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探究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并无实质价值,但发表于正处于见证乃至造就数学学革命最前沿的《物理年鉴》,这对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富于意象性。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900年10月3日,在给妻子米列娃・玛丽克(Marić)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我近来在慕尼黑发觉的有关毛细作用的结果虽然简单,却看来是完全新颖的。”这是有关爱因斯坦从事毛细作用研究的最早的确凿文字记录[注1]。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毛细作用研究于数月后成就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从毛细现象得出的推论”(ausdenä),并发表在了《物理年鉴》(der)上。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物理年鉴》创刊于1799年,是美国最资深的数学期刊之一。“从毛细现象得出的推论”被《物理年鉴》收到及发表的日期分别为1900年12月16日和1901年3月1日。在那以后的十几年里,这份杂志将迎来爱因斯坦的一系列重要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论文),而在发表“从毛细现象得出的推论”的那一年,在页脚只差40页处,则登载着马克斯・普朗克(Max)开启量申时代的知名论文“论正常波谱的能量分布定理”(Überdasderim)[注2]。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可以说,当时的《物理年鉴》正处于见证乃至造就数学学革命的最前沿。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这样一份期刊,对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富有意象性——虽然那论文本身不仅是“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因而有一层特殊的纯历史的意义外,并无实质价值。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不过另一方面,任何科学家的第一篇论文对作者自己来说,即便多多少少是有些份量的——起码有暂时性或阶段性的份量。由于虽然是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他的眼界也并非“一步到位”,而是有一个演化与提高的过程的。因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论文,在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前后,爱因斯坦一度将之看得很重,且寄寓了厚望。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这厚望的一种彰显是:他将论文寄赠给了一些著名的化学学家——部分地是想知晓对方的评价,部份地则是以之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这其中第一位受赠者是英国化学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早在论文仍未发表的1900年12月20日,米列娃就在给她和爱因斯坦的一位共同同学的信里,谈到论文的副本已被寄给了玻尔兹曼。爱因斯坦对论文的厚望也彰显在了米列娃的文字里——因为她写道:“你可以想像我为我的妻子倍感多么骄傲。”以及“这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而是特别重要的。”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玻尔兹曼之所以这么迅速地——甚至在论文发表之前就——成为受赠者,很可能是由于爱因斯坦这篇论文在理论框架上承继了玻尔兹曼的分子运动论(这在当时是须要眼力的,由于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证据当时还比较薄弱,且还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后文会提及其中的两位——并不承认原子和分子的实在性),故而想第一时间知晓他的评价。不过,玻尔兹曼是否借助受赠的机会“先睹为快”过,则不得而知。《爱因斯坦全集》收录的文件里并无玻尔兹曼的回复,编辑所撰的背景介绍也不曾提到玻尔兹曼在任何场合对爱因斯坦的这篇论文作过任何评论。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除玻尔兹曼外,另一位重量级的受赠者是德累斯顿学院()的英国物理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爱因斯坦寄给奥斯特瓦尔德的是论文的抽印本,时间是论文发表的当月。在寄赠时所写的信里,爱因斯坦表示:“您在普通物理方面的专著激励我写出了附寄的论文”,信的日期则是1901年3月19日。当时的爱因斯坦正处于“毕业即待业”的状态中,为此,借助寄赠论文的机会,他也“顺便”询问了给奥斯特瓦尔德当助手的可能性,并表示:“之所以怯怯做出这样的寻问,是由于我已别无出路,并且只有这种类型的职位能给与我进一步增强的可能。”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奥斯特瓦尔德没有回信。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未来的数学学大师不死心,托词“不确定是否在信里包括了自己的地址”(《爱因斯坦全集》收录的版本显示,信里虽然是包括了地址的),于1901年4月3日又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冒昧地呈上地址”。十天后,爱因斯坦的女儿——在爱因斯坦不知情的情况下——也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为爱因斯坦的境况向奥斯特瓦尔德求助[注3]。