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无闻,却广为人知
他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天才物理学家,却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与之失之交臂。
他是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曾因“乞丐”的经历而被中国人民铭记。
虽然他没有参与国家的两弹事业,但“两弹英雄”中有九位是他的学生。
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设的先驱者赵忠尧。
天才物理学家的成长故事
赵忠尧1902年出生于浙江诸暨,前半生的求学经历很顺利。
年仅18岁就考入南京学院(现南京大学)学习数学、化学。毕业后先在东南大学担任助教,后继续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主教。
1927年天才物理学家,赵忠尧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回国,赵忠尧在美国留学期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1929年,去美国两年后,赵忠尧发现硬伽马射线的高能光子束在穿过重金属铅时出现“异常吸收”。后来,他发现“额外的散射辐射”与“异常吸收”并存。 ,并写了一篇题为《硬伽马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
1930年,赵忠尧顺利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再次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开始师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E.)。
错失诺贝尔奖后,他决定回国
虽然赵中遥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了硬伽马射线的异常吸收现象,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1936年,赵忠尧的同事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而获得诺贝尔奖,但第一个发现这一现象的赵忠尧却没有被提及。
后来追究原因时,更多的人认为当时的科学家在验证赵忠尧首先提出的理论时犯了错误贝语网校,并对他的结果提出了质疑。
对于赵中遥来说,这已经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赵忠尧毅然选择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英国搭档卢瑟福在多次劝留未果后,在赵中遥离开时给了他50克放射性镭。
谁也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会对中国随后的两弹造成多大的影响。
化身“乞丐”,千里迢迢只为信仰与坚持
回国后,赵忠尧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并在国内首次开设物理课程,他的班级也聚集了许多优秀人才。
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大学不得不迁往长沙。然而,在旅途中,赵中遥发现,他从英国带回来的放射性镭被遗忘在清华大学实验室里。
赵中遥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到北平,从实验室取回镭。然而北平已经沦陷,日军哨兵众多,赵中遥却毅然选择了回头。
随后又偷偷溜回了清华实验室。找到镭后,困住他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再次前往长沙。要知道当时全国都处于战乱之中,他随时都有可能被杀在途中。
为了欺骗别人,这个体弱多病的书生撕破衣服,头发抹上泥,打扮成乞丐,把镭装进破烂的泡菜坛子里,一路乞讨到了长沙。
当路上被问到时,他会撒谎并声称那些是他父亲的骨灰。他走了一个多月,行程1500多公里,多次差点死在途中,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里拿着的罐子。
当他终于抵达长沙,见到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时,他终于忍不住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们只知道他胸口的皮肤已经被磨掉了,但罐子却从未丢失。
这一年,赵中遥35岁。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历尽千辛万苦回国,遗憾错过两弹项目
1946年,抗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邀请世界各地的物理学专家齐聚美国,参观原子弹爆炸实验。 44岁的赵忠尧受邀参加,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地进行核弹实验。研究领域为物理学和宇宙射线。
新中国成立后,赵忠尧准备回国,但在回国途中,他连续受到美国三令五申,被扣押并囚禁在日本军事监狱中。
经过中方多次交涉,赵忠尧终于于1950年11月重获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后创始人潜心科研,奏响两弹一星的序幕。
他首先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还参与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筹建工作。
然而,十年动乱期间,赵中遥再次深受其害。遗憾的是,他错过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承载着赵先生的毕生心愿,但由于历史原因他未能参与。
人生坎坷,负重前行
1973年,赵忠尧正式恢复工作,从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国家的物理工作。
虽然他没能在国家的两弹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确实不愧为“不可或缺”。
王淦昌、彭焕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唐晓伟、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曾师从赵忠尧。
虽然他没有留下名字,但他的名字其实已经流传千古。
1998年,赵忠尧因病去世,享年96岁!
请记住这个“乞丐”!他叫赵忠尧,世界永远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向赵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