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一的科目中,物理绝对是难度提升最多的。在重理轻文的环境,加上初中难度过于简单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之前都会学习理科,但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科学思维不足留学之路,不得不弃理攻文科,选择错位竞争。
作为文理选拔的重点学科,物理的难度呈现两个维度的两极分化,一是初中与高中难度的差异,二是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虽然声、光、热、电等初中物理都有涉及,但难度过于肤浅,尤其是力与运动被大大弱化。本来应该与高一的知识点衔接,却形成了极其明显的陡坡。
初中阶段很多孩子追求分数至上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缺乏思维的拓展,导致大量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成绩很差。真正思维能力优秀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无法脱颖而出。进入高中之后,随着各科难度加大、差异化加大,思维能力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高一物理的知识点很简单,力、运动,但是通过套路模式训练很难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不好很难的原因。能学的真的会,不会的真的不会。这一点在物理上比数学更明显。
高一物理可以看作是初中数学的生活化应用,如果能通过初中数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好高一物理就会水到渠成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非常省心,否则就很难学好。
高一物理力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可以分解为两个模块:力的分析和物体运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不同的力的分析,在力的分析下进行物体运动的分析和计算。力的分析会用到坐标系、三角函数等数学工具,而物体运动是一个分段函数。
以最常见的力学模型为例,有一个三角形斜面固定在一个推块上,你用力推一会儿,然后松开,请问松开后物体移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模型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包括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有推力的向上运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推力撤去后受力的变化、速度降为0所需的时间和长度、速度降为零后向下运动的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