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与熔化课教学反思第 1 部分
【教学目标】: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认识熔化和熔化的现象
(2) 了解晶体与非晶的区别
(3)理解解链曲线和解链曲线的数学意义
(4)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5)能够借助融融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而难】:
“探究冰与松香的融化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根据实验数据,对推理和熔解曲线进行分析总结,理解其化学意义,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了解晶体的熔化需要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同时吸收热量。 一难。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重点是让中学生懂得观察,难点是让中学生根据图像分析总结熔化与熔化的特点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教案]:
中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和温度的检测方法,为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示范实验用具:铁架、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式:本课以中学生实验和示范实验为主,以多媒体教案辅助教学为手段,将一些在课堂上看不到的现象和实验重新诠释给中学生,让中学生在校学生能更好地看到实验现象并加以总结。 推理,从而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方法: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看演示实验掌握实验方法,最终能够总结实验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采用讨论、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 多种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出熔化和熔化的概念
活动一
(1) 蜡烛点燃后,将蜡烛斜放在空火柴盒的顶部。 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中学生做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蜡烛油,滴到空火柴盒里,冷却后变成蜡块。
(2) 将冰淇淋放入空瓶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一位中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烧瓶里只剩下半杯糖水了。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物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吗? 中学生回答
推理: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中学生完成推理填空,老师板书题目:§2.3熔化与熔化
要巩固的例子
(1) 老师介绍古拉丹东雪山冰雪融化形成黄河源头等例子
(二)中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融现象
(3)中学生观察画面,辨别是融化还是融化现象
2.探索冰与松香的融化特性
投影:活动二
[问一个问题]
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开始融化? 熔化过程中室温如何变化?
[猜测和假设]
(1) 冰在一定湿度下融化,松香在一定湿度下融化? [是/否]
(2) 冰融化时的气温,松香融化时的气温(降低/升高/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和假设,你需要什么设备? 请根据教材第39页的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并与小组讨论。
中学生讨论回答所需实验器材后,班主任指导中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1、如图2-28(b)所示,将松香压碎放入烧瓶中,将温度计插入松香中,记录此时湿度计的读数,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每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计,同时计数并观察松香的状态变化,直至松香完全熔化5分钟后。
2、如图2-28(a)所示,将碎冰放入烧瓶中,在冰中插入一个湿度计,记录温度计的读数,用酒精灯加热,每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分钟。 同时注意烧瓶中冰的状态变化,直至冰融化后5分钟。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班主任指导中学生进行实验分工。 一名中学生看时间,一名中学生看湿度计读数,一名中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及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班主任巡回指导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论证】
实验结束后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班主任根据实验数据指导中学生分别画出图2-29和图2-30中冰和松香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几组中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不同线段的冰和松香是放热还是吸热
熔化和熔化课教学反思第 2 部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熔化和熔化现象。
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熔点的数学意义。
3. 了解晶体和非晶态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4、懂得熔化放热,凝固吸热。
5.理解图像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2)教具
中学生实验,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设备、酒精灯、铁架、石棉网、两个温度计、海浪、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1.新课程介绍
班主任:我们在中学自然知识课上学过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状态不是静止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往往会发生变化,因此物质状态的变化也是一种热现象。
2.开展新课
1.融化和融化
班主任提问:你见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吗?
(中学生回答)
夏天到了,水面上的冰就变成了水; 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低温下变成液态等,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问题:你见过哪些物质从液体变成固体?