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这些信也都石沉大海。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奥斯特瓦尔德是否读过爱因斯坦寄赠的论文,也不得而知。但哪怕读过,毕竟也不会感兴趣,由于奥斯特瓦尔德是所谓的“唯能论者”(),觉得世界的主体是能量而非物质,对原子和分子的实在性并不认同,对爱因斯坦论文所承继的分子运动论更是深怀敌意。除了这么,他对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毛细现象的做法(这正是爱因斯坦论文的主要思路——前人也用过,非系独创)还曾提出过明晰批评,觉得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假定,“与其说是澄清不如说是含混不清”。因而,爱因斯坦将论文寄给奥斯特瓦尔德略带些撞到枪口上的意味,对方的不回信倒是不难理解。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比向奥斯特瓦尔德的寄赠稍晚,1901年4月12日,在得悉莱顿学院(of)的德国化学学家卡末林・昂内斯(Onnes)有一个助教职位的空缺后,爱因斯坦向他也寄赠了一份论文抽印本,作为申请该职位的“敲门砖”。爱因斯坦而且特意附了一张亲笔写着回邮地址的空白邮戳,便捷昂内斯回信。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昂内斯也没有回信。爱因斯坦所附的空白邮戳后来收藏在了莱顿的科学史博物馆里。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物理小故事_爱因斯坦5篇物理论文_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论文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既然提到这种跟爱因斯坦第一篇论文有关的后续风波,顺便也说说奥斯特瓦尔德和昂内斯这三人后来对爱因斯坦的见解。这三人的学术生涯都是卓越的(奥斯特瓦尔德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昂内斯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学奖),且后来都对爱因斯坦极为推崇。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成为首个向诺贝尔委员会推荐爱因斯坦的人(推荐的理由是狭义相对论)。以后数年,奥斯特瓦尔德持续推荐了爱因斯坦,在1912年的推荐中,他将爱因斯坦与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论——有可能是最早对爱因斯坦做出这么崇高评价的人。1920年,昂内斯也加入了推荐者行列,与德国化学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等人联名推荐了爱因斯坦(推荐的理由是广义相对论),而且称爱因斯坦为有史以来所有化学学家之中的第一流人物[注4]。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奥斯特瓦尔德和昂内斯对爱因斯坦的推崇,显示出这三人在识人断事上不抱陈见的坦然与诚恳。这些坦然与诚恳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她们1901年对爱因斯坦以第一篇论文为“敲门砖”的来信的忽视,有可能是真的不认为那篇论文有哪些价值[注5]。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若这么,则她们实际上是做出了一个正确判定——因为那篇论文确实没哪些实质价值。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行文至此,该简单介绍一下那篇论文的具体内容了。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那篇论文的出发点是一个经验事实,即液体的表面张力——或等价地说,使液体自由表面降低一个单位面积所需提供的机械功——跟气温有关。借助这一经验事实,爱因斯坦做出了一个基本判定,那就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假设表面的改变与热的交换是有联系的,并且表面有它自己的潜热。”在这一判定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运用热力学技巧,通过一些基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理的简单推论,得到了使液体自由表面降低一个单位面积所需提供的总能量(即机械功与热量之和)作为体温的函数所须满足的若干关系式。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另一方面,作为论文的主体部份,爱因斯坦从分子运动论出发,也对上述总能量进行了估算。在该估算中,用爱因斯坦自己的话说,他“被与引力的类比所引导”,对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势能做出了一个假定,假定这一势能具有类似于引力势能的方式,即只跟分子宽度有关,且去掉一个拿来定义势能零点的常数外,反比于两个分子的某个特点常数的乘积——类似于引力势能只跟物体宽度有关,且反比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具体地说,爱因斯坦假定了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势能P具有以下方式: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P=P∞‒c1·c2·φ(r)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其中P∞是拿来定义势能零点的常数,φ(r)是一个只跟分子宽度r有关而跟分子的类型及性质都无关的函数,c1和c2则是两个分子各自的特点常数。爱因斯坦而且进一步假定,分子的特点常数跟其所类比的引力势能中的质量相像,可以由组成分子的各部份——即各原子——的特点常数相乘而得到。