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授课稿.doc8页

更新时间:2023-11-01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搜集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掉搜集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掉精品文档搜集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掉《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材剖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物理》八年级第二章,是高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中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迸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中学生用矗立的玻璃实际操作活动,培养中学生感受推测,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规律,应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提升中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二)中学生情况剖析中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而且对成像的规律及特性并不是很清楚。重要的是通过班主任引导创设出问题情景,既要迸发中学生对熟知现象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还要使中学生步入探究情境。中学生在学习本课前,早已把握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了的各类生活中反射现象;再加之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求、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出现在自己周围的物品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热情势必较高,再配合创设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情境,组织中学生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活动,本节课会极大地调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三)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性、了解实像是如何产生的来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中展现化学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性。2.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来画图。3.借助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实像的产生。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五)教具打算教学打算:玻璃板的平面镜、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8K白纸一张、16K的白纸一张。(六)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班主任诠释猴子捞月亮的情境,迸发中学生的兴趣,问猴子为何没有捞上月亮?中学生何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穿衣镜让中学生观察,可以看见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类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穿衣镜叫平面镜,把出现在穿衣镜里的“面孔”物体称作像。再让中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中学生思索: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如何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如何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种问题,并不要求中学生立刻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_成像平面镜教学设计及反思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二、新课学习(一)平面镜成像的特性1.向中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探究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哪些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哪些关系。①像右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中间画一道竖线和一道横线,把矗立玻璃板置于横线上,矗立在白纸上。②把一支燃起的蜡烛置于玻璃板上面,观察到玻璃板前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边联通,使它与上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联通,直至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联接上去,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药量角器检测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检测结果填写下表中。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也像大小的关系物体与像的连线也平面镜的关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注:实验像找到时,让中学生拿光屏,看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2.中学生分组实验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中学生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剖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性引导中学生按照实验结果回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如何晓得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如何晓得的?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由于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成像特性: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注:此图解释虚象的诱因.得出虚象不能用光屏呈接.(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产生的,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射入耳朵,我们也能看见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那里来的呢?解释书中的图,让中学生了解书中是怎样画下来的.1.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之后提问中学生:大家晓得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怎样?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虽然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解释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够相交?假如人的耳朵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感觉这两条光线是从那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耳朵。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成像平面镜教学设计及反思_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剖析可知: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嘴巴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依据光线直进的经验,耳朵会认为反射光线似乎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实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4.由上可知: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穿衣镜前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实像。②物体上的每位点在穿衣镜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实像。实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三)平面镜成像画图.用三角板边作图边解释(四)应用知识(1)诠释景色图片并解释(2)诠释潜望镜并解释(五)挑战自我(练习)1.某同事在做平面镜成像特性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仍然尺的前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置于尺子上,燃起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嘴巴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尺子的作用是易于比较物与像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2、讨论:臂展1.6m的人站在镜子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退后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如何变化?解答(1)像高1.6m,像离镜0.5m。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2)人退后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降低0.5m。3、.爱好篮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四肢像.(如图)他实际看见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4、练习画图。练习:做出下述各图中物体AB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六)、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和成像原理。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三、作业1、预习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2、比较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所成的像有哪些不同。四、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1.特征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实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五、教学疗效解读通过这节课学习使中学生科学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挺好的运用。六、教观后感上完课后,净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导中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性”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式,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展现化学学习的特性和魅力。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实验目的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怎样能够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蜡烛→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2)→怎样比较实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取代物与像比较大小(以上是实验的基本思想方式)。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引导中学生“在玩小学”,通过探究学习,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升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方法性,开拓中学生思路,对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在中学生推测平面镜成像特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简略的进行板书。2、增加“虚像不能承接在硬纸板上”的实验,加深中学生对实像的认识,为学好凸透镜成像打好基础,为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提供帮助。1p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