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院士向年轻人喊话:“怀疑一切”“去做吧”
“怀疑一切权威理论。”
“你必须奋斗。”
“打开你的头脑。”
6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50周年之际,高能物理领域五位院士举办了主题为“科学与中国”的云讲座活动《中国高能物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畅谈50年来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同时号召年轻人参与高能物理辩论,大胆批评和质疑。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中国高能物理在争议中起步
回想起中国高能物理的起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体北总能想起2017年在象山召开的一次研讨会。 1973年。
会议讨论了中科院高能物理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工作。各种技术方案的碰撞以及热烈激烈的辩论气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会议以及之后的多次争论,最终让我国确定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电子对撞技术方案。
“我国高能加速器研制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的学术民主讨论和争议的基础上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决定。”李提贝说道。
李体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回顾过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认为,在我国高能物理发展的起点上,“老一代科学家”科学家们做出了极其正确的选择。”
在王一方看来,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中国高能物理50年来的发展“没有犯过一个错误”。 “无论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微子实验,还是宇宙在线天文台、‘智眼’卫星等天体物理实验,都真正达到了世界前列,得到了国际认可和大量国际参与。 ”。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变革时期的困惑
历史让人津津乐道,但现实却依然扑朔迷离。 “下一步怎么办”是参与圆桌讨论的五位院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多年来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留学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元宁感觉高能物理已经进入变革的前夜。他感觉就像“我正在攀登一座看不到山顶的山”。
高元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我们气喘吁吁、狼狈地爬上这个平台中国权威物理学家,建立了标准模型。往下看中国权威物理学家,山下郁郁葱葱,碧绿如茵。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等各种研究方向非常丰富,有很多很多同代人如果我们的合作伙伴早点下来的话,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我们平台上还剩下一些问题,比如强子谱,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深入挖掘。”高元宁.解释。
面对“上山”还是“下山”的问题,高远宁的选择是“上山”:“山上云雾缭绕,却蕴藏着暗物质、暗能量等大秘密” ,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
在王一方看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曾经被视为高能物理的重大成就,也成为高能物理面临的重大核心问题。 “标准模型似乎非常成功,但它无法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现象,因此必须有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水平。我们怎么找到它,用什么方法来找到它,采取什么技术路线? ”王一方问道。
呐喊的年轻人
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高能物理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了吗?物理领域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希望不仅是老先生们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人们希望加入到这样的思考和辩论中来,”李体贝说,“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够质疑一切。”
“年轻人还是应该有危机感。”王一方说,“高能物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如果保持现状,有项目,有很多实验。如果我们完成了那些实验,我们或许可以过上好生活,但如果保持现状按照现状,再过20年我们将远远落后于世界。”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入到粒子物理领域,尽可能地开放思维、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和生表示:“粒子物理仍然非常重要,正在取得重大突破。在历史的前夜,这一突破可能是重大实验的突破,也可能是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出现来指明道路。”
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你必须努力工作,并有一些目标来继续努力。”在高元宁看来,科研人员与登山者非常相似。 “简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追求。” “做研究的人,一生结束后,觉得这辈子挺好玩的,搞乱了一些东西,即使犯了错误,回头看也很有趣,不然我们的研究就太辛苦了。” ”
作为圆桌对话的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詹文龙在总结中呼吁:“在学术讨论中,质疑的声音弱于质疑的声音。”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时代,疑惑更多,要做基础研究,探索未来,走没有人走过的路,年轻人必须更加努力。
詹文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