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位: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化学学家核化学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中国科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大学北京原子核研究所副主任、上海数学学会理事长。
突出贡献:卢鹤绂1936年结业于燕京学院,1941年获加拿大康涅狄格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卢鹤绂主要从事理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觉了热离子发射的核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核素产率比的时间积分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核物理学家,他以前在国际上首次公开计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式及其全部原理;他提出了最初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直径新的估算公式。构建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精典流体热学基本多项式做了多项推广。
1942年,他预言大规模借助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即提出一种计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式,因而被美国称为"世上第一位公开揭发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60年代初,卢鹤绂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够成功进行了深入讨论。卢鹤绂还使用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锂7及锂6的天然产率比为12:29,有日本媒体因而在头版报导了《中国人在称原子重量》。卢鹤绂创造性的实验和研究解决了前人未曾确切测定的问题,他测定的数值被选取为核素表上的确切值,被国际核素表承袭了50多年,始终到1990年日本核数表引用的还是这一测定值。1958年,美国剑桥学院沃尔士著的《质谱学》介绍了他的时间积分法,觉得这项成果来之不易。
卢鹤绂主要研究成果有:1937年展开了一项热盐离子源发射性能的研究。卢鹤绂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台180度聚焦型质谱仪,并在这台昨天看来颇为狭小的仪器上开始了他的工作。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卢鹤绂在检测锂7及锂6离子释放量的比值时,发觉此值在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因而发觉了"热盐离子发射的核素效应"。紧接着,他又用自己发明的"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了锂7和锂6的天然产率比为12:29。1939年中国核物理学家,他提出了扇状磁场对入射带电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适原理,并据此设计制造了一台新型60度聚焦的高硬度质谱仪。
1946年研究出计算原子弹和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式;1949年最先提出核直径公式应改为1.23×10-13A1/3分米;1949-1956年发展出可压缩流体的粘弹性理论;1959年估算了块状柱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等等。
卢鹤绂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够成功进行了深入讨论。主编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总结了1960年曾经国外外在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求方面的成果,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热核反应的著作。卢鹤绂逝世之后,加拿大渥太华学院和康涅狄格学院均为他矗立雕像,印度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