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确切
要确切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可在对比几组概念中把握:
①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宽度,是标量,通常来说位移的大小大于(平抛、圆周、其他曲线等)或等于(双向直线运动中)路程;
比较任何化学量都要先问问:矢量还是标量,基本定义的表达式!
②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后者对应一段时间,前者对应某一时刻,这儿非常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物体的瞬时速率。
③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位移/时间,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④加速度〔即速率变化率(变化快慢)〕和速率变化量:二者方向相同,大小不同,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即为加速度
⑤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三个基本公式);
初速率为零的两个比列式(相邻相等时间间间隔的位移比及相邻相等位移的时间比);
纸带专用公式(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为一定值)
代入时的“正负号”问题,必须十分熟悉,脱口而出,确切无误。
⑥匀减速直线运动减到零,注意可考虑逆向思维,反向的初速率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⑦恒力作用下的(类)平抛及斜抛运动关键是把运动正交分解(等时性、独立性),仍用匀速和匀变速的基本规律和公式。
⑧抛体运动的轨迹都是抛物线,斜上抛运动,是减速运动,但最小速率不为零,最小速率与加速度方向垂直。
2、把图象的数学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
理解运动图象首先要看清v-t和x-t图象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象的几个关键点:
①坐标“轴”代表的化学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化学量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只表示函数关系,不代表运动轨迹;
②斜率“线”的意义,定量看函数关系,定性可以参照横轴化学量单位与纵轴化学量单位之比对应的单位是那个化学量的单位,斜率与其有关;
③截距“点”的意义;
④“面积”的意义,横轴除以纵轴对应的数学量(或单位),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是正位移,时间轴以下是负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象的面积无意义。
3、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
剖析追及问题的方式方法:
①要捉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即二者速率相等,它常常是物体间能够追上或(二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剖析判定的切入点;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情境图(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早已停止运动。诸如“刹车”类,一定先判定多长时间停止,防止“刹车圈套”
③借助图象v-t剖析常常直观明了。
4、对磨擦力的认识
磨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
它会随其他外力或则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剖析时,要避免磨擦力随着外力或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
要分清是静磨擦力还是滑动磨擦力,只有滑动磨擦力才可以依据来估算Fμ=μFN,而FN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须要具体确定。
5、弹力方向
要认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性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剖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通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剖析,晓得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理。动杆上弹力沿杆,定杆不一定沿杆。
6、利用矢量三角形,或正交分解求力(剖析程序:画力——建轴一分解一列式)
①研究对象:通常先整体再隔离,隔离后以受力少的或已知条件多的为研究对象。
②受力次序:已知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
③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剖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剖析图或则力的矢量三角形.
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显得简明直观。
④列多项式求解
动力学问题一定要问5W1h
参照5W1H剖析法——
5W包含:Who(谁即研究对象)、When(何时即从那个时刻到那个时刻)、Where(所处环境:从哪里到哪里,水平还是竖直,光滑还是粗糙,哪些场中,记不记重力等)Why(何因即规律、依据)、What(哪些运动状态、受力怎么列哪些多项式),1H是指How(结果怎样)。
求力一定要明晰加速度,力与运动的关系问“牛顿”!
7、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理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率,力和速率没有必然的联系。
②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倾角为锐角则加速,钝角则减速。
③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
加速度的方向仍然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减小(减少)而减小(减少);
④加速度可以突变,速率不可以突变。
⑤在加速度变化的情境中,速率(动能)最大时,常常加速度为零,可列平衡多项式,问问是不是?
⑥加速度和速率同向(锐角)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钝角)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率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能够实现“对话”。
倘若让力和速率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永不悔罪的“顽固派”。
8、瞬时问题
依据牛顿第二定理知,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所谓瞬时对应关系是指物体遭到外力作用后立刻形成加速度,外力恒定重力加速度单位,加速度也恒定,外力变化,加速度立刻发生变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刻消失,在剖析瞬时对应关系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特征的区别:
(1)轻绳模型(突变模型):①轻绳不能伸长,②轻绳的拉力可突变;分折时关键看下一时刻运动特性,剖析变化顿时绳上的力及加速度。
(2)轻弹簧模型(渐变模型):
①弹力的大小为F=kx,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②弹力突变的特征:若释放端未联接物体,则轻弹簧的弹力可突变为零;
若释放端仍连重物,则轻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释放的顿时仍为原值,剖析时关键看前一时刻受力。
③无论哪种模型割断谁,谁的力就忽然消失。
9、理解超、失重的实质
透彻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超、失重与物体的速率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情况。
①超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
②失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
③完全失重是指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例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平抛、斜抛、卫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或椭圆轨道上运动等,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完全失重时一切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均消失(例如天平不能拿来测质量,固、液体浮力,压强等)
④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物体仍受重力,只是视重(支持力或拉力)小于或大于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视重为零。
10、物体间的运动联系
蓝筹股模型和传送带模型
动力学的中心问题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不仅对物体正确受力剖析外,还必须正确剖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当所给的情景中涉及两个物体,而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找出这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率关系尤其重要,非常注意物体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重力加速度单位,故物块的位移并不等于木板的宽度.
通常地,若两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木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木板长。
求板长即为相对位移,注意用功能关系fL(相对位移)与系统机械能变化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