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物理生活】又来啦。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1773—1829),英国物理学家,光波动说的创始人之一贝语网校,是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闻名于世,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和潮汐说,著述颇丰,有《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教程》、《自然哲学讲义》等。
传
托马斯·杨于1773年6月13日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米尔沃顿的一个富裕的贵格会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物理学家测量长度,他的天才从小就显露出来。一个真正的神童。
杨百翰2岁学会读书;4岁就能背诵英文名著和拉丁诗歌;9岁开始制造一些物理仪器;几年后,他又学习了微积分,制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14岁之前,他已掌握了10余种语言;21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3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6岁提出自己的理论,这是杨百翰第一次在理论研究领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1829年,他轰轰烈烈的一生结束了,享年56岁,当时他还在编纂一本埃及语字典。
主要贡献
杨氏双缝实验
托马斯·杨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对光学,特别是光的波动性的研究。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物理学家测量长度,证明了光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牛顿()想象的光粒子,这项实验被评为“物理学中最美丽的实验”之一。20世纪初,物理学家将杨氏双缝实验结果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推广到所有粒子。
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衡量物体的弹性。1807年,杨对“材料的弹性模量”作出了如下定义:“同种材料的圆柱体在其底面所受的压力与一定压缩程度下所受的重量之比,等于材料的长度与长度缩短量的比值。”如果把这里的圆柱理解为圆柱体单位底面积的重量,那么这个定义就是常用的杨氏弹性模量。他认识到剪切是一种弹性变形,称之为横向推力,并注意到材料对剪切的抵抗力不同于其对拉伸或压缩的抵抗力,但他并没有引入不同的刚度模量来表示材料对剪切的抵抗力。杨氏模量的引入曾被英国力学家AEH洛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杨氏是分析弹性体冲击效应的先驱,他指出当杆受到轴向冲击、梁受到横向冲击时,可以从能量分析中得到定量结果。他还研究了材料的扭转、偏心拉伸和压缩等。在工程方面,他提出了船舶制造中船体强度的分析方法。杨氏在医学方面研究血液流动,并首次用力学方法推导出脉搏波传播速度的公式。
托马斯·杨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他的一生只有 56 年,但却极其丰富和精彩。对于一个一生如此充满热情的天才,我们几乎可以说,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没有被浪费。
文:石雅然
排版:沈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