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字母是
老舍之女、李政道撰
方毅将李政道的信转交给邓小平
并写道:李政道先生提到的问题
请给我特别批准,因为我的批准还不够......
文字|熊为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聘教授)
第一版补充版。 2700余字,阅读约需4分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掌握权力并直接做出决定的人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因此,教育、交流、疾病、爱好等可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因素将得到广泛研究。但即使在独裁或极权制度下,他们也不会完全根据变幻莫测的个人意志做出决定。有时,民间流传下来的言论或著作也可能成为决策的依据。也就是说陈成均物理学家,四两确实可以搬动一千斤。
改革开放初期,终止中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改变中国留学历史的,是两封私人寄来的私人信件。
从互相派遣交换生,到派遣个人研究人员
故事要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说起。那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之后,闭关多年的中国开始重启与西方的教育交流。但连续多年都是交换——派出对方人员到对方国家学习,留学期间的费用由对方支付。由于西方国家来中国留学的人很少,所以中国派出的人也很少,而且学习的大多是所到国家的语言。
推翻四人帮后,一些领导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改革愿望。向什么方向发展?没有长期、全面、清晰的设计。但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首先也要对外开放,开阔视野,引进新的思想、资本、人才。出国留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回国负责国家科教工作的邓小平在科教座谈会上提出:“接纳中国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1]。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刘达的工作报告时,再次作出批示:我支持增加留学生数量,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一定要送几千个,而不是只送十个、八个……现在我们的格子太小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加快速度……今年我们要送出三千个[2]。他的意思很明确。我国除了每年互派少量交流人员学习语言外,还应单方面派遣大量留学生和进修人员到西方学习自然科学。
尽管邓小平这样说,教育、科研部门在开展留学工作时仍然十分谨慎。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保守势力仍然相当强大。特别是“文革”期间身居高位的许多人至今仍在任。他们主张两个“凡是”,对实行开放政策抱有很大疑虑。他们害怕新事物的引入会冲击甚至摧毁他们的权力。他们担心派出人员受到“精神污染”后“叛逃”到其他国家。其次,多年残酷的内乱使中国非常贫穷,尤其缺乏外汇。当时,一些负责留学的领导不熟悉国际惯例,也不了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学奖励学者、为研究生提供大量资助的情况。他们曾普遍表示费用可以“自己出”,这样政府资助的研究人员不但要自己支付生活费,还要向对方支付大笔的实验费,这对于一个多年贫困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从收入来看,接受西方国家资助的留学人员,包括交换生,远远超过国家资助的培训人员[3],当然也超过国内工薪阶层。为了积累资金派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也为了安抚一些“红眼病”患者的嫉妒心理,中国的外交、财政部门秘密实施了没收西方留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的政策。
舒宇写了一封信
1979年5月30日,刚刚回国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老舍的女儿舒宇写下了一封无抬头的信。次日,这封信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张志祥转发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中科院院长方毅科学。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舒宇的感受和建议。 1978年7月,她与其他12名教师交流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习语言,并得到德国的资助。除了房费之外,他们每人每月还有750马克以上的生活费。按照相关规定上缴后,“除了凭200马克以内的发票向使馆实际报销食品外,零用钱只有23马克(约合人民币20元)”。
这给他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们不敢出去和德国朋友去酒吧社交,因为他们买不起啤酒;他们不敢接受去德国朋友家吃饭的邀请,因为他们买不起鲜花或小礼物;他们在购买任何小东西(包括食物)时都会索要发票。 ,这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因为德国很多商店不提供发票,只应要求提供手写收据;他们每个月还得花上三四天的时间仔细核对各种账目……这一切都损害了他们的尊严。有些人躲起来,不想见外人,这让外国朋友觉得中国人很孤僻。在这封真诚的信中,她亲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适当增加学员零花钱”、“简化伙食费报销手续”、“实施勤工助学,减轻学员负担”。国家”。 [4]
6月4日陈成均物理学家,方毅仔细阅读了这封信,并在第一句话旁边评论道:太不合理了。他立即将这封信转发给邓小平阅读,称这封信“反映了很多问题”。 6月6日,邓小平批示:请方毅同志与有关方面讨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迅速组织实施。 6月10日,方毅请中科院副秘书长秦立生等将此函及有关批示通报财政部。
李政道的来信
令方毅不满的是,这个问题并不能很快解决。 1979年9月30日,他又收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计划发起人李政道的来信。在极力建议国家派遣更多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同时,李政道还在信的最后提出了“一个相关的小问题”(第4页):
1979年,李政道在研究生院讲学。这次讲座结束后,他带着五名学生一起宣传了这个计划。
信件摘要
最近听说,中国有一份文件,要求哥伦比亚大学给五名中国研究生的奖学金中扣除他们的钱。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震惊,不敢相信。这是不合适、不可能做的事情。奖学金不是工资。奖学金是有固定目的的。奖学金名额是本着让学生安心读书学习的原则,按照当地适足生活的最低要求,经过深思熟虑确定的。它不能减少。的。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势必会对今后的研究生出国之路造成巨大的打击。在学习方面,这将导致中国失去这次彻底了解和了解美国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工作者的内幕的重要机会。从经济上来说,中国必须承担未来每一位学者出国的所有费用。我想你不会同意的。这是百害而无一利,小有所得,对四个现代化绝对不利。
我希望这个消息不正确。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给我一些指导。非常感谢。
李政道所说的“中国必须承担未来每一个出国学者的全部费用”并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威斯康星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洪堡基金会等国外机构都曾强烈批评中国政府没收其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规定。一些机构还提出减少或取消来华学习、进修的限制。人员经费。
1980年李政道夫妇与一、二学生合影
后排左起:
陈天杰、钱玉坤、吴震、邱兆明、陶荣嘉、陈成军、任海仓
前排左起:李政道、秦惠君、徐一燮
图片来源“同学们恭贺李政道老师90岁华诞”
10月19日,方毅将李政道的信转发给邓小平,并写道:请对第四页李政道先生提到的问题给予特别指示,因为我的认可还不够。但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李政道先生的意见是对的。 10月20日,邓小平作出批示:李政道的意见是正确的,请方毅同志召集有关部门讨论,改变目前不适当的做法。
很快,国家废除了以前的做法,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障碍就被消除了。这样一来,接受外国资助的人就增加了交流机会,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参考: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7页。
[2] 田正平留学之路,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 1017-1018 页。
[3] 当时,美国政府每月资助学者的经费为410美元。扣除20美元医疗保险后,实际支付390美元。获得国外奖学金、助学金的人每月收入约1000美元。据笔者2017年1月5日采访1982年2月赴美进修的学者姚树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