换句话说,假如晓得每种原子的特点常数,则分子的特点常数可以由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特点常数相乘而得到。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构想是:在有关毛细现象等的实验数据的辅助下,通过对热力学技巧和分子运动论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他能确定出属于每一种分子的特点常数,并因而推测出能通过相乘而对分子特点常数做出最佳拟合的各原子的特点常数。这一构想在论文中付诸了施行,并具体推断出了氢(H)、碳(C)、氧(O)、氯(Cl)、溴(Br)、碘(I)等原子的特点常数,拟合偏差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不等。因为当时对分子和原子的了解还极少,对其属性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在那样的情形下,确定出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常数一度给了爱因斯坦一种“壮丽的觉得”(有信函片断为证——后文将会援引)。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第一篇论文的内容大体就是这么。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对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来说,他的方方面面都是研究者们精心开掘的对象,每一篇论文的思路起源更是开掘时的重中之重,第一篇论文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那篇论文因为没哪些实质价值,爱因斯坦本人在短暂的厚望消退后,对之便不再看重,在后来的追忆里也不再谈论。为此,后世的爱因斯坦研究者们只能走一条比较费力的路子,从佐证或爱因斯坦接触过的资料里搜救有可能对他思路起源形成过影响的诱因,其中可能性较大的被觉得是以下几种: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介绍完了爱因斯坦第一篇论文的大体内容及可能的思路起源,接出来再说说它的缺陷。德国化学学家理查德・费曼()以前说过,“追随一个理论足够远,直至能看到一切——包括它的一切困难,你或许会有一些成就感”。费曼这句话针对的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那是最漂亮的精典理论之一,尽管爱因斯坦的威望犹存麦克斯韦之上,他的第一篇论文却绝不能跟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提并论,但既然读者诸位已跟随本文这么之远了,这么聊聊那篇论文的缺陷或许多少也能迸发出一些“成就感”吧。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存在众多缺陷。其中一个首要的缺陷就在于“被与引力的类比所引导”,假定了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势能类似于引力势能,可以用一个只跟分子宽度有关而跟分子类型及性质都无关的函数来描述。这个假定之所以成为缺陷,是由于分子间力——尤其在像液体这些分子较为邻近的情形下——比引力复杂得多。这些复杂性并不是仅仅将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正比关系换成更普遍的函数(这一点爱因斯坦倒是早已做了)才能囊括的,而是跟分子的类型、性质乃至空间取向等众多诱因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分子间力的有效力程与分子类型密切相关,跟分子类型及性质无关的函数不能囊括这些关系)。据悉,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势能也并非简单地反比于两个分子的所谓特点常数的乘积,更甚或特点常数可以由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特点常数相乘而得到。为此,“被与引力的类比所引导”实系欺骗——起码也是十分粗糙的。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图源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其次,在具体估算时,爱因斯坦采用了现在称之为“平均场近似”(mean-field)的处理手法——也就是将每位分子都视为是浸润在其他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的平均场中。这虽是一种常用的近似手法,甚至直至明天仍在处理个别问题上有用武之地,但对研究毛细现象却不甚适用,且当时就已遭到过指责。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5篇物理论文_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论文_爱因斯坦物理小故事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其实,爱因斯坦对论文的缺陷也并非毫无察觉。事实上,哪怕不是出于理论上的批判眼光,单从拟合结果上也不难推知个别假定或近似的粗糙或不适用。例如个别拟合的偏差高达百分之几十;更糟糕的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论文,爱因斯坦字里行间假定着分子间力是吸引力(他称之为“分子吸引力”),推测出的氢原子的特点常数却是负的,对应于敌视力——且并不是那个在短距离上理应出现的敌视力,而是代表着氢原子之间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氢原子的特点常数都是负的,乘积为正,对应于互相吸引),氢原子跟其他原子却互相抵触(由于氢原子的特点常数是负的,其他原子的特点常数是正的,乘积为负,对应于互相敌视)的奇特行为。爱因斯坦没有对这一结果做出评论,但其实正是因为这种不如人意之处,他在论文末尾承认,“关于我们的力是否以及怎样与引力相关联,暂时还必须视为完全不确知”。他同时也强调,跟分子特点无关的φ(r)“应被理解为近似假定”。这些言辞上的慎重为论文主旨的颠覆埋下了伏笔——因为“完全不确知”后来越来越清晰地弄成了“确知”——只不过是“确知”的错误。