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星号,避免错过每日推送通知!请参阅文章末尾的 gif 了解说明
开幕致辞
分析哲学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把语言研究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指出,哲学的失败是日常语言使用不当的结果。这种错误不在于论证的命题及其逻辑关系,而在于论证所使用的语言。在物理学中,语言的使用也同样重要。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创造专有名词来命名新的自然现象或新的科学概念。好的名字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词语的含义。复杂的现象和困难的概念会因为直观易懂的名字而被人们记住。一些科学术语令人着迷,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名字不好,人们可能会误解或灰心丧气。
创造专有名词时,一个原则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或指出其最重要的特征。当新事物首次出现时,科学家根据当时的理解为其命名。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最初的理解可能不正确,使用的名词容易产生误解。但既然名词已被广泛使用,就不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很常见。
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科学术语大多最早出现在西方语言中。翻译成中文时,准确、通顺很重要。翻译方法只有两种:意译和音译。中文中的科学术语大多采用意译。举几个物理学中的例子,电子()的字面意思是带电粒子,更准确的说是带单位负电荷的基本粒子;中子()是原子核中电中性的粒子;质子()的意思是集中了原子核大部分质量的粒子,但实际上,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的质量非常接近。
音译名词意义不太直观,但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字面解释。有些概念蕴含复杂含义,难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音译更为有效。例如夸克(quark)是英文单词Quark的音译。夸克是组成核子(即中子和质子)的基本粒子。夸克英文原意是海鸥的叫声。物理学家盖尔曼从文学作品中得到灵感,为其命名。按照直译的方式,有些中国物理学家称夸克为“层”,在台湾也有人将其译为“缺陷”,但这些译名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笔者将对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术语进行“择词择句”,仔细研究其含义,探究其背后深刻的物理意义。仔细思考,辨别清楚。有些术语命名得特别恰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或特征。有些术语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偏离了本质,容易被误解。本文首先讨论几个与力、场有关的术语。
- 作者
作者:陈少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力学不一定与力有关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力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变化,现代物理学中,有些被称为力学的学科其实与力无关。
该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与机械或机器有关的东西,后来含义逐渐演变为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本质,派生词为机制。
17世纪,牛顿提出了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以牛顿三大定律为基础的力学后来被称为经典力学()。值得注意的是,牛顿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几乎没有使用过这个词。
经典力学主要研究力、动量、能量以及物体间的关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外力等于其惯性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在经典力学中,力是核心概念,物体所受的力是决定其运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将其转化为力学是合理的。
18 世纪,数学家们发展了分析力学(),它以更基本的数学形式重新描述了经典力学。牛顿定律以等效的数学形式表达——拉格朗日方程和汉密尔顿方程。在分析力学中,力不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心物理量是能量()。
20世纪,量子力学问世后,力的概念被彻底抛弃,量子力学里根本没有经典力学里的力,而是保留了质量、能量、动量等概念。
英文中的“Force”一词与“力”一词在含义上并无直接联系,而现代物理学中许多以力命名的学科中力的概念也已经消失。那么问题来了留学之路,还应该译成“力学”吗?
由于该词义经历了多次历史变化,要找到一个能准确表达其全部含义的中文词并不容易,使用人们习惯的“力学”一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它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分支,指研究运动的原因,特别是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中文翻译为。在很多现代英文文献和教科书中,这个词已经被另一个词取代了。它研究物理系统随时间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在中文文献中,它仍然被译为。例如,电动力学,即研究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学科,就被译为电动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物理系统演变的原因与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译为物理学家之类的单词,值得探讨。
引力不是一种力
不仅量子力学与力无关,20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大成就——广义相对论也指出引力不是力。在物理学史上,引力(或)的含义经历了数次演变。
该词源于拉丁语的重量( ),原意是指地球上物体的引力。后来,牛顿发现,地球上物体的引力和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同一种力,他把这种力称为万有引力(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地球上万物的运动,到宇宙中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得到很好的解释和计算。但是,牛顿并没有解释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引力是一种长程力,即为什么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会存在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新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把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几何曲率,把时空的曲率和其中物质的质量、能量联系起来。所谓引力,并不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遥远的物体产生神秘的长距离作用,而是指这个物体的质量造成了时空的曲率,而另一个物体只是在弯曲的时空中沿着最短的路线运行。在平坦的空间里,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是直线,在弯曲的空间里,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是弯曲的。看上去好像有一种引力(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但实际上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使时空曲率改变物体运动轨迹的效应。
我们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按照经典力学的解释:太阳产生的引力作用于地球,使地球以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然而,广义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太阳巨大的质量导致其周围时空弯曲,地球在弯曲的时空中沿着最短的路线运动,即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因此,产生作用于地球的力的并不是遥远的太阳。引力不是超距作用,而是时空弯曲的必然结果。由于引力不是力物理学家之类的单词,更准确的描述是“吸引作用”。引力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图1:太阳巨大的质量导致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地球沿着弯曲时空中的最短路线即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场是物质的本源
在现代物理学中,力不再处于中心地位,场成为最重要的概念。
第一个提出“场”这个概念的物理学家是法拉第。160多年前,在剑桥大学物理系的演讲厅里,法拉第向公众展示了磁铁周围的磁力线,首次提出了磁场的概念。法拉第使用“场”这个词,是因为他想到了当时农场里的田野。场的英文单词是“Field”。物理学中的场是指空间中每一个坐标点都有一个物理量的值,就像在田地里每一个小坑里播下种子一样。场这个词非常形象,一直被物理学家沿用至今。
19世纪末,麦克斯韦提出了描述电磁场的统一理论,将电和磁紧密联系在一起。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场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从而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被赫兹的实验证实。从此,物理学家们确信电磁场是真实存在的,场的概念成为现代物理学的范式。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引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引力场解释为时空本身的曲率,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指时空曲率中的涟漪,以波的形式从引力源向外传播。一百年后,LIGO天文台证实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20世纪中后期,物理学家从量子力学发展出了量子场论。量子场论认为每一个基本粒子( )都对应一个量子场( Field ),基本粒子是由量子场的激发产生的。换言之,一切物质和相互作用(引力除外)都源于量子场。量子场是量子化的,能量是碎片化的。能量的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就是实验室中观察到的基本粒子。例如,传播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 )是电磁场的一个量子,电磁场被激发产生光子。同样,传播强相互作用的胶子( Gluon )是胶子场的一个量子。不仅限于传播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所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都是由量子场的激发产生的。例如电子场(Field)受激发产生电子,夸克场(Quark Field)受激发产生夸克,等等。
真空并不是真的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名词本身不能反映物理事实的例子——真空。
真空()是指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状态。但根据量子场论,场的存在排除了绝对真空。即使将空间中所有物质除去,量子场仍然存在。由于量子场存在涨落,空间中仍然会存在微小的能量,能量与物质是等价的,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真空。真空态应该看作是物质的基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但能量不为零。
关于作者
陈少豪拥有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和原子分子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并先后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工作,现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从事高性能计算研究。
本文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资助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出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