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化辅导的最佳选择
第七章力1-3节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2.物体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情况。
①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不一定有力存在,只有这两个物体间存在互相作用时,才有力存在。
②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没有力存在,比如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吸铁石间的互相作用,电荷间的互相作用等都是不接触力。
3.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是成对儿出现的。
5.力的作用疗效有两种: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说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率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两方面诱因。
②一个物体运动速率的大小和运动方向只要有一个诱因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③如果物体运动速率的大小和方向均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都称为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6.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作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还能影响力的作用疗效。
7.力通常用符号:F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8.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直观的表示下来的画图方式,称作力的图示。
9.在力的图示中:
(1)线段的宽度表示力的大小。
(2)线段末端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0.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宽度适当带箭头的线段简单地表示力的三要素的画图方式,称作力的示意图。
11.弹力:物体因为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在试图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使它形变的物体形成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作弹力。
12.弹力常见的三种方式:(1)弹簧的弹力;(2)钢索中的拉力;(3)压力和支持力
13.检测力的大小的仪器称作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力的大小的仪器。
14.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遭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式: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其阻值,分度值及表针是否指零刻线处。(不指零应调零)。
②使用前,应轻拉几下挂钩,看弹簧能够自由伸缩。
③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④读数时,视线应和刻度板垂直(和表针平齐)。
15.互相斥力的特征:(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仍然线上;(4)作用在两个物体上;(5)同时形成,同时消失。
第七章4-5节
一、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因为月球的吸引而遭到的力,称作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遭到重力】
(2)符号: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月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4)重力的大小: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②计算公式:G=mg(g=9.8N/Kg)
③g的数学意义: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遭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在简略估算中可取g=10N/Kg。
⑤地球上不同经度,不同高度的地区g值不同。两极g值最大,赤道g值最小,海平面g值大,高空g值小,同一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位置有关。
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月球的1/6。
(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竖直向上是指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的应用:借助重锤线来检测墙上是否竖直,工作台是否水平或墙面上的画是否挂正等。
(6)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作物体的重心。
玉质均匀,外观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减小物体的支撑面,减少物体的重心,有助于提升物体的稳定程度。
二、摩擦力
1.滑动磨擦: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形成制约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称作滑动磨擦力。
(2)符号:滑动磨擦力用符号f来表示。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受力剖析时,一般画在物体的中心)
(5)大小:
①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磨擦力越大。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磨擦力越大。
③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④与物体运动的速率无关。
2.静磨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遭到外力作用而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之间还会形成一种制约相对滑动的力,这些力称作静磨擦力。
3.滚动磨擦: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遭到的磨擦称作滚动磨擦。
(2)在通常情况下,滚动磨擦比滑动磨擦小得多。
4.减小有益磨擦的方式: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少有害磨擦的方式:
(1)降低压力。
(2)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互相接触的磨擦面彼此离开。
注:磨擦力有时妨碍物体的运动,此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帮助物体运动,此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并且我们总是可以说磨擦力总是制约物体的相对运动,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八下第八章《力与运动》课堂笔记
牛顿第一定理: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定理创立条件: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3)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立刻保持那时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4)若物体不受外力,物体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缘由,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5)牛顿第一定理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而概括下来的,难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些性质称作惯性。
(2)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所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本身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理是描述物体惯性的一个定理,因而也称作惯性定理。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基本属性。
注:惯性是物体的一个固有的性质,它不是力,也不须要与谁发生互相作用,所以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到惯性的作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4)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①确定并说明研究对象原先处于哪些状态。
②说明情况发生了如何的变化。
③由于惯性,研究对象整体或某一部份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
④得出出现的结果。
举例1:车辆忽然制动时人为哪些往前倾倒?
解析:本题中的研究对象为人,所以解释本题应说四句话:
①人原先和车一起往前运动,
②汽车忽然制动时,因为磨擦力人的脚随车一起静止,
③由于惯性,人的上半身还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往前运动,
④所以,人会往前倾倒。
举例2:扔出去的纸客机为何能够继续往前飞行?
