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指定区域。
经过90天的太空工作,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终于完成任务返回祖国。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021年9月17日,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太空旅行、太空生活不再是外国人的专利,自由往返宇宙与地球之间的技术已逐渐成熟,中国人和中国航天事业终于迎来了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就在大家为三位航天员感到骄傲、为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而欢呼之时,一条题为“今天是航天员刘伯明的生日”的微博悄然走红。
原来,今天不仅是神舟十二号安全返回的日子,也是奋战过两次航天任务的老兵刘伯明的生日。
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他微笑着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祝福,这个生日对我来说将是一个难忘的生日!”
刘伯明
看着这样平和温和的笑容,听着这样轻松温和的语气,谁会想到,13年前,刘伯明第一次和另外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时,却遇到了巨大的危险。
当他们执行出舱任务,在太空向大家展示国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那次惊天动地的出舱行动,他们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危险,又是如何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一揭晓。
01 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各种大事接踵而至,举国上下陷入高度紧张状态。
当年秋季9月2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七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也是中国“三步走”航天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的关键环节,航天员要完成包括空间出舱活动、小行星伴星飞行等多项任务,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有人曾总结神舟七号执行任务的特点,认为这次任务技术跨度大、参与系统多、执行风险高、实施难度大,需要航天员有超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失败。
期望越大,压力越大。
作为这次任务的执行者,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全国人民的辛苦就会付诸东流,自己也会身陷危险之中。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
但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然祖国和人民赋予了他们使命,不管多艰难、多难,他们都必须赶上来。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火箭点火,神舟七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号飞船完成变轨,进入高度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
这标志着整个飞行过程最为艰难的部分——出舱活动即将开始。
02 危险的机舱出口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的首次尝试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休息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穿上厚重的舱外服,做出舱活动的最后准备。
然而意外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就在航天员们激动地伸出双手的那一刻,事先排练好的舱门并没有出现。厚重的舱门仿佛重达千斤,翟志刚和刘伯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却没能让舱门松动半分。
这一刻,三名宇航员心中一颤,一时间无数的猜测涌入他们的脑海,但却没有一个让他们安心。
我们该怎么办?坚持还是放弃?如果坚持,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如果放弃,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看,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
虽然心中闪过无数念头,但直播中看到的,依然是平静而自信的动作。
当两人合力再次向着舱门拉去的时候,原本没有任何缝隙的舱门终于打开了一个巴掌大小的小缝隙。
然而,还没等两人迈出下一步,那道小小的缝隙便像是有意识一样快速的闭合了起来,浇灭了宇航员们离开舱体的希望。
这次任务难道要以失败告终?他们又将如何面对地面上等待的同胞?
他们又怎么舍得让这个划时代的使命胎死腹中呢?
经过再三考虑,翟志刚和刘伯明决定先休息一会儿,稍后再试。
稍事休息之后,刘伯明直接递给了翟志刚一根撬棍,谁也没有想到,在这艘凝聚着华夏最先进科技的飞船上,仅仅用一根普通的撬棍,就能打开舱门。
(后来的调查发现,这完全是因为压力的原因,因为机舱内的空气没有完全排完,导致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所以舱口无法打开。)
我想,三位宇航员回忆起这次打开飞船的经历,心里一定既害怕又好笑。
然而危机并没有随着舱门打开而结束,反而呈指数级升级。
当他们打开机舱门准备离开时,一声刺耳的火警警报突然响起。
三位宇航员原本还未安稳的心又提了起来,如果设备出了问题,万一撬棍和舱门摩擦产生火花,那么不但舱内活动会受到影响,整个轨道舱都有可能爆炸神舟七号的首次尝试是,他们也有可能在世人的眼前从太空中消失。
一时间,宇宙之中、地面之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恐惧之中。
当时在舱内的景海鹏在警报响起的瞬间,立即展开调查。舱外两位战友的生命,他自己的生命,整个中国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不能慌,也不敢慌。
与此同时,舱外的翟志刚与刘伯明也达成共识,这一刻的荣耀,哪怕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
03 安全脱险,国旗飘扬
地面指挥中心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只能通过遥控屏幕密切关注并为三人默默祈祷。
他们听到的刘伯明和翟志刚的对话是这样的:
不到30字的对话,决定了中国整个航天事业的命运网校头条,也决定了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亲人的命运。
那一刻,不可能说他们不害怕,但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倔强与勇敢,让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他们临时改变了出舱取固体物质制作实验舱的程序,直接把出舱展示五星红旗作为第一步。
当翟志刚走出船舱,向大家挥手打招呼的时候: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经出舱,感觉良好!”
“神舟七号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致以问候!”
当他在太空中挥舞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时,他向全世界致意。
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无数人欢呼,无数人流泪。经过这么多年的等待和坚持,那面属于中国的国旗终于在太空中飘扬,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最美的中国红。
刘伯明返回地面接受采访时说:“神舟七号的使命就是出舱,完成任务就算成功完成了任务,至于能不能回来,个人的生死和国家事业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
“死,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但愿意为泰山之重而死的人却很少。
经历了离舱危险后,翟志刚和刘伯明两人安全返回舱内,那场牵动大家心弦的火警经过仔细排查,确认是一场虚惊。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指定区域,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此次航天之旅,中国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小行星伴行、航天员与指挥中心通信等多项任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和三位航天员的冷静和勇气有很大关系。
如果他们稍微胆怯或犹豫一点,神舟七号任务的结果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会被推迟几年。
可以说,这是一次天地之间的双向旅程,是航天员与国心的完美统一。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的航天工程才能突飞猛进,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伯明回忆说,他们当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就是想把五星红旗亮出来,证明我们来过这里!”
是啊,人们为了说一句“我们来过这里”付出了多少努力与牺牲;为了证明“我们来过这里”流了多少汗水与泪水。
我想,当五星红旗自由地飘扬在天空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欣喜的!
结束语:向太空英雄致敬
从2003年“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遨游21小时,到2021年中国空间站在太空建成,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了为期90天的“太空之旅”。
杨利伟
在这漫长而快速的十八年里,我们亲眼目睹了航天人从青春到白发,又从白发回到青春的过程。
一批又一批航天人逐渐老去,新一代航天人不断崛起。
中国航天事业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行,续写新篇章!
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不管我们谁执行这个任务,都是代表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个梦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步骤和操作,如何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个任务。”
我想,这是每一位航天员、每一位航天工作者内心最真挚的话,他们在为民族的千年航天梦想而奋斗,在为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托付而奋斗。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我们的航天英雄们致敬,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