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 8 章第 3 节摩擦
教学设计
第三节 摩擦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摩擦。
2.基于两力平衡的原理,可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力。
滑动摩擦。
3.体验研究与滑动摩擦大小有关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并能描述滑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大小之间的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4.了解生产生活中摩擦的利用与防止,能正确说出如何增加或减少摩擦
方法。
主要困难
学习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及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学习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独立的实验研究。
学习过程:
1. 新课程介绍
通过复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来介绍新课。
2. 新获奖
活动一:感知摩擦
让学生通过以下两个实验来体验摩擦力:
实验一:让学生将手掌放在桌子上,并向前滑动,体验桌子对手部运动的影响。
要求学生分组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摩擦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力。
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
摩擦。滑动摩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简单介绍一下静摩擦力。
活动 2:测量滑动摩擦的大小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无法直接测量的,若被测物体处于水平方向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若干个平衡的力,即拉力和滑动力。
摩擦力平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初中物理摩擦力课件,即可知道物体的滑动摩擦力。
摩擦量。
进行实验时,将一块木块放在一块水平的长木板上,然后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使其沿长木板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活动 3:探索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问题: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你在生活中有这方面的经历吗?
它受支持吗?
假设:学生认为推桌子比推讲台容易,他们推测滑动摩擦可能与
有人认为,在冰上行走比在普通道路上行走更困难,有人推测滑动摩擦可能是
和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推测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测滑动摩擦可能和接触面有关。
该区域的大小...
小组讨论:
当研究一个可能同时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物理量时,应采用什么方法?
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
(1)每组学生报告他们计划进行的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安排各自的实验任务。
比较一下:谁的实验更好?
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讨论: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反馈,并说明原因。各小组展示实验数据,思考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试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查看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度,
接触表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有关,接触面上的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表面积的大小无关。
想一想:你从探索中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答?
活动四:辩论: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学生自由辩论,
两分钟,老师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摩擦让人喜忧参半!对于有益的摩擦,
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必须想办法增加它,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必须想办法减少它。)
让我们谈谈:如何增加和减少摩擦
1.增加有益摩擦
老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情况下,摩擦是有利的,请给我们讲讲。
摩擦的好处。(学生回答)
2.减少有害摩擦
老师:武力并不总是有益的。在某些情况下,武力是有害的。我们必须设法减少武力。
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有害摩擦?(学生讨论回答)
3. 总结
你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决?
(四)巩固练习
1. 当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5N的力匀速拉动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大的?
2.若用10N的力在同一水平面上拉动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它有多大?
3.如果我用2N的力拉,但它不动,还存在摩擦力吗?
4. 研究自行车的摩擦力
讨论:摩擦存在于何处?哪些部分是有益的?哪些部分是有害的?如何增加有益摩擦,减少有害摩擦?
摩擦?
(五)板书
第三节 摩擦
1. 摩擦 滑动摩擦 相互接触 相对运动
静摩擦 相互接触 相对运动趋势
2. 测量滑动摩擦的大小
3、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接触表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越大。
力量越大
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越大。
力量越大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摩擦教学的反思
摩擦力课是一节概念课,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摩擦现象无处不在。
学生们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却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学生们还能应付摩擦现象初中物理摩擦力课件,但是当难度稍微增加时,他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因此对摩擦力概念的深入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应对困难的练习。
教学极其重要。
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相对运动或
当物体沿某一方向运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力会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重点是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已经向学生解释了摩擦的概念。
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但教科书和教材中没有提到“相对运动”。
具体分析后发现,教师对这一点的理解和教学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们理解的“相对运动”是受到力的物体相对于施加力的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是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机械运动,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
它不一定能阻止物体移动。例如,如果你把
当皮带输送机启动时,皮带就会对沙袋产生摩擦力。
施加摩擦力的物体就是受力的物体,沙袋由于惯性,必须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
状态下,以腰带为参照,沙袋会“相对”向后移动,所以此时,
摩擦方向向前,使沙袋和皮带一起运动。
当沙袋和皮带一起移动时,就促进了物体的“运动”。
进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二者相对静止,由于不存在“相对
运动”,摩擦存在的条件消失,摩擦力随之消失;当皮带
减速时,沙袋相对皮带由于惯性仍保持高速向前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沙袋有向前的“相对运动”,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是
此后,摩擦力开始起到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例如,当人们走路时
当人脚以路面为参考向后推时,人脚相对于地面向后移动。
地面对人的脚施加向前方向的摩擦力,阻碍其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是反向发生的,路面对人们鞋底的摩擦力影响着人体的“运动”。
如果没有摩擦力,鞋子就会向后滑动,无法向前移动。
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于施加力的物体)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摩擦力
其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以往学生也了解到,物体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的“运动”是不同的。
但确切的区别尚不清楚,原因是教学
老师没有给学生解释“相对运动”是“相对于”谁的运动叫相对运动。
当然,学生自己并不理解相对运动的指称,所以只是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概念关键点不清晰,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导致解题效果不佳。
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对症下药,使教学取得实效。
八年级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分析
1、八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但仍处于学习阶段。
他们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力好,因此初中阶段是学习各种学科的时期。
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
然而,八年级学生也存在以下不良特征:
学习自主性差,对老师依赖性强,不讲解就听不懂,讲解后才能听懂,学习兴趣缺乏,尤其是
物理方面;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太懒,上课前懒得做任何事
预习了,课后却懒得练习,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得不到提高,而且两极分化严重。
2.四类课程总体情况
我教八年级1、2、3、4班的物理。总体来说,1班的成绩最好,2班和4班的成绩较差。
三班成绩最差。
3. 需要改进的情况
首先,你要正确认识你的学生,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其次,要尽量降低物理教学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
第三,要以全班同学为关注焦点,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四、未来教学目标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尽可能的进步。
效果分析
本课从学生对生活中摩擦的认识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留学之路,基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
这个班所有学生都能参加活动,说明教育要面向
全员要求,使班上所有学生都能学习知识,增加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习
由于学生对物理比较陌生,很少接触实验,而这门课涉及很多实验操作,因此学生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读数不准确,因此不太容易研究。
学生已经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比较全面。
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复习,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的思维发散了,效果更好。
《摩擦力》课教材分析
1、《摩擦力》为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九年级第13章第三节的内容,共1学时。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摩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力、重力和二力平衡是另一种重要的力,它们为以后学习力奠定了基础。
本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方法,为以后的探索奠定基础。
本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涉及“什么因素”和“如何增加和减少摩擦”,即摩擦
摩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估练习
在“探索哪些因素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测:
思考:
A.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D、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实验由一条水平的长粗糙桌子、一个带钩的矩形木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组成。
可供使用。
(1)小方用弹簧测力计以恒定的速度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做了三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速度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更快 1.8
2 慢 1.8
3 较慢 1.8
表中数据可以验证假设(填写序号)。如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那么实验要注意保持
积木和桌面之间的不变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2)上述装置也能验证假设C,结果应该是滑动摩擦力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尺寸
(填“是”或“否”)。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以恒定速度水平拉动,因为
因为这。
8.3 摩擦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关于摩擦的教学目标是:
1.能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摩擦。
2.基于两力平衡的原理,可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力。
滑动摩擦。
3.体验研究与滑动摩擦大小有关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并能描述滑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大小之间的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4.了解生产生活中摩擦的利用与防止,能正确说出如何增加或减少摩擦
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
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及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独立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