解析:本题中的研究对象为纸客机,所以解释本题应说四句话:
①纸客机在力的作用下原先和手一起往前运动,
②当纸客机脱手后,
③由于惯性,依然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往前运动,
④所以,扔出去的纸客机能够继续往前飞行。
(5)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力的平衡
1.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倘若形成的疗效相同,这个力就称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称作这个力的分力。
2.已知分力求合力,就称作力的合成。
3.因为合力与分力对物体的作用疗效相同,因而,用等效取代的方式更易于人们去研究力与物体运动变化的关系。
4.沿同仍然线上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
5.沿同仍然线上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跟这两个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
6.物体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率的大小有关,物体的速率越大,遭到的空气阻力越大。
7.二力平衡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在遭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并把这几个力称为一组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并且作用在同仍然线上。
(4)物体在遭到平衡力作用时,因为其合力为零,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会发生改变,即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二力平衡的其他特征:⑤两个力的性质通常不同;⑥两个力不同时形成,不同时消失。
(6)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判定物体一定遭到平衡力作用。
[2]由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可判定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8.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不受任何力→满足牛顿第一定理→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平衡力→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只受一个力→运动将状态发生变化
(4)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这些力可等效为一个合外力→运动将状态发生变化
八下第九章《压强》课堂笔记
1.压力【F】
(1)定义:数学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作压力。
(2)形成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而且互相挤压。
(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4)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且在被压物体上。
(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时,也可画在物体的中心)
(5)大小: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①定义不同;②产生缘由不同;③大小无直接关系;④方向不一定相同;⑤作用点不同。
2.压力的作用疗效:
(1)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2)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浮力:
(1)数学意义:浮力是表示压力作用疗效的数学量。
(2)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物体单位面积上遭到的压力)称作浮力。
【此公式为浮力的基本公式,适用于估算一切固体,液体和二氧化碳的浮力。】
(4)单位:
①国际单位:牛/米2,又称作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②常用单位: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注:1帕=1牛/米2。
1帕的数学意义:若每平方米面积上遭到的压力是1牛顿,这么浮力就是1帕斯卡。
(5)由浮力公式可知:
当F一定时,p与S成正比;
当S一定时,p与F成反比。
4.减小浮力的方式: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大气压强是多少百帕,减小压力;
(3)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
5.增大浮力的方式: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少压力;
(3)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少压力。
注:对于固体形成的浮力和压力问题,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求出压力F,之后再依据公式求出浮力的大小。
(二)液体的浮力和连通器
1.液体和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流动性,也称为流体。
2.流体也遭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除了对与之接触的物体形成浮力,在流体的内部也存在浮力。
3.液体浮力的特征:
(1)液体对容器顶部和侧壁都有浮力。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浮力。
(3)液体内部的浮力随深度的降低而减小。
(4)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浮力大小相等。
(5)不同液体的浮力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压强悍。
4.微小浮力计:研究液体浮力的仪器。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遭到浮力时,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浮力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5.液体浮力的估算:
(2)液体浮力的估算公式:p=ρgh
(3)公式剖析:由p=ρgh可知:
①液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和容积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无关。
②深度h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要估算浮力那一点的竖直距离。
③使用本公式时,要注意各个量必须统一成国际单位。
(4)对于液体形成的浮力和压力问题,通常解题思路是先按照浮力公式p=ρgh求出浮力,之后再依据F=pS求出压力F。
6.连通器
(1)定义:下端开口,上部相连通的容器称作连通器。
(2)特性: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水壶,炉窑水位计,水闸等都是借助连通器原理制成的。
(三)大气浮力
1.大气对浸在它上面的物体的浮力,称作大气浮力,简称大气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奥托·格里克)
3.托里拆利实验,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4.一般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称作标准大气压。
一标准大气压=柱=1.01×105pa
一标准大气压大概能支持10.3m高的火柱。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
由此可知,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只决定于当时的大气压和所用液体的密度,而与玻璃管的长短,粗细,倾斜程度等其他诱因无关。
6.大气压随高度的降低渐渐不均匀的降低。
7.拿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称作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检测确切,但携带不便捷。
(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携带便捷。
无液气压计还可作为民航,徒步用的高度计。
注:同一地区:阴天气压比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季高。
8.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增加;气压减小,沸点下降。
注:高压锅原理:减小锅内气压,增强液体沸点。
9.二氧化碳浮力与容积的关系:在室温不变时,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容积越小,浮力越大;容积越大,浮力越小。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浮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悍。
2.压强:
(1)定义:一切溶入液体或二氧化碳中的物体,就会遭到液体或二氧化碳对它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称作压强。
(2)方向:竖直向下。
(3)称重法求压强公式:F浮=G–F示
3.压强的形成缘由:液体对溶入其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即为液体对物体的压强。
压力差法求压强公式:F浮=F向下–F向上
注:
(1)飘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F向下
(2)与液体顶部紧密结合的粗细均匀的物体,如渡槽:F浮=0
4.物体的沉浮条件:当物体溶入液体中时,
若①F浮<G→下沉
②F浮>G→上浮
③F浮=G→悬浮(物体全部浸没液体中)
→漂浮(物体部份溶入液体中)
1.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溶入液体里的物体,遭到竖直向下的压强,压强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遭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公式扩充: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注:式中m排,ρ液,V排分别代表被排开液体的质量,密度和容积。
(4)本原理也适用于二氧化碳,即:浸在二氧化碳里的物体遭到的压强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二氧化碳遭到的重力。F浮=G排=m排g=ρ气gV排。
2.有关影响压强大小诱因的几个推论:
①:F浮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ρ液有关。
②:F浮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容积V排有关。
③:F浮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密度ρ物无关。
