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新书《晨光集》。
杨振宁、翁帆
杨振宁已经96岁高龄,他笑着说翁帆是物理学家,“我希望100岁时能出版一本名叫《黎明集》的书。”
书名《晨光集》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翁帆也表示:“杨先生很喜欢《晨光集》这个名字翁帆是物理学家,因为它‘凝聚了杨先生一生的期盼’。”
杨振宁说:“我确实很幸运,回想小时候,中国贫穷愚昧,回想这些年来几千万中国人用鲜血把中国建设成今天的样子。这两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外交、经济、国防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人口大国能有如此高的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杨振宁青年时期就读于西南联大,后赴美国师从名师,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概念,并被实验证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说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毫不为过。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华人,许多年轻人走上了物理学研究之路。
“海云仓内参”(ID:)注意到,杨振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而且一直关心教育事业,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关心着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2003年底网校头条,杨振宁回到北京定居,此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中国高校任教、讲学,并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推动中外科学交流和人才教育培养进程。
2013年5月,杨振宁来到北大,与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进行了一次跨学科对话。
面对台下的学生们,杨振宁曾谈到自己做科研的一些体会:“我做科研的时候,物理学只有三四个方向,而现在,你们面临的研究方向要多得多。我做科研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找论文题目的时候。这恐怕是所有学科学的人的共同经历,从理解别人的结论,到自己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过渡。……做科研的时候,如果你对自己失望了,这就是你面临的考验,但只要你坚持,就有可能有所成就。”
近年来,杨振宁在多所大学发表学术演讲,2015年3月,他获台湾大学颁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月,澳门大学向杨振宁颁授2014年度名誉博士学位。杨振宁表示,非常荣幸获澳门大学颁授最高荣誉。
2017年2月,杨振宁按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规定,放弃外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自己的“回归”,杨振宁说:“我身体里流淌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脉。”
今年4月,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杭州召开创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杨振宁担任西湖大学理事会名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