(中学生回答)
冬天来了,气温升高,水面的水结冰了; 在鞋厂的铸造车间,工人们将铁水倒入模具中,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坚固的钢坯。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我们刚才讲的冰化成水就是融化,水结冰就是融化。 铁、铝等金属块在低温下制成液态时熔化,将铁水浇铸到型腔中。
此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熔化。
2、中学生实验:观察海浪融化。
(1) 描述实验的实践
将少量结晶物质海波倒入各组的熔化实验装置中。
将搅拌器的玻璃球和湿度计插入试管中的超粉中。 温度计的玻璃球不应接触试管壁和底部,应埋入超粉中。
将试管置于大圆筒底部,将烧瓶放在铁架上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当温度升到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断搅拌,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浪温度,观察海浪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二)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个同事要分工合作。 一个朋友搅拌,一个朋友拿读数观察海博的状态,第三个同事记录温度和状态。 实验中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搅拌,以保证海浪受热均匀。
(3)中学生操作,各组融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 海浪融化曲线分析
(班主任选出一组熔化曲线,请本组小伙伴画在黑板上)
班主任:其他组的曲线好像不完全一样,大致形状如图。 我们将这条曲线分成三段:AB、BC 和 CD。 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这条曲线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浪是什么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答案:海浪在AB段对应的时间段是实心的,温度下降)
(2) 海浪在曲线上的什么点开始融化? (答案:B点)
(3) BC段对应时间段的海浪状态如何? 温度有变化吗? 是不是加热了这段时间的海浪? Bo的体温保持在48°C左右不变。 此时海浪还在加热,即海浪还在放热)
(4) CD段对应的时间段海浪是什么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答案:海浪的状态是液体,海浪已经融化了。继续加热,海浪的温度会下降)
4、熔点
班主任:不仅是海博,还有其他结晶体,比如各种金属、冰、固体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和海博的熔化曲线差不多,只是熔化时的温度不同。 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性——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湿度下完成的,即在晶体熔化过程中体温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 Hypo 的熔点为 48°C。 我们实验中使用的Hybo不是纯的,它的熔点高于48°C。
5. 熔解曲线
班主任:如果让融化的海波冷却,记录液态海波冷却融化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类似右图形状的融化曲线。 请思考并回答:
(1) 德节。 海博处于____状态,____热(填“吸”或“放”),常温。
(2) EF段。 海博的状态是,____热,温度。
(3) FG 部分。 海博的状态是,____热,温度。
班主任:晶体的熔化也是在一定的湿度下进行的。 晶体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晶体的熔点与其熔点相同。
6.中学生习题
(1) 阅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中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 班主任读出一种物质的熔点并进行解释。
班主任:钨的熔点是3140℃。 当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 3140°C。
(中学生模仿班主任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讲解)
(二)中学生回答
①萘在70℃时处于____状态。
②水在-5℃时处于____状态。
③铁、铜、铝在室温下处于____状态。
④ 汞在-30℃时处于____状态。
⑤ 酒精在-100℃时处于____状态。
⑥锡在232℃时呈____态。
⑦中国南方阿尔山夏季气温低至-52.3℃。 我应该使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为什么? (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由于酒精的熔点为-117°C,在-52.3
在℃的情况下,酒精是液体。 水银的熔点为-39℃,当温度高于-39℃时,水银呈固态。 所以水银体温计在夏季的阿尔山很难用。 )
7. 熔化放热和熔化吸热
班主任:下面请听海波结合熔炼实验的独白,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熔点都是48°C,现在我的体温刚好是48°C,请问我是该熔化还是该熔化?只要大家说的对,我就做所以。” 照大家说的做。”
(中学生讨论回答)
48岁
°C 既是次波的熔点又是它的熔点。 这时候海浪是融化还是熔化,要看海浪是放热还是吸热。 当固体海波在室温下达到熔点时,会放热熔化。 当液态海浪在室温到这个温度时,它吸收热量然后融化。 因此,熔化时放出热量,熔化时吸收热量。
8、中学生实验:非晶态的熔化与熔化
班主任:物质既有晶体也有非晶体。 松香、石蜡、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我们现在通过实验研究石蜡的熔化和熔化。
我们用的实验装置就是刚才用的那个,实验步骤完全一样。
(中学生操作、实验)
班主任:请一组在黑板上画出石蜡的熔化和熔化曲线。
从石蜡的熔化和熔化曲线可以看出,非晶的熔化和熔化与晶体不同。 无定形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熔点。 石蜡熔化时放出热量,温度继续升高。 固体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又变成液体。 熔化时吸收热量,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状,再由软变硬变为固态。
三、总结
1、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有显着区别:晶体的熔化和熔化是在一定的湿度下完成的,这个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熔点。 无定形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熔点。 而且无论晶体还是非晶,熔化时放出热量,熔化时吸收热量。 因此,晶体熔化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温度达到熔点,另一种是放热。 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同时吸收热量。
2. 通过以上学习,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冷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 (中学生思考并回答)
冷水混合物中有冰和水,冰和水的物理状态变化有两种可能:二是冰还没有融化,当冰结冰时水温保持在熔点不变融化。 另一种可能是融化还没有完成,水温也应该保持不变。 因此,冷水在热平衡状态下混合,温度为0℃。
(2)人们常说,“雨不凉,雪转寒”。 这句话的真相是什么?
