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将义务教育推进到素养提升的新阶段,对教学内容建设、方法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矛盾愈演愈烈,着力课堂教学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核心要求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路径。首先,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的必要性,确定探索的价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其次,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探索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策略。以打造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新型教学风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问题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的讨论愈演愈烈。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堂教育效率,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年内涵初中物理趣味题,引发新一轮改革风暴。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基础课,应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兼顾思考与趣味的教学方式,其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是教学创新的有力尝试,或将成为教学模式转型的支点。
1.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问题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 协助实施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对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作出明确阐释,教学指导缺乏方向。新课标明确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四个维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如何让核心素养精神在课堂扎根并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亟待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了“提倡情境教学”“突出问题教学”的方向性建议,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由单一走向多元,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初中物理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客观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是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直观体现。
2.有效平衡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领悟物理知识的本质。传统的讲授结合式教学,教师绝对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初中物理趣味题,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效率低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做中学”、“学以致用”,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重新调整师生角色定位,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情境教学法围绕目标知识设计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构建连续、深入的认知情境,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此外,问题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借助固有的认知经验,积极发现新知识,探索知识,并将知识内化,洞悉物理知识的本质,逐步走向深度学习。可见,问题情境的有效运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突破口”,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大有裨益。
2.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建构的策略
1. 让问题情境变得有趣,唤醒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教学,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声波的概念。教师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目标知识,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例如,教师提前录下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夏日蝉鸣、流水潺潺、风吹沙沙、各种打击乐器的声响等,并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如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大胆推测这些声音是如何形成的吗?鼓励学生利用固有经验进行初步讨论,形成认知冲突,并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深化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探索,如如何利用纸张、尺子、矿泉水瓶等物品发出声音?当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借助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征,从而从特殊事例拓展到一般规律,对物理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借助有趣的问题情境,给初中物理学习赋予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更多主动的学习行为。
2. 启发式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强调理性思维的课程,单纯的知识灌输使学生的思维惰性,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层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构建启发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形成深度思考,突出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以《力》的教学为例,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总结力的概念形成过程,理解力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教师通过知识内容的特点,分析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思维瓶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建构力的概念。例如,设置如下递进式问题链:关于力,你能说出多少个词?你能从物理的角度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力吗?对比大家列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什么?师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对力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列举生活现象,询问思维力的特点。比如现在让学生鼓掌一分钟,说说你的手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里的力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进一步促进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讨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核心知识,加深对力的理解,能够解释一些关于力的简单现象。
3.探究式问题情境,主动探索建构
新课程标准提倡物理教学以科学探究为重点,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围绕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以“物体的浮沉”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下沉和上浮的条件,了解物体可以通过改变浮力或重力的大小来控制,能够利用下沉和上浮的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教师通过建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从而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首先,为学生提供装满水的玻璃瓶和水槽,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首先,将盖上盖子的空玻璃瓶放入水槽,观察玻璃瓶的现象。然后将玻璃瓶装满水盖上盖子再次放入水槽中,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实验观察表中。其次,教师围绕实验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分析玻璃瓶的受力情况?为什么第一次实验中瓶子会浮起来?为什么第二次实验中瓶子会下沉?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瓶子浮在水面上?结合实验现象,思考物体下沉或上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物体的下沉或上浮与物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有没有关系?组织各小组通过实验操作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了解物体下沉或上浮的条件。借助探究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探索过程,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运用生活化问题,将学习付诸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育理念,提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迁移和应用能力。以“汽化与液化”教学为例留学之路,本课知识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蒸发速度快的现象。学生对本节的理解处于熟悉与陌生的模糊层次,对类似的生活现象有所了解,但不能透彻解释其原因。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固有的认知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理解物理知识的深层含义。例如,教师建构如下情境:将少量酒精涂在黑板上,酒精很快变干。围绕情境提问,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激活学生头脑中潜在的认知,为新知识探索铺平道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你知道这些现象中的水到哪里去了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教师不要急于下判断,而是用小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答案。例如,让学生对着干枯的手背吹气,说说感受。让他们摸摸自己的手,看看触觉有没有变化。通过问题引入汽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
结论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深刻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无疑为新课标的实施打开了助力之门,赋予了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更多的可能性,但如何最大程度发挥问题式教学的效率,仍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索。这需要教师大胆尝试,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反思与修正,提高问题式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
[1]苏竹明.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创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J].考试题库与研究,2023(13):87-89.
[2]王乐辉.“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指导,2023(01):36-38.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经常性项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真实问题情境教学策略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批准号:-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