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的实验中(1).小明选择玻璃板取代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易于确切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上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定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检测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旁边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小明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易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据悉,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镜,尽管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燃起A蜡烛,当心地联通B蜡烛,直至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置于尺子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尺子上的位置发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否认上述有关成像特性是否可靠,你觉得应采取下述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当心地联通B蜡烛,直至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见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见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因为光的折射而成的实像,见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宽度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12).实验应当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以便确切确定像的位置。(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如何沿水平桌面联通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诱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耳朵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产生的实像。(14).在找寻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平面镜成像实验知识点总结,双眼应当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两侧观察,联通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假如将燃起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15).怎么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将蜡烛紧靠(或远离)镜面,联通前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如何证明成的是实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实像。
(17).实验中为何要改变燃起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防止实验推论的碰巧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18).实验推论是哪些: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哪些?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怎样改进?用手探照灯点亮棋子。2、一组朋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时,将燃起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的两侧,听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联通,发觉未能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剖析出现此类情况的诱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解决前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才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图乙是她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她们下一步应当如何借助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推论联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定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检测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定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定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4)她们发觉,后面一组朋友是将玻璃板和蜡烛置于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觉得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
可以直接在纸上判定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3、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主要是借助玻璃板透明的特征,以便确切确定像的位置;(2)若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假如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形成哪些影响?联通玻璃板前面的蜡烛,难以与上面蜡烛的像重合。(4)使燃起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推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觉得这些技巧是否合理?能。理由是由于两次实验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4、如图所示,是陈涛朋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边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少,这时∠r跟随减少,使∠i减小,∠r跟随减小,∠r总是等于∠i,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往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觉反射光线顺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明朋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平面镜成像1.(5分)某同事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仍然尺的前面,在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置于尺上,燃起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嘴巴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尺子的作用是易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所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采用了取代的方式,用取代燃起的蜡烛的像。实验时观察到二者能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大小、不能、虚像、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像与物大小)2.(5分)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燃起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旁边放一支没有燃起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2)在找寻蜡烛像的位置时,双眼应当在蜡烛A(填“A”或“B”)这两侧观察。小明无论如何调节旁边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猜想可能的诱因是。
(3)张红用棋类取代燃起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棋类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认清棋类的像:。(1)三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蜡烛与桌面不垂直);(3)用手探照灯点亮棋类。3.(5分)如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主要是借助玻璃板透明的特征,以便;(2)假如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假如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形成哪些影响?答:。(4)使燃起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推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觉得这些技巧是否合理?答:。理由是:。(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4.(5分)小红朋友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燃起玻璃板上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取代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易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选定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旁边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5)小红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上面放置一支燃起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燃起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边联通,直至跟上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边观察光屏,观察玻璃板前燃起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与物大小比较112.012.0等大215.015.0等大316.016.0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6.(9分)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情境:矗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尺子,尺子与玻璃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矗立于玻璃板外侧的尺子上,以A蜡烛为成像体。(1)为易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暗”或“较明”);据悉,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镜,尽管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燃起A蜡烛,当心地联通动B蜡烛,直至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觉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尺子上的位置发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
(3)为否认上述有关成像特性是否可靠,你觉得应采取下述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7.(4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平面镜成像实验知识点总结,常用一块块玻璃板取代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燃起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燃起的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大小关系。(2)移去上班板前面的蜡烛B,并在基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中将(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将蜡烛A渐渐远离离板,它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假如燃起竖直置于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前面的桌面上无论如何联通蜡烛B,都未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缘由是。8.(5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燃起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之后将与A等大的蜡烛B置于像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此试验中。(1)他还要用到的检测工具是:,选用此检测工具是为了。(2)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3)若移去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
