紧密联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饱含细条状物质纵向联接相邻细胞膜。细胞膜的胞质面上的有若干致密物质和细丝,细丝构成终末网。中间联接除具黏着和联接相邻细胞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桥粒又称黏着斑细胞膜糖蛋白,呈斑片状,大小不一。此处相邻细胞间有20~30nm的间隙,间隙内有若干横行的球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球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产生一条横向的中间线。此处细胞膜的胞质面上,胞质浓缩而成附着板,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横行达附着板并呈袢状折回胞质,有微丝将这种张力细丝袢固定于细胞膜上,还有些细丝从附着板穿越细胞膜止于细胞间隙中间线的细丝网。桥粒有很强的机械性联接作用,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联接。
空隙联接又称通信联接,呈斑片状。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2~3nm,相邻细胞膜上有穿越细胞膜并互相对应的、由蛋白分子构成的6个亚单位围成的、直径为7~9nm、管腔为2nm的微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相对应的微小管相互连通,成为贯通两相邻细胞膜的小管。作为物理信息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步入另一个细胞;小管的阻值低,可挺好地传递电信息。可见,空隙联接除具细胞间的联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细胞间传递物理信息和电信息。
基底面上的基膜、质膜内褶和自激粒
基膜又称基底膜,是坐落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可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透明板、基板、网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形成,是三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塌陷而产生的一些微小褶皱,褶皱之间的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面积,有利于上皮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移相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的基膜间的产生的半个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靠地联接在基膜上。
6.胃壁的分类:按照有无导管将分泌物排放在胃壁之外,可将胃壁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按照构成胃壁之腺上皮细胞的数量,将胃壁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按照腺细胞的分泌方法,将胃壁分为全浆分泌腺、顶浆分泌腺和局浆分泌腺;按照分泌物的性质,将胃壁分为蛋白分泌腺(又称浆液性腺)、糖蛋白分泌腺(又称黏液性腺)、混合腺、固丙酮分泌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