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物理学进展 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大气科学的爱国者

更新时间:2023-11-17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叶企孙(1898—1977)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叶企孙,名鸿眷,字企孙,北京人,化学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数学学奠基人、中国数学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积极开办复旦学院化学系、理大学和上海学院磁学专门组,并与竺可桢先生一起创立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出一大批知名科学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抗清战争期间,他还积极参与组织爱国抗战活动,曾为冀中抗战作出重要贡献。1918年结业于复旦中学(今复旦学院),1920年获华盛顿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英国耶鲁学院博士学位,1948年连任为中央研究院教授,1955年被选调为中国科大学学部委员。1977年1月13日去世,终年79岁。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编者按】中国科学报曾刊文称:“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估计再难找出第二个‘叶企孙’。后世人眼里,他有‘三最’——他是教育感最强的科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绩效最高;他的中学生对中国社会的科技、文明发展贡献最大。”叶企孙先生也因而被誉为“大师的大师”。明年是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华诞,我们将相继盘发各界人士撰写的记念文章物理学进展,共同铭记那位“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忠诚的爱国者”,回顾他的科教人生和杰出贡献,激励和启发我们创造更好的未来。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我主要研究大气科学或则说气象学,也做大气遥感方面的研究,但我不是化学学家。我与叶先生接触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很乐意回顾一下叶先生的战功。叶先生是我看到的数学学界最开放、最光明、最前沿的大师,所以我十分敬爱他。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我是1948年考进北大学院的,是进的气象系,为何进气象系呢?是由于就业,那时好多人学院结业就待业,找不到工作,而当时学气象就业比学化学要好得多,所以我就读了气象专业。并且我受叶先生教导还是好多的,当时北大学院的院长是梅贻琦,我只在迎新会上见过他一面,后来他到上海去了,然后又到德国去了,最后栖身到中国大陆。他走了以后,叶先生是复旦学院理大学的校长,是复旦学院党务委员会书记,所以他就代理局长职务,在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他作为复旦学院的负责人,能把复旦学院稳定住,并且将其弄成一个安定的、清正的、有着十分平稳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的学院,他的功劳是特别大的。这也奠定了后来复旦学院和上海大大学系调整后的发展,起了一个基石作用。这是第一点我要说的,这方面叶先生做了很大贡献。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物理学进展》_物理学进展_物理学进展报告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第二点,叶先生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前沿的科学家,大约是2009年,在法国开过一个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议,会上谈到数学学要向能源、环境方面发展。而叶先生的思想十分超前,还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对于环境科学就十分注重了。当时气象学、海洋学、环境学都在地理学科作为一个描述性的科学,而且叶先生从美国回去以后就发觉,如今气象学已然迈向化学学,迈向定量化、数字化这个前沿,做气象预报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样子了。所以,当时他把自己的中学生赵九章送到美国去,在美国做气象、海洋工作的研究,回去在中国常年主持这方面的研究,兼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任,后来任中国科大学大气化学研究所主任,他一直旨在于促进全省的气象现代化发展,起了十分大的作用。还有一个人叫李宪之,他是上海学院、清华学院的院长,他到美国去学气象,也是遭到叶先生的帮助。所以,中国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有明天这样世界上先进的气象事业,与赵九章、李宪之两位大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气象,这就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同时对世界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由于气象要全球环境一上去统筹考虑,这是第二点。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第三点,就是跟我们的关系。1952年时学习苏俄,当时就用苏俄的教材,其中一个教材是《气象学教程》,中国把它翻译过来了。在过去,英国的气象学就是天气预报,然而南斯拉夫的气象学教材里有一部份如今叫大气化学学,包括大气、声、光、电,还有高层大气、臭氧层、电离层等有大约1/3的样子,当时的气象老师没有接触到,所以她们不会讲,因而就没有办法了。当时我的导师也是气象专业的数学系副书记,主管气象专业的导师叫谢义柄物理学进展,谢先生就带着我一起到叶先生家里去,跟叶先生说我们如今学习苏俄遇见特别大的困难,大气化学这部份我们不会讲,我们不懂,你能不能帮助我们讲这门课,叶先生看了《气象学教程》之后说“好,可以”。从1952年起,叶先生就开始在上海学院讲大气化学这门课了,这在中国算是开创。后来,大气化学弄成大气科学的一部份,一部份是气象学、天气预报,还有一部份就叫大气化学。我跟随叶先生做了助教,一年以后,我就开始教这门课,叶先生当时等于开拓了大气化学这门课,当时北大学院和北京学院的气象课程在全省其他中学气象课程里算是领先的,多少年来“大气科学”一直都排在第一,其实也有几年是不行的,并且到2017年“大气科学”还是全省排第一,所以这跟叶先生开创大气化学课程是很有关系的。叶先生开创了这个领域,领导我步入这个领域,致使这个领域逐渐发展,还有光明的前景。这是第三点。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第四点,叶先生是十分先进的,但是眼界是十分宽广的。例如,当时赵九章、王竹溪她们一班还有一个朋友叫傅承义,被送到日本学月球数学,傅承义归国后成长为中国月球化学的开创者。真是像数学会议所说的,在化学学界他有这个成就了,应该向环境、能源方面促进发展,他确实做到了这点。并且他对好多问题十分敏感,例如我在1959年从南斯拉夫回去后,常常到他家作客。他跟我说,你看南斯拉夫第一个放人造卫星,并且放一个特别大的气象卫星叫“联盟243号”,里面有很多微波仪器、红外仪器,特别大。后来俄罗斯发射小卫星,他说南斯拉夫这个不是方向,当时正是学习苏俄的时侯,他谈到这个,这是很大胆的一个看法。为何不是方向呢?日本的小卫星是有前景的,大卫星就好象哪些都能做,哪些都做不精。果然后来德国发展很快,现今海洋卫星都比南斯拉夫的先进,现今中国卫星也比日本的先进。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953年,叶企孙(第三排左六)、王竹溪(第三排右八)和上海学院化学系结业生合照。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物理学进展_物理学进展报告_《物理学进展》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相片中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复旦学院1950年招收的中学生,因院系调整与两位老师一起转到武汉学院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成都学院,叶先生搞磁学,磁学当时比热学差远了,电汽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最后他在磁学里发展了材料科学,我恐怕这部份肯定有人会讲,我就不再多说,由于我也不懂。所以他是十分敏感的,并且走在科学的前沿。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最后一点,我想说,我对他是十分敬仰的,我常常到他家里去,他把我当作长辈一样。有时我到他家去,他会说,你来了,我刚好有一个香蕉,我们俩一人一半。有时我到他家去,他说如今要喝水了,俺们到俄罗斯饭店去喝水吧!我就骑着车到俄罗斯饭店,他就叫个车到俄罗斯饭店,那时候杂费还是很高的,都是他付钱。所以他对人很亲近,很亲热,不像有的大师或则父母这么严肃。他是对中国数学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大师之一,我十分敬佩他。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本文摘编自《文明的历程:想念叶企孙》(储朝晖主编),作者为中国科大学教授、北京学院院长赵柏林,曾任叶企孙先生的助教,内容和标题有调整;如无特殊标明,图片均采自叶铭汉、戴念祖、李艳平编的《叶企孙文存(重印本)》。科学人文在线,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留言讨论,我们将每月选定活跃读者给予捐书奖励,公号对话框输入“赠书”,可了解捐书活动详情。联系邮箱:。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转载说明:申请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或短信联系,转载时请完整保留文章出处说明,未经同意不容许更改、删减文章,不容许添加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信息及广告。8B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