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喜悦 (美) 理查德·费曼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费曼是科学界的“大腕”,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原子弹研究项目组,参与秘密原子弹计划“曼哈顿计划”,后来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因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生弗里曼·戴森说,在遇到费曼之前,他也发表过不少数学论文,但遇到费曼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卖弄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的科学家并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论文,而是孜孜不倦地通过重建物理学来理解大自然的工作机制。强大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着他。戴森与费曼相识一周后,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描述费曼:“一半是天才,一半是滑稽的演员。”
费曼一生致力于探索自然规律,也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打鼓、恶作剧。讲述费曼趣闻轶事的书籍中最受欢迎的是《别开玩笑了网校头条,费曼先生》,《发现的喜悦》可以作为补充。《发现的喜悦》收录了费曼的13篇采访和演讲,包括他童年的故事、原子弹研究的传奇故事、未来计算机的预言,反映了一个自由、有趣、诚实、独立的人,勇于质疑和探索真理。
费曼为什么会成为费曼?和他古怪的父亲分不开。在他出生前,父亲就说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科学家。其实,他的父亲只是个制服推销员,但是他很喜欢读科普书。费曼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山里散步。别的父母会教孩子很多鸟的名字,但费曼的父亲却说:“即使你知道用世界语言怎么称呼一只鸟,其实你对它一无所知。”他的父亲教他观察美国物理学家说,告诉他“知道一个概念”和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他的父亲指导他去观察那些枯死的树桩。森林里生长的小昆虫、菌类让他看到了物质不断的转化。他的父亲经常让费曼坐在他的腿上,给他看报纸上的图片,说“这个人站着,其他人都在看着他。” 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肩章。”我父亲说,有些人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的头衔和职位,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我父亲的人生观是深刻的,费曼深受其影响。费曼被认为是科学界的顽童,一生热衷于探索世界。即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他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奖励,那就是发现的喜悦和看到人们引用他的研究成果。他不追求荣誉地位,只追求发现的喜悦。他在高中时就被选入学术组织,后来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但他退出了这些组织。他认为这些地方忙着开会,不是讨论科学,而是挑选谁有资格进来。没有真正的意义。
费曼在大学任教多年,他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善于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他认为最好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教育理念,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去教。对不同的孩子,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他说,他和父亲之间的自由交流激发了他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作为父亲,他也喜欢和儿子说话。他会在看到世界上有趣的东西时,编一些关于小人物冒险的故事:一个小人物掉进了一个山洞里,风不停地吹进吹出,进去的风是冷的,出来的风是热的。其实,这是关于狗鼻子的故事。费曼用这种方法教儿子生物,但他的女儿不买账,她不喜欢听小人物的故事,而是想听书上的故事,而且她想一遍又一遍地听。
他希望教会下一代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会他们用好奇心、开放的心态、怀疑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界。费曼以一首诗作为演讲的开场白:“一只蜈蚣很高兴,直到一只蟾蜍开玩笑说哪只脚先走,哪只脚后走。蜈蚣很困惑,他怎么也想不通,最后焦躁不安美国物理学家说,掉进了沟里,不知道先走哪条腿才能逃生。”费曼幽默地说,我一生都在从事科学工作,我知道科学是什么,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不能告诉你科学是什么,就像问一只蜈蚣哪只脚先走,哪只脚后走一样。在赢得一片笑声后,费曼认真地给出了自己对科学的思考:科学是什么?就是细心的观察。科学知识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东西。科学也是理性的思考。
质疑权威、提出问题是费曼灵魂深处的本能,他谈到自己年轻时参与原子弹的研制。 当时的大科学家玻尔特意把他叫来一起讨论问题,因为玻尔发现“只有这个年轻人不怕我”。费曼在讨论问题时只想到科学,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是科学界的权威。正是因为费曼眼里只有科学,不怕权威,他才被选中参加1986年“挑战号”的调查。他的确简洁直接地揭露了官僚主义的无知。当时,费曼做了著名的O形圈演示实验,只用了一杯冰水和一个橡胶圈,并在国会向公众展示。揭示了挑战者号坠毁的根本原因——橡胶在低温下会失去弹性。两年后,费曼以69岁的高龄去世。他去世的第二天,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10层图书馆的顶层挂上了横幅。横幅上写着:“我们爱你,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