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伽利略发现钟摆的故事。
伽利略(1567—1642)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科学家。传说1581年,当时还是学生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大教堂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做弥撒,他看着教堂的吊灯在风中摆动,便以自己的脉搏为参照,测出了摆动的频率。他发现吊灯摆动幅度越大,速度越快;摆动幅度越小,速度越慢,但一趟往返的时间却保持不变。他回到家,用绳子绑住一个铁球,高高吊起。他把铁球拉到一定高度后松手,铁球便画出一条弧线,回到另一边同样的高度。铁球被拉到不同的高度时,速度是不一样的,但一趟往返的时间却总是一样的。他仔细研究,发现了单摆的原理:单摆的运动周期T正比于单摆长度L的平方根,即:
▲伽利略
▲比萨大教堂的吊灯
伽利略还发现,钟摆的运动周期与钟摆的重量无关。他进一步提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高处落下,会同时到达地面。后人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可能并不准确。当时的测量方法非常落后,连“秒”的定义都没有,很难准确测量出重物从高处落下所需要的时间。他应该做过斜坡实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滚下斜坡,从而验证这个理论。
▲伽利略的斜率实验
▲科学中心的斜坡实验
这一理论也可以通过蛇形摆得到证明:把一系列重量相同但长度不同的摆锤挂在一起,让它们同时运动,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运动周期的差异。
▲蛇形摆锤
晚年的伽利略因宣扬日心说而被罗马天主教会判处终身监禁,不准再进行天文实验。他重新研究钟摆理论,并与儿子一起设计制作了摆钟。然而此时他已近乎失明,摆钟最终未能成功。
▲伽利略设计的摆钟
伽利略曾说过:“在科学面前,权威毫无价值,事实至上。”这一务实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
第一个制作出摆钟的人是惠更斯(1629-1695)。惠更斯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镇莱顿,父亲是一位外交官,还能写诗作曲。惠更斯在父亲的亲身教育下长大,后来进入莱顿大学学习法律和数学贝语网校,他原本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外交官,但因为时局变化,父亲被解雇,他转而从事科学工作。
▲惠更斯
惠更斯在光学、力学、天文学和计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光学方面,他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在力学方面,他发现了离心力。在天文学方面,他发现了金星光环,并首次提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下图是惠更斯设计的摆钟。这种设计与伽利略的设计不同,它使用重物来补充因摩擦而损失的能量。这种设计由惠更斯和他的搭档所罗门·科斯特(1620-1659)成功制造。这是第一台利用钟摆的简谐运动来报时的钟。直到今天,摆钟基本上都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惠更斯设计的摆钟
▲现代摆钟的设计
惠更斯还建立了秒的概念:一个0.99米长的钟摆的振动周期为一秒。
伽利略死后的第二年,艾萨克·牛顿(1643-1727)出生。牛顿的三大发现众所周知:万有引力、光学、微积分。他还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他把几个钟摆挂在一起,拉动最左边的钟摆,这个钟摆的动量会依次传递给旁边的钟摆,最后最右边的钟摆就会跳起来。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导出单摆运动周期的计算公式:
这里的g是地球引力,请注意这个“g”,牛顿虽然推导出了万有引力,但却无法计算出这个“g”的值,因此当时人们就用钟摆的长度和运动周期来估算。
1672年,法国科学家让·里歇(Jean ,1630-1696)将摆钟带到南美洲的卡宴,发现摆钟比在巴黎慢了2分18秒。惠更斯认为,这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引力较大所致。巴黎的纬度是北纬49度,与哈尔滨差不多;卡宴则在北纬5度。牛顿在《数学原理》一书中进行了更详细的计算,他认为赤道附近引力强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赤道附近引力较大,南北极附近引力也较大。
▲让·里尔和他的天文观测仪器
▲Rilch 观察钟摆周期的两个地点
到了19世纪,摆钟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英国科学家想出了用钟摆来测量全球重力的主意,他们在伦敦、格陵兰和新德里进行了观测。
▲英国科学家在新德里测量地球引力
法国科学家伯纳德·傅科(Jean Léon,1819-1868)有一个更有趣的想法:用钟摆测量地球的自转。傅科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曾就读于医学院,但中途退学,回国做自己的研究。他认为钟摆可以一点一点地积累时间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故事,从而测量地球的自转。1851年,他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制作了一个精密钟摆,并准确地记录下了一个物理现象:随着地球的转动,钟摆会不断改变摆动的方向。这就是著名的傅科摆()。
▲福柯
随后,福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巴黎天文台台长弗朗索瓦·让·阿拉戈(François Jean Arago,1786-1853)。阿拉戈曾主持测量巴黎子午线,也就是所谓的玫瑰线,这条线正好把法国一分为二。线上有卢浮宫、圣叙尔比斯大教堂等著名建筑,据说还有些神秘、超自然的东西。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提到过它,在电影《达芬奇密码》中更是夸张。1884年,在世界子午线会议上,法国提议以这条线为本初子午线,但支持的人并不多。最后,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被定为本初子午线。巴黎子午线经度为东经2°20′14.03″。 1994年,法国为纪念阿拉贡,在巴黎玫瑰线沿线埋设了121块刻有“阿拉贡”字样的铜牌,这里已成为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
阿拉贡支持傅科的想法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故事,在巴黎天文台建造了11米高的钟摆。1855年,巴黎举办了世博会,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傅科在巴黎先贤祠建造了67米高的钟摆。人们蜂拥而至,惊叹不已。这只钟摆至今仍是巴黎的热门旅游景点。
▲福柯(中间站立者)前往法国
天文台台长演示傅科摆
▲法国巴黎先贤祠内的傅科摆
福柯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
其中,TE为摆锤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a为所在地的纬度。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度。因此,摆锤旋转一周大约需要60小时。广东科学中心里有一台傅科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参观一下。
▲实验与发现博物馆里的傅科摆
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1923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测量出美国的重力场,当时使用的技术还是钟摆。20世纪末,科学家测量了整个地球的重力场,这次用的是人造卫星。今天我们精确知道,地球南北直径为12713公里,东西直径为12756公里,牛顿的估算是正确的。
▲左右滑动查看
▲地球引力场
读者可能会问,除了钟表,钟摆还能做什么?从机械角度来看,钟摆工作效率很高,可以提供平衡,因此它有很多应用。以下是三个例子:
(1)塞尔维亚工程师ć发明了一种钟摆式手动水泵。这种水泵利用钟摆的重复运动,只需按一下,就能多次抽水。它的效率是普通手动水泵的两到三倍。它特别适合需要手动抽水的地方。
▲塞尔维亚工程师
ć 摆动式手动水泵
(2)宝马的摆式减震器。这种减震器能把汽车在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转换成扭力弹簧的震动,从而减轻对发动机的冲击。
▲宝马的摆式减震器
(3)台北101大楼的摆锤式防震装置。大楼第91层悬挂着一个三层楼高的摆锤。当发生地震或强台风时,大楼摇晃的能量会被摆锤吸收。
▲台北101的摆锤式减震器
另外,人体的行走可以看作是一个倒立摆,或者是一个倒立双摆,可以说,摆无处不在。
关注抖音,看杜院士讲解“钟摆”的科学
撰文 | 杜如旭
布局 | 廖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