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密度教学设计和学情剖析,是优秀的数学学案文章,供老师父母们参考学习。
密度教学设计和学情剖析第1篇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检测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容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式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晓得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估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检测的物体的质量和容积。
3.理揭秘度的数学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容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构建过程,学习构建科学概念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点.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式: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打算:
天平,砝码,容积相同的铁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容积相同的铁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打算]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备考旧知
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学案(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形式,在小组内阐述完成并汇报)
1、密度定义:__
估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型: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容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容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假若质量单位用克(g),容积单位是立方分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分米(g/cm3).
1g/cm3=1×103kg/m3.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3、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香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容积一样,而且,用手掂一掂,香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瓶分别装有容积不同的水和煤油,置于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何容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何容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密度教学设计和学情剖析第2篇
教材剖析
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检测仪器,非常是学习使用中学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打算的。为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与今后讲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中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剖析
高二中学生在第一章早已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当问题不大。中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她们没有办法想像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则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剖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晓得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操作,把握天平的使用方式,并学会检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化学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式的学习,培养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中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式。
突破方式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班主任的讲解使用方式,之后让中学生去摸索,如果不这样做会形成如何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式。
突破方式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剖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之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中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升中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练中学生的语言抒发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中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剖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给里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起中学生思索调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中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因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类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钉子、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并且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作物体的质量。
中学生继续思索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以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假如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地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推论:
冰块融化成水,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3、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微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1kg=1000g
1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计算
三、质量的检测
1、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但是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检测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缔结冰后,质量变大了
B.石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数学课本在北京和在北极时,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地球上,你觉得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降低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别依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构建概念,不但使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中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把握了知识,又产生了剖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中学生的讨论思索,并结合上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但是中学生都能理解,非常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些情况。
让中学生自己总结那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增强中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中学生认为很困难的一部份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严打中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形式让中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初二物理密度公式,既增强了她们的常识,又为以后引入天平是确切检测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中学生了解检测质量的工具有好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检测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中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检测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遭到科学的神奇。
让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微克(mg);
1t=1kg=1000g1g=
4、质量的检测工具——托盘天平
5、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置于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丝,直至表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密度教学设计和学情剖析第3篇
(一)教学目的
密度学案例文
1.把握密度的概念。
2.晓得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估算。
3.晓得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器具:1厘米3的铁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容积相同的长方石块、铝块、木块(4cm×3cm×1cm)各1个,容积相同的长方石块、松铁块(4cm×3cm×2cm)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中学生实验器具:每2人1个1cm3的铁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高中学过的容积单位
提问:中学语文在表示物体容积时常用什么单位?
中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班主任出示1厘米3的实物并让每个中学生观察桌子上1分米3的实物。强调1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容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厘米3=103分米3)
班主任出示上节课所用的容积相同的长方石块、铝块、木块,告诉中学生它们的容积都是12分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那个质量最大?那个质量最小?
中学生回答,班主任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容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哪些缘由?
班主任接着出示容积分别为12cmcm3和24cm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晓得那个质量大?
中学生答:容积较大的石块质量大。
述说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容积减小,它的质量也减小;它的质量跟容积又有哪些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能够晓得这种问题。
(板书: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容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石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位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中学生,请中学生算出小石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球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中学生算出它的容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石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石块的容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铁块重做里面的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实验表格见下)
(6)全班中学生估算表格内“质量/容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剖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中学生看表格,得到下边的推论。
(1)石块的容积减小2倍,它的质量也减小2倍,可见石块的质量跟它的容积成反比;石块1与石块2的质量跟容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铁块的质量跟它的容积也成反比;松铁块质量跟容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铁块质量跟容积的比值与石块质量跟容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容积的比值就是单位容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通常不同,由此可知,单位容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点,化学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些特点。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称作这些物质的密度。)
班主任强调:理揭秘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容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容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厘米3、1分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点,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石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晓得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怎么求出这些物质的密度?
中学生答:由密度定义晓得,算出这些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容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容积。
班主任强调: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中学生看课本,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
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什么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容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容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容积单位必须用分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分米3。
提问:(1)克/分米3读作哪些?(2)克/分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哪些关系?
(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分米3。1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铁建的密度是多少克/分米3?
提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中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电脑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五、布置作业:章后习题2、3。
密度教学设计和学情剖析第4篇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检测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容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式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晓得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估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检测的物体的质量和容积。
3.理揭秘度的化学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容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构建过程,学习构建科学概念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点.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式: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打算:
天平,砝码,容积相同的铁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容积相同的铁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打算]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备考旧知
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学案(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形式,在小组内阐述完成并汇报)
1、密度定义:__
估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型: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容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容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假若质量单位用克(g),容积单位是立方分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分米(g/cm3).
1g/cm3=1×103kg/m3.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3、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香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容积一样,而且,用手掂一掂,香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瓶分别装有容积不同的水和煤油,置于天平上却能平衡初二物理密度公式,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何容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何容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