9.(5分)九乡学校的张江朋友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打算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之后把燃起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置于玻璃板前面,并联通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朋友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3)假如把蜡烛A向镜面联通一段距离,又联通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觉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4)假如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10.(6分)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的情境:矗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矗立于玻璃板外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易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据悉,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镜,尽管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燃起A蜡烛,当心地联通B蜡烛,直至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觉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否认上述有关成像特性是否可靠,你觉得应采取下述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11.(5分)孙悦朋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时,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孙悦朋友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看到玻璃板前面的,因而比较的大小关系;孙悦朋友把一只燃起的蜡烛置于玻璃板上面,可以看见玻璃板成像的特性,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拿在玻璃板后边联通,直至看起来跟。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着的是视觉疗效的相同,因此可以说是采用了的科学方式。物体;物与像;另一只相同的蜡烛;像完全重合;等效取代(或等量替换)12.(5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主要是借助玻璃透明的特征,以便;假如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矗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燃起的蜡烛,可以看见玻璃板前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前面联通,当蜡烛联通到A′处时,可以看见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3)假如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形成的影响是:。(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推论,接出来小明应当进行的操作是:。13.(5分)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借助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如下左图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近来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4)小明将蜡烛A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悉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见在像B处的旁边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份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缘由是。14.(4分)右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A是燃起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燃起的蜡烛。(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取代平面镜,尽管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
(2)选定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的关系。(3)实验中当心地联通B蜡烛,直至A蜡烛的像完全与B重合为止,观察记录以后,将B蜡烛撤走,拿一张白纸置于刚刚B蜡烛的位置,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小组朋友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实验次数123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6.208.6810.3513.52像到玻璃的距离/cm6.208.7310.3513.48在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诱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1)像的位置;(2)大小;(3)虚;(4)检测距离时有偏差(玻璃板长度的影响、标记蜡烛位置时有偏差等其它合理的答案均给分)15.(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1)实验器材有:带基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观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乏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主要是为了易于确定像的。(2)在矗立的玻璃板前后燃起蜡烛A,拿未燃起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边联通,人眼仍然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些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式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取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先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难以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紧靠,蜡烛A的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刻度尺、刻度尺、前、等效取代法、虚、不变16.如图甲所示,小丽朋友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脸时,将玻玻板竖直置于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燃起玻璃板前的蜡烛A,联通蜡烛B,直至看起来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1)假如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小丽将光屏置于蜡烛B的位置上,发觉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由于。(3)假如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大小、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17.(3分)完成下边的探究性试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玲玲朋友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矗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后面,燃起蜡烛A,之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边,如图1甲所示,进行实验。
玲玲根据图1乙中的检测方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检测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实验序号实验序号1234物距u/cm4.25.06.810.0像距v/cm3.74.56.39.5【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剖析得出:像距大于物距。【交流与评估】这个推论与平面镜成像特性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按照前面数据估算玻璃板的长度为0.5c18.(6分)小勇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主要是借助玻璃板透明的特征,以便。(2)在玻璃板上面放置一支燃起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燃起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边联通,直至蜡烛B跟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若用光屏取代蜡烛B,在玻璃板后边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边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些做法的优点是。(1)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虚(3)以便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19.(6分)如图所示是小方朋友用两只外观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1)用透明的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主要是借助玻璃透明的特征,以便确定。(2)选定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易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燃起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燃起”)置于玻璃板的前面来回联通,直至看起来跟后面的蜡烛的像。(4)当燃起的蜡烛置于玻璃板上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似乎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置于B处,发觉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图画过)(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觉光屏上刚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1)像的位置(2)大小(3)不燃起、重合(4)虚(5)1020.(北京6分)小明朋友借助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由于这样。(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燃起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未燃起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3)小明在找寻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双眼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或“乙”)的左侧观察。(图画过)(4)假如小明在找寻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如何沿桌面联通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诱因是。
(1)便捷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2)大小相同;(3)甲(4)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21.(4分)小成朋友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时,在矗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燃起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觉在玻璃板的旁边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燃起的同样的蜡烛B置于像处,发觉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B蜡烛的烛焰高cm;(2)为了使像看上去更清晰,小成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燃起;(4)小成以5cm/s的速率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答案】(1)8(2)较暗(3)不可能(4)1522.(9分)小红朋友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燃起玻璃板上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取代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假如玻璃有两种尺寸:长度为1.5mm的玻璃和长度为2mm的玻璃,你应当选择长度为mm的玻璃;(3)选定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旁边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环境光线应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图17装置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位。(7)假如实验中发觉蜡烛A的像一直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缘由可能是。23.(5分)孙悦朋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时,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孙悦朋友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看见玻璃板前面的,因而比较的大小关系。孙悦朋友把一只燃起的蜡烛置于玻璃板上面,可以看见玻璃板成像的特性,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拿在玻璃板后边联通,直至看起来。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着的是视觉疗效的相同,因此可以说是采用了的科学方式。平面镜成像综合1.(12分)小红朋友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燃起玻璃板上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取代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尽管成像不如平面镜成像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假如玻璃有两种尺寸:长度为1.5mm的玻璃和长度为2mm的玻璃,你应当选择长度为mm的玻璃;(3)选定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旁边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环境光线应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图装置中,刻度尺的作用是。(7)假如实验中发觉蜡烛A的像一直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缘由可能是。(8)本实验采用了取代的方式,用取代燃起的蜡烛的像。实验时观察到二者能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9)在找寻蜡烛像的位置时,双眼应当在蜡烛A(填“A”或“B”)这两侧观察。(9)张红用棋类取代燃起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棋类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认清棋类的像:。(10)小明使燃起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推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觉得这些技巧是否合理?答:。理由是:。(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11)小红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在此实验中,把蜡烛置于刻度尺上的益处是。2016年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假如将蜡烛紧靠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假如把平板玻璃往右倾斜(如图14),观察到蜡烛的像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A”或“B”)。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