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弹力》一课说起佛山市实验中学李永泉摘要:一位好班主任,应能掌握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达到最佳教学疗效;一本好教材,应能引导班主任与中学生探究未知,彰显开放性。本文通过对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弹力》一课的两次教学实践的反省与对比,因而阐明《弹力》一课教材编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关于《弹力》的教材编撰建议,并从中彰显出在新课改后班主任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希望借此推动新教材能更好地引导班主任适应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关键词:教材编撰、探究、开放性《弹力》是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教材在课程安排了上设置了四个活动:活动1弹性与弹力、活动2哪些物体有弹性、活动3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拓展“制作简易测力计”。教材的重难点均在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上,按教材的设置及班主任教学用书的建议,笔者曾对解决重难点方面进行如下设计:设计一:一、问题情境引入:游乐园里的蹦蹦床为何能把人弹得那么高?二、探究活动1:认识弹性与弹力1、拉一拉弹簧、橡皮筋,让中学生看弹簧和橡皮筋的变化,并感受手的觉得(感受弹力)2、松手,看橡皮筋、弹簧的形状(弹性的性质)3、学生总结、汇报4、教师小结弹性与弹力三、探究活动2:哪些物体有弹性1、猜测海棉、弹簧、橡皮筋、橡皮擦、蜡烛、尺子、橡皮泥什么具有弹性2、小组实验:让中学生使劲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通过观察判定材料是否具有弹性,并把自己的发觉写出来3、小组交流汇报4、小结经过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中学生了解哪些是弹力、什么是弹性,而且却让中学生丧失了探究的实际意义,不能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的做实验,去体验探究未知事物的探究过程。
显著这样做就彰显不了教材和探究实验的开放性,而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中学生对物质世界认识规律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些局面,笔者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活动1、活动2进行了整合,目的是能让中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按照实验的现象发觉物体“未知的”特性——弹性,并把它概括下来;降低感受弹力的时间,延长弹性、弹力两个概念的引出间隔,让中学生体会弹力之余,提高对弹力与弹性之间的必然联系的理解,设计如下:设计二:一、视频引入:为何撑竿、蹦床、跳板能把运动员弹得那么高?二、探究活动1:认识物体的弹性1、哪些物体与撑竿、蹦床、跳板具有同样特点?2、小组实验,完成表格:3、小组汇报推论4、小结:按照现象,归纳这些特点的特征,提出这些特点就是弹性。三、探究活动2:体会弹力,了解弹力1、感受弹力:请朋友们拿起弹簧,用手压一压,拉一拉,谈谈大家的手有哪些体会?(中学生体会,并汇报)2、了解弹力:拿起弹簧,不挤压,你觉得到弹力吗?要如何能够感遭到?3、小结:弹力是因为物体形状改变而形成的力。4、再次体会弹力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觉通过“为什么撑竿、蹦床、跳板能使运动员弹得那么高?”这个疑惑,可以导致中学生一系列思索、猜测和有趣的探究活动。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让中学生像科学家探究未知的内容一样,从各类有弹性的物体的变化中发觉弹性的特性,并归纳出弹性的概念。之后从实验中体会弹力的的存在和作用,这样可以使中学生晓得弹性是物体固有的特点,并感性地认识弹力是由弹性的物体在其形状改变后便会形成出一种使其形状恢复的力,呈现一种认识过程的递进性。在整一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使中学生充分体验科学课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培养中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享受探究的快乐,分享探究的成果。事实上,作为班主任应掌握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由于教材可能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中学生的普遍性,知识的普遍可接受性,而任课班主任即更多的要考虑本班中学生的特殊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依据本班中学生的特性,重新编排好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疗效。但笔者觉得导致如设计一这些“假探究”的局面,与本课教材的编撰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按照教材设置的活动,编者是准备通过“活动1弹性与弹力”,让中学生使劲改变弹簧和橡皮筋的形状,并觉得它们的弹力,进而达到让中学生解决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活动2哪些物体有弹性”,找寻有弹性的物体来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
从活动设置的内容来看,编者是让中学生领略了物体的弹力,再解决形成弹力的物体具有的特点的问题。但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里,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规律是依次是物质的特点、性质、作用,之后到物质的借助,因而笔者觉得教材的活动设置其实是容易使中学生了解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但却不利于中学生正确思维模式的构建,更有违“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高中科学教学理念,不利于中学生探究精神的构建。于是对于《弹力》一课的教材编撰,笔者觉得可以进行以下的改进:1、删掉《11力的现象》一课,它的内容是给中学生介绍了各类力的现象及疗效,相当于给此课后学习的各类力加一个简单的引入,但是笔者觉得这个引入没有起到启发中学生探究的欲望之余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却起了画蛇添足的疗效,还影响了前面新课学习的吸引性、探究性和活动设置的完整性,严重影响了“让中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科学探究学习的本意。2、教材活动设置,可以把“活动1弹性与弹力”、“活动2哪些物体具有弹性”进行整合分拆,分别改为:“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特点?”、“感受和了解弹力”两个活动。对教材进行这么改建,不仅能从弹力形成的特殊性出发,引学案生从有弹性的物体形成的想像来产生弹性概念并体会和认识弹力外,能够帮助中学生产生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应用范围的正确思维模式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和思索的余地,彰显教材的开放性。
笔者觉得教材编撰应从“让中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教学理念出发,让中学生像探究未知的内容一样去进行实验,教材和班主任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给与一个框架限定。以上只是笔者的狭隘看法,有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得到同行的见谅。教学论文《由一课说起》李永泉4材料我的做法我观察到的现象与蹦床具有同样特点的打√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直尺蜡烛海棉要求:用最简约的字或词来描述做法,用详尽、完整的语言记录现象。(2)、与朋友交流:这些特点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