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除上述主要缺陷外,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还有许多技术性的小瑕疵。例如没有意识到他拿来推论某个比列系数的两种方式在他所采用的近似之下是热力学等价的(这一点很快就被一位对他论文评价不高的评论者所强调);诸如在表面势能的表达式中,一个对坐标的一维积分被错成了三维积分,因而连量纲都错了。至于更小的瑕疵,例如符号错误(出现在一个能量表达式中),下标错误(出现在一个热力学关系式中),漏掉半个括弧(出现在一个积分表达式中),等等,则可以“甩锅”给编辑。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虽非众多缺陷,且没哪些实质价值,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种时期爱因斯坦兴趣的一个主要领域,即分子运动论。那兴趣以后还维持了若干年。除第一篇论文外,《爱因斯坦全集》收录的第二篇论文“论金属及其盐的全离解碱液的势差的热力学理论兼论研究分子力的一种热学方式”(UeberdiederundändigLöihrerSalzeundübereinezurderäfte,发表于1902年)、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及热力学第二定理的分子运动论”(desWäunddesder,发表于1902年)、第四篇论文“热力学基础理论”(Einederder,发表于1903年)、第五篇论文“关于热的通常分子理论”(ZurderWärme,发表于1904年),及这些年爱因斯坦对他人论文的多篇评论,也都涉及了分子运动论。那兴趣甚至衔接并跨越了1905年,即知名的爱因斯坦“奇迹年”(Annus)。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最热衷于分子运动论的时期,爱因斯坦曾于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不久的1901年4月14日,在给朋友兼好友马塞尔・格罗斯曼()的信里写了一句很出名的话——也许是爱因斯坦最早的“金句”:“从这些对感官的直接观察而言或许毫不相关的复杂现象中认识到统一性,那是一种瑰丽的觉得。”虽然爱因斯坦此处所说的“统一性”是指分子间力与引力的关系(用信里的原话说,是“分子力与牛顿的超距斥力之间的内在亲缘关系”),因而是完全错误的,但对那个基于“统一性”的“壮丽的觉得”的追求贯串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既造就了他最伟大的成就,也导致了他晚年的“滑铁卢”——那是后话。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给格罗斯曼的上述信里,爱因斯坦还表示,自己有可能借助分子力方面的研究写一篇博士论文。这个构想后来付诸了施行,且呈交给了奥斯陆学院的实验化学学家阿尔弗雷德・克莱纳()。爱因斯坦对那篇博士论文一度信心满满,在1901年11月28日给米列娃的信里声称“我不觉得他敢拒绝我的论文”。米列娃在同年年末给同学的信里称作爱因斯坦已完成了一项漂亮的研究,递交了博士论文,“可能在几个月之内领到博士学位”。从时间上看,那篇博士论文明显早于爱因斯坦的第二篇论文,因而在内容上应当跟第一篇论文有较大重叠。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但那篇博士论文从未步入答辩程序就被撤回了。爱因斯坦为申请博士学位交付的230英镑的申请费也由赫尔辛基学院返还给了他——《爱因斯坦全集》收录了爱因斯坦签收退货的发票(支票显示爱因斯坦交付申请费的日期为1901年11月23日,发票本身的日期则是1902年2月1日)。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那篇博士论文为何被撤回呢?《爱因斯坦全集》提供了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一种说法出现在有关上述支票的注释里,引述的是爱因斯坦继子伊尔塞・爱因斯坦(Ilse)的儿子鲁道尔夫・凯泽()的说法,称那是由于玻尔兹曼的理论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尖锐批评”,克莱纳出于对玻尔兹曼的崇敬而拒绝了该论文。另一种说法出现在一篇题为“爱因斯坦论分子力”(on)的引言里,引述的是爱因斯坦给米列娃的多封电邮,这些电邮显示克莱纳并未及时审阅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因而也就谈不上拒绝)。因为论文在不久以后的1902年1月就被撤回,该引言猜想,“可能是爱因斯坦主动要求的”。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我认为是后一种说法较有可能。事实上,前一种说法略带些逗趣,尽管那篇博士论文现已不存,但内容与之应有较大重叠的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并未对玻尔兹曼的理论进行“尖锐批评”(相反倒是受到玻尔兹曼的影响),克莱纳出于对玻尔兹曼的崇敬而拒绝该论文云云也就无从说起了。不过,无论那篇博士论文是出于何种缘由被撤回,它的夭亡估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没哪些实质价值。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在分子运动论领域的颠峰成就是发表于1905年的“论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漂浮粒子的运动”(ÜberdievonderderWärmevoninFlü),及发表于1906年的“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EineneuederMolekü),后者位列“爱因斯坦奇迹年”的四大论文之一,前者则使它的作者成为了“爱因斯坦博士”。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那以后,爱因斯坦对分子运动论——尤其是分子间力——的兴趣明显减小,对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更是大有“悔其少作”之意。