(中学生思考并回答)
当雪融化时,水温保持在0°C,应该释放热量。 雪从空气中散发热量并升温,因此融化时会更冷。
3、南方的夏天比较冷。 为了妥善保存水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可以放热,这样地窖里的温度就不会太低。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可在15℃~40℃下使用。
℃范围内融化或解冻,解冻或解冻时,水温保持恒定。 因此,人们将这些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入水泥中,制成蓄热地板或蓄热墙。 天气热时,颗粒融化,天气寒冷时,又融化成颗粒,可以调节室外体温。
4.作业
1.完成课文后练习。
2. 练习 3、4、5。
(4) 说明
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应该是熔点和熔点、熔化放热和熔化吸热。 建议安排中学生做实验,让中学生充分了解水晶熔炼的特点,并对图像进行仔细、透彻的分析,有助于中学生加深理解,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在于水晶熔化或熔化时,虽然有热量得失,但水温保持不变。 受小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班主任不需要从理论上解释,只要中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实事求是,中学生就能记住这个事实。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是抓好中学生实验。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海波的含量要尽可能高。 第二,加热海浪时,不要用冷水。 冷水先将试管壁附近的海浪融化,中间部分的海浪温度还没有达到48
℃。 三是要及时搅拌,不停顿。 因为海博是粉末状,导热性差,所以实验要不断搅拌才能成功。
4、熔化放热和凝固吸热的教学采用海波独白等拟人化的方法,有趣且启发性强。 班主任不妨试一试。
融化又融化
熔化与熔化课教学反思第 3 部分
教学目标
高中二年级数学熔体和熔体工作表
1、了解熔化现象;
2、知道熔化时放出热量,熔化时吸收热量;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可以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4、查熔点表。
5、通过熔晶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
教学建议
1.引入新类:
方法一:利用教材中的材料。 教材这一段开头就提出:“黑龙江省抚远镇最低气温达-52.3,这么冷的地区,测体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是连接前文和后文的一个问题。 它不仅与上一节提到的湿度计相衔接,而且可以推导出新的教训,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 2: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中导入。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一会儿就变成水,一会儿水就干涸了,变成看不见的水汽,跑得无影无踪。 一个新类由此派生。
2.学习新课程: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该是组织中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目的提高他们的能力。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启发式解释。 班主任在做示范实验,提问,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一部分中学生做“融化海浪(或冰)”的实验,组织另一部分中学生做“融化松香(或凡士林)”的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在熔点处保持不变”的结论;
方法二:科学探究式。 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提出问题,中学生猜测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在熔点处保持不变”的结论; “无定形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
【主题】熔化与熔化
【重点难点分析】在晶体的熔化和熔化实验中,在熔点(或熔点)处不断释放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种现象不容易做到。 为了做到举一反三,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来做。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中学生只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类
方法一: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引入。
问:鲁南1月平均气温低于-30℃,富源镇最低气温超过-52.3℃。 这么冷的地方测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我应该选择哪一个? 羊毛布?
