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流动镶嵌模型

更新时间:2023-11-09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指1972年由S.J.辛格()和G.尼克森()提出的关于质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它指出糖类和蛋白质分子间的镶嵌关系及膜的动态性。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人们依照质膜内蛋白质和脂类分子排列分布的可能性,以及电镜下观察到的膜结构,曾提出几种假定和模型。1957年J.D.罗伯逊()在丹尼里-戴维森-模型基础上又提出质膜分子结构的单位膜模型,觉得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类似,都有3层结构:中间层电子密度低的部份是糖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的部份由薄块状蛋白质组成。罗伯逊觉得,这些结构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并起名为单位膜。这些单位膜一度得到广泛的支持。并且,单位膜模型无法说明各类膜结构的功能特殊性等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于是步入60年代之后,又提出许多新的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对膜的各类性质的解释最有劝说力,其基本要点概括如下:(1)单位膜的中间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磷脂的亲水端面向膜的两边,疏水端面向膜的中间。固醇双分子层的长度为3.5nm。(2)组成单位膜的蛋白质通常都是球蛋白,有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其疏水部份填入固醇双分子层内,亲水部份露在表面;有的蛋白质分子全部嵌入内部;有的贯串整个膜,在膜的内外两边漏出一部份。(3)组成膜的物质分子排布是不对称的。膜的内侧层常含糖蛋白,中间层穿插功能蛋白,外侧层常含酶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甾体在膜的内侧较多;黄酮则只分布于膜的外表面。(4)膜结构成分具有流动性。固醇双分子层在常温下处于液晶状态,其脂类分子能进行水平联通,速率为1微米/秒;或则内两侧迁移运动,速率为100微米/秒;固醇分子的脂肪酸链也可振荡和旋转运动。膜脂所含脂肪酸的碳链愈长或不饱和程度愈高,脂类运动性愈大;在一定限度内气温下降,脂类运动性提高。据悉,膜蛋白分子除了能进行侧向扩散运动和滚动,并且能在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下下联通。蛋白质在膜结构中的联通与质膜的性质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其实,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质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质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才能说明质膜的私密性以及各类膜结构的特殊性。WBW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