1907年,爱因斯坦应实验化学学家约翰内斯・斯塔克(Stark)的约请,替《放射性与电子学年鉴》(derätund)撰写过一篇相对论综述。在被询及自己的其他论文时,他于1907年12月7日寄去了已发表的多篇论文,但略去了最早的两篇,称其为“毫无价值”。化学学家出身的科学传记画家阿尔布雷希特・福尔辛(Fölsing)在1998年出版的篇幅近900页的大部头《爱因斯坦传》(:A)里也附和了爱因斯坦对那两篇论文的“自黑”,表示:“如果它们的作者不是爱因斯坦的话,这两篇论文将会永远消失在科学史的深渊里”。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其实,虽然兴趣明显减小,在以后的时光里,爱因斯坦对分子运动论乃至分子间力仍有过零星研究。1911年,他发表了跟第一篇论文所讨论的话题——即表面张力与分子运动论——有关联的最后一篇论文。在这篇题为“对厄否定律的评介”(zudemvonEötvös)的论文中,爱因斯坦订正了我们上面列举过的第一篇论文里那种连量纲都错了的表面势能的表达式。但虽然跟第一篇论文有关联,因而本是为旧作补正名声的极佳时机,他却提都没提旧作。这一方面显示出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已毫无兴趣,甚至连补正都懒得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爱因斯坦在文献引述方面是很不周到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随便的。这若换做是在学术竞争白热化的明天,不引自己的旧作倒还罢了,一旦漏引他人的论文,估计会导致轩然大波,甚至被视为“学术不端”。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在学术上的方方面面大体就谈完了。在结束本文之前,最后就这篇论文在逻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略述几句。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熟悉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人显然晓得,爱因斯坦对化学理论有一个分类,正式数学理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构造性理论”(),另一类则是“原理性理论”(‒)。在1919年发表于《泰晤士报》(TheTimes)的一篇题为“什么是相对论?”(Whatistheof?)的文章里,爱因斯坦对这两类理论作了这样的划分:构造性理论是“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体系为出发点,……试图为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图象”;原理性理论则是“使用剖析而非综合的方式,……形成它们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假定性地构造下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觉的,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点,……即原理”。爱因斯坦而且将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分别列为两类理论的典型事例,后者用分子运动这一“相对简单的方式体系为出发点”,来为宏观现象“构造出图象”,前者则力图从几条“不是假定性地构造下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觉的”基本原理——即热力学定理——出发,通过“分析而非综合的方式”,来研究宏观现象。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第一篇论文在逻辑结构上的一个值得略述的特征就是:它正好是“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的融合,且正好是爱因斯坦所列的两个典型事例——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的融合,是通过这两类理论的对比来得出结果的。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也曾评介过这两类理论的特征,将“构造性理论”的特征归纳为“完整、适应性强、以及清晰”,将“原理性理论”的特征归纳为“逻辑建立及基础可靠”。相比之下,“构造性理论”的特征着重于方法和实用(即所谓“适应性强”),一旦丧失实用,“构造”中的方法常常会丧失价值;“原理性理论”所具有的“逻辑建立及基础可靠”的特征则无论从实证还是推理的角度讲,都更为稳健。这也不难理解,由于“原理”既然是“在经验中发觉的,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点”,以之为出发点,用的又是“分析而非综合的方式”,按定义就具备了实证和推理的双重优势,因而其实更为稳健。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就可以说是一个例证:它相对而言略有价值的正是其中“原理性理论”的部份,即热力学定理的结论,其中的一个多项式甚至被称为了“爱因斯坦等式”('s)[注7]——当然,等式的冠名对普通学者是佳绩,对爱因斯坦则不算哪些,事实上,说起“爱因斯坦等式”,几乎不会有人想起他的第一篇论文里的多项式(甚至很少有人晓得哪个多项式乃至那篇论文),而常常会想到广义相对论场等式或质能关系式。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注释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参考文献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广告申明:文内富含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方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约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申明。2bv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