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课不停学,及时巩固练。为了帮助疫情地区中学生在家线上学习,这儿提供了云南教育出版社的数学第一章作业本习题。习题答案可由班主任在线上讲解,也可中学生自主核实答案,答案附于文末。其他章节作业内容将视疫情对开学的影响情况择机发布。
第1节宽度和时间的检测
第1课时
1.国际单位中厚度的基本单位是,厚度的基本检测工具是,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2.在下边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全新钢笔的宽度为18;
(2)某同事的臂展为1.68;
(3)10张纸的长度为1;
(4)成人的弯度大概为5。
3.如图1.1-1所示,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刻度尺检测同一支钢笔的宽度,图甲中钢笔的宽度是cm;图乙中钢笔的宽度是cm。
4.3月12日栽树节这三天,中学组织八年级朋友出席栽树造林活动。下述对图1.1-2中的大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B.1mC.2mD.4m
5.用刻度尺检测铁块的宽度,下述操作正确的是()
6.某同事在用刻度尺检测一截钢笔的宽度时,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测量平均速度学生跑步,如图1.1-3所示,他发觉三种读数结果不一样。图中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正确的读数角度应当是图中的(选填“甲”“乙”或“丙”)。按正确的方式读数时,该钢笔的宽度是cm。
第2课时
1.和之间的差别叫偏差。偏差和错误不同,是可以防止的,而是不可以防止的。
2.在下述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团歌的标准时长为46;
(2)体育测试中八年级女孩跑800m的满分成绩为210;
(3)唱完一首歌的时间约为4;
3.图1.1-4中甲的分度值是s;它的示数为。图1.1-4中乙的分度值是s,它显示的时间为10::。
4.某同事对同一物体进行了5次检测,记录结果如下:14.73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按照数据剖析,她们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以上数据中错误数据是cm和cm,这个物体的厚度应当记为cm。
5.小超为了检查躺下和半蹲时身体的宽度是否有差别,下述几种卷尺中最合适的是()
A.阻值15cm,分度值0.5mm
B.阻值3m,分度值1dm
C.阻值30cm,分度值1mm
D.阻值3m,分度值1mm
6.(多选)关于偏差,下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检测过程中若果不遵循检测仪器的使用规则,都会导致实验的偏差
B.采用愈发精密的检测仪器,就可以减少偏差
C.多次检测求平均值,可以防止偏差
D.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减少偏差的方式会越来越多,但都不能绝对防止偏差
7.小林朋友为检测化学课本的纸张宽度,采取了如下步骤:
①量出这一叠纸的长度L;
②选取化学课本内连续的50张纸压紧,使它们的边沿整齐;
③选中学生用三角尺,检测零刻度线是否锈蚀;
④计算每张纸的长度d=L/50
(1)上述步骤的合理次序为;
(2)小林用同一把三角尺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四次检测,在实验中采用的减少偏差的方式是。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李白在感慨黄河的壮丽水景时曾作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海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数学学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前一句中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后一句中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从数学学的角度剖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由于选错了
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的,而船上刻的记号相对于行驶的船是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捞不到剑。(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3.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见一座桥迎头而至,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他倍感桥向北运动,则以河堤为参照物,船是向(选填“西”或“东”)行驶的。
4.关于参照物,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能够做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定是任意的,但不仅物体本身
D.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如何选定参照物,其结果一定
相同
5.判定下述几个物体的运动,是以月球为参照物的是()
A.飞行员见到大地向西运动
B.月亮钻进了云层里
C.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D.跳伞者看见地面在上升
6.在中学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
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当()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要比传棒运动员运动快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7.假日期间,小丽随母亲乘车抵达上海看望父亲母亲。她们刚才检票上了车,小丽正脸望去,旁边的货车上坐着赵老师,正打算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觉得自己搭乘的货车开动了,只得舍弃下车的看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搭乘的货车离开了北站,而自己搭乘的货车却没有动。
(1)小丽觉得自己搭乘的货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
(2)小丽觉得自己搭乘的货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哪些?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1.速率是表示的数学量,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为。
2.在下述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单位。
(1)72km/h=m/s;
(2)5m/s=km/h;
(3)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率可达36;
(4)骑单车正常行驶的速率约为4.2。
3.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率为m/s,小球前8s内通过的路程为m,小球通过前60m所用的时间为s。
4.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其速率之比是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
B.2:1
C.9:2
D.1:2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路程,这么它在第2秒的速率是()
A.2m/s
B.5m/s
C.10m/s
D.20m/s
6.下述关于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速率越大,运动得越快,速率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化学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率随着路程和时间的降低而减小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率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平均速率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是速率的平均值
7.羚羊奔跑的速率是20m/s,一名田径运动员5s内跑完了50m的路程,车辆的速率是54km/h测量平均速度学生跑步,两者的速率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是()
A.车辆、运动员、羚羊
B.运动员、羚羊、汽车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羚羊、汽车、运动员
8.在中学运动会上,甲、乙、丙三名朋友进行百米赛跑,裁判记录她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依照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朋友,在这儿裁判比较两人运动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的方式,而站在站台上的听众比较两人运动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的方式。
第2课时
1.图1.3-1甲是货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货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率越来越大,乙车速率不变
2.下表是列车组DXX次火车从广州到秦皇岛的时刻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广州到秦皇岛的里程为km,D××次火车运行的平均速率是(保留一位小数)km/h。
3.小明骑单车从甲地去丙地,他先用2h抵达距甲地30km的乙地。因为面包车坏了,在乙地修车用去0.5h,修好后继续徒步了2h抵达目的地丙。已知小明开车全程的平均速率是12km/h,问:
(1)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2)他修好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徒步的路程是多少?
4.在施行城市回迁工程时,常采用定向爆破的形式。某次回迁时,采用的爆破导火索燃烧速率是0.8cm/s,人慢跑的速率是5m/s。若人燃起导火索后须要离爆破点400m才安全,爆破人员选用了厚度为96cm的导火索,则该爆破手能够安全撤出到安全地带?
第4节检测平均速率
1.在100m赛跑中,一名运动员起跑段的最大速率为11m/s,中途速率为10m/s,冲刺时的速率为12m/s,假如他的成绩是10s,这么他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A.36km/h
B.9m/s
C.9.5m/s
D.难以确定
2.图1.4-1所示是检测货车沿斜面下降的平均速率的实验过程。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用检测货车的运动路程,用检测货车运动的时间。
(3)依据实验观察可知,货车沿斜面顶端下降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率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率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率为v3,这么V2v1,v1v3。(均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