④:F浮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无关。
⑤:F浮的大小与物体全部浸没液体后的深度无关。
3.判定物体沉浮的第二种方式:
①ρ物>ρ液→F浮
②ρ物=ρ液→F浮=G→物体将漂浮
③ρ物G→物体将下浮,最后悬浮于液面
4.压强的借助: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减小可以借助的压强,据此原理,人类制造了客轮。
注:客轮的排水量:客轮按设计要求,满载时排沸水的质量。(m排)
(2)密度计:
①用途:拿来检测液体密度的仪器。
②原理:应用物体的悬浮条件:F浮=G制成的。
③刻度特征:由上到下,数值不均匀的由小到大。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浮和下潜的。
(4)热气球主要是靠改变自身容积实现上升和增长的。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绕着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称作杠杆。
2.名词及符号: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制约杠杆转动的力。(F2)
注: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称作力的作用线。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注:力臂是由(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这两个诱因共同决定的,可以使劲臂来取代这两个诱因。
3.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此时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疗效互相抵消。
注: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1)清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2)以便检测力臂。
4.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两侧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为:F1L1=F2L2。杠杆的平衡条件也称作杠杆原理。
5.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吃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征:既不省力,也不费劲;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应用:天平,跷跷板等。
6.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
1.定滑轮:
(1)定义: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特征: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F=G货(f=0)
(3)实质:等臂杠杆。
(4)使用定滑轮时,动力联通的距离等于货物下降的高度。
s=h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联通的速率等于货物下降的速率。
v绳=v物
2.动滑轮:
(1)定义:转轴随货物一起联通的滑轮。
(2)特性: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4)使用动滑轮时,动力联通的距离等于货物下降的高度的二倍。
s=2h
(5)使用动滑轮时,动力联通的速率等于货物下降速率的二倍。
v绳=2v物
3.滑车架: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作滑车架。
(2)特性: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使用滑车架时,滑车架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n为承当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G总=G货+G动,f=0)
注:确定承当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方式是:
①先确定那个是定滑轮,那个是动滑轮;
②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实线,将它们隔离开来;
③只数出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即为n。
(4)使用滑车架时,动力联通的距离等于货物下降的高度的n倍。
s=nh
(5)使用滑车架时,动力联通的速率等于货物下降速率的n倍。
v绳=nv物
注:滑车架绕线方式:
(1)按照n值来确定结点:n为质数时,结点在动滑轮;n为质数时,结点在定滑轮。(奇动偶定)
(2)绕绳时,要先绕其他滑轮,再绕结点所在的滑轮。(先人后己)
(3)要一直按同一方向绕线,且每位滑轮只能绕开一次。(仍然如一)
三、功、功率
(一)功
1.定义:假如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联通了一定的距离,数学学里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诱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注: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F≠0,s=0
如: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2)F=0,s≠0
如:物体满足牛顿第一定理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因为惯性自己运动等。
(3)F≠0,s≠0但F⊥s
如:手提水桶水平运动时,重力和拉力都不做功。
3.数学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联通距离的乘积。
4.估算公式:W=Fs。
5.单位: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为N•m;又称作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1焦=1牛•米(1J=1N•m)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称作功率。
2.数学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数学量。
3.估算公式:
4.单位:
(1)国际单位:焦/秒,符号为J/s;又称作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1W=1J/s
(2)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
注:
(三)功的原理:(机械的黄金定理)
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功的原理对一切机械都适用。
四、机械功率
[一]:机械效率
1有用功:借助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W有用)
2额外功:借助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额外)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W总)
W总=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
(1)定义:数学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称作机械效率。
(2)符号:机械效率用符号η来表示。
(4)机械效率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5)机械效率总大于1。
(6)增强机械效率的方式:
①改进机械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②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二]实验探究:检测滑车架的机械效率。
2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细绳、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3实验步骤:(1)组装(2)检测并记录(3)估算
4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要匀速竖直向下带动。
(2)刻度尺要与绳子平行。
(3)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
5影响滑车架机械效率的主要诱因:
(1)动滑轮的重力。(2)磨擦力。(3)货物的重力。
注一:借助滑车架提高物体问题中,机械效率的公式:
注二:借助滑车架拖动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问题中,机械效率的公式:
车钩和斜面
一、轮轴:由两个直径不等的圆锥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1)当f=0时,F•R=G•r。
(2)由以上公式可知:当不考虑磨擦力时,轮直径是轴直径的几倍,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主要功能:一是改变使劲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速率。
(4)车钩是杠杆的变型,它是机械传动的基础。
二、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倾斜的平面。
(1)当f=0时,F•L=G•h。
(2)由以上公式可知:当不考虑磨擦力时,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大气压强是多少百帕,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螺旋是一种特殊的斜面,螺母,螺丝,螺旋千斤顶等都是应用螺旋的装置。
第十二章机械能
1.能量:
(1)定义:一个物体才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2)数学意义: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数学量。
注:一个物体才能做的功越多,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3)能量的变化:物体对外做功,本身能量将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本身能量将降低。
(4)单位:焦耳。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率越大,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因为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也称为势能。动能和势能也称为机械能。
6.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其他方式的能量互相转化。
8.机械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若没有与其他方式能量发生转化,机械能的总数将保持不变。
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借助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生物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