我们学会“融融”。
方法二:介绍生活实例。
中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于是提出问题: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病,一会儿就变成水,一会儿水就干涸了。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物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学习“融融”。
2.学习新课程
因为萘对人体有害,所以教材把熔晶实验换成了海波。 海波在照相器材店和化学品店很容易买到。 买不到海博,手边有萘,也不用让班主任示范。 中学生不应接触萘。 班主任还要注意实验室的通风,尽量减少萘蒸气的吸入。
这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 根据中学的不同情况,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选项一:
如果中学的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中学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中学生分成几个实验组(每组2~3人)。一组)提前。 按照教材第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仪器。
提问:不同物质在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猜测和假设:熔化过程必须加热,因此物质必须吸收热量。 此时,温度还可能继续升高。
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次氯酸钠(甲基氯化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图示选择所需的实验设备。
注意:实验过程中,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种酒精; 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用灯头熄灭(不能用嘴吹); 万一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烫伤了,不要惊慌,立即用面纱遮住。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当温度升至40℃左右时,每人记录温度约1分钟; 在海浪或蜡完全融化后记录4至5次。
分析论证:图2、图3方格纸上的横轴代表湿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 纵轴代表时间,请自己写。 根据表中各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画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性。
解释: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学量(如体温)随另一个数学量(如时间)的变化。 所以它在所有科学中都被普遍使用。
评估:回顾实验,有没有可能出错的地方? 论据是否充分? 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与合作:与朋友交流。 你的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一样吗? 如果不同,如何解释?
写实验报告。
说明:本课程适合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中学生。
熔化与熔化课教学反思第 4 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熔化现象和熔化现象;
2、知道在熔化过程中放出热量,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可以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熔晶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
教学建议
1.引入新类:
方法一:利用教材中的材料。 教材本节开头提出:山东省抚远镇最低气温已达-52.3,如此寒冷地区是否应使用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测温。 这个问题是连接前文和后文的一个问题。 它不仅与上一节提到的温度计有关,还可以推导出新的教训,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 2: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中导入。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一会儿就变成水,一会儿水就干涸了,变成看不见的水汽,跑得无影无踪。 一个新类由此派生。
2.学习新课程: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该是中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目的提高他们的能力。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启发式解释。 班主任在做示范实验,提问,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一部分中学生做海浪(或冰)融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中学生做松香(或凡士林)融化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一直保持在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不再有固液共存。
方法二:科学探究式。 Under the of the class , are , and , and , and write . It is that the heat the , but the at the point. The heat the , and the to drop. There is no solid and state.
教学设计
[ of key and ] In the of , heat is at the point (or point), but the . This is not easy to do. In order to draw , the for are high, and I hope to do it to the . For the and non-, only need to know the of the .
【教学过程】
1. new
1: as a link the past and the .
: The in in is below -30°C, and the in Town is over -52.3°C. I use a or an to in such a cold area? 我应该选择哪一个? 羊毛布?
我们学习。
2: of life .
know the three-state of water, so they raise the : in , the taken out of the will water in a while, and the water will dry up after a while. As the , will solid, and gas. What are the of the of solid, and gas?
We learn to melt and melt.
2. Learn new
is to the human body, the has the with Haibo. Haibo is easy to buy in and . If you can't buy Haibo and have at hand, you don't have to let the class it. not be to . The class also pay to the of the and the of vapor.
The in this class are more to do. to the of , two can be for .
If there are many in the , can be in the to the law of when the solid melts, and the are into (2 to 3 in a group) in . the to the for the in 4-7 on page 50 of the .
Ask a : Is the law of the same for in the from solid to ?
Guess and : The must be , so the must heat. At this time, the may also to rise.
and the : the of wax and hypo ( ).
Refer to the to the .
Note: the , it is to use the lamp to ; when the lamp is used up, it must be with the lamp cap (do not blow with your mouth); in case the burns on the table, do not panic, Cover with a veil.
The class the and of the . In to the of the , how to group, how to the work, what to , what to , how to draw , etc., have never used lamps, we must also pay great to to how to light and the lamps, What to do if is on the table and burns on it. The head a few f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