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客户端11月30日电(见习记者熊美琪)“战国中期成书的《墨经》,最早提到针孔成像现象,是有记载的最早完整的光学实验,也是第一个揭示直线光的通信特性。”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徐红星教授在科普报告中表示。
当天,“徐红星院士科普工作室”在武汉出版集团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徐红星院士在科普工作室做了题为《神奇光学与未来世界科技推进力》的首次报告。
徐红星院士作科普工作室第一次报告。王启辉 摄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了光,对光有非常科学的认识。”徐红星院士自豪地说。
“风景。有光的人,温暖如枪。下者亦高,高者亦在下。脚挡光下,故景在上;头挡光上。” ,故景下有远近之事。”他在报告的PPT上展示了《墨经》中的这段话。
徐红星院士在科普报告中展示了我国古代小孔成像图片。
徐红星院士说,这句话描述了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光像箭一样沿直线传播,从下往上投射,从上往下投射,通过光形成人的倒像。小洞。 “这是我们古人在光学方面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获得针孔成像的科学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我们非常仔细地观察和描述了这一现象。由此可见中国较早的物理学家,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有科学精神的。”
“小孔成像是最早的科学实验,比古希腊有记录的科学实验早了一百多年。”徐红星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科学实验、文化和文明。学位非常发达。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较早的物理学家网校头条,针孔成像的科学实验及其所代表的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报告会上,徐红星院士从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出发,介绍了“什么是光”,带来了一场光学与光子技术的科普盛宴。
他介绍了光学发展中的重要实验,如棱镜对光的色散、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电效应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如今,光学研究已进入微纳米时代。纳米光学给信息、生物、能源等诸多领域带来突破性变革,光子技术不断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