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竞赛生来说,今年最大的变化无疑是强基计划政策取代了原来的自主招生。
这导致所有竞赛生的升学路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可能最后还是会有原有的一批学生被录取,但规划需要相应调整以符合政策。
我们不再讨论兴趣和热情的问题,讲座中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当下的政策以及竞争的出路,从而有更清晰的目标以及如何规划。
◆ ◆ ◆新政策下物理竞赛的未来
物理竞赛目前只有两种优惠政策,一是进入国家集训队,直接录取;二是在全国总决赛中夺得金牌或银牌,入围强基计划。
物理竞赛省赛为复赛,在复赛中决出省赛一等奖,获得省赛一等奖的前几名选手组成省赛代表队参加全国总决赛(简称“全国总决赛”)初中物理培训收获,在全国总决赛中决出金、银、铜牌。全国总决赛将颁发金牌100枚左右、银牌120枚左右,获得金牌的前50名选手将进入国家集训队。
◆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北大
进入前50名的选手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还可以推荐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可能会更加关注。
数学、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所以很多学生直接选择相应的专业,也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工科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力学等。
从2020级物理集训队的录取情况来看,几乎有三分之二考入了物理专业,另一半则选择了北大元培、清华大学的姚班、智班、乾班。
◆金牌、银牌:精选强基
强基础计划入围方式有两种,一是按高考成绩入围,二是按金牌或银牌成绩入围。
从目前各省市公布的强基录取分数线(理科)来看,北大、清华的强基线与高考原始分数线的差距仅在10至15分左右,仅有少数省份达到20分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拿金牌、银牌,想考北大、清华,那么高考至少要考到670、680才能入围。有的省份可能要求高一些,竞赛和综合都很好的学生确实有,但其实并不多。更多的竞赛生考虑拿个金牌、银牌、高考考到一本线才能入围。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金牌、银牌得主才可以破格录取,这是对所有实力雄厚高校的“一刀切”要求,并不只针对北大、清华。
入围不代表被录取,所有入围学生需按照【高考成绩85分+学校考试成绩15分】重新计算【综合成绩】,并根据综合成绩确定录取结果。
对高考成绩入围的学生,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直至满员。
金牌、银牌特招生不受名额限制,不占用原始分数入围生源的录取名额,但其[综合成绩]须达到原始分数入围生源的最低[综合成绩]才可录取。
今年入选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的学生几乎全部享受到了学校考试成绩按满分15分计算的优惠,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高考成绩太差而最终未能被录取。
以四川为例,北大强基计划录取的优秀学生最低高考分数要求为652分;清华强基计划录取的优秀学生最低高考分数要求为639分。作为参考,河北的上述要求分别为:北大659分、清华644分;广东分别为642分和626分,可以说差不多。
就算拿金牌、银牌,高考也得有640分,甚至650分以上才稳妥,否则全是运气。
可以说,在现行政策下:第一,省一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优惠;第二,录取分数线降到一本线也没有什么优惠。
其实从19届开始,省一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19届自招政策下,省一最高优惠20分。20届强基政策下,省一没有实质性的优惠。所以别相信还有人忽悠你报省一,没用的。
从政策角度看网校头条,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要求更高,如果选择参赛,至少要能进省队,有拿金银牌的实力,否则就是玩玩而已。就算拿了金银牌,除非进集训队,否则高考也不能考得太差,实际的优惠可能只有50分左右。
◆ ◆ ◆参加物理竞赛的目的是什么?
兴趣固然是重要方面,但任何参赛者都必须意识到,严肃的比赛不是随便一趟,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承担一定的风险。
兴趣爱好种类繁多,但有些兴趣爱好非常昂贵,即便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和对学生未来的影响都很大。
如果你真正热爱一门学科并考入一所好大学,那么走得更远比走得更快更重要。
只是玩玩是一回事,但如果你决心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比赛,那么目标就是获得金牌或银牌。
我经常碰到一些家长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第一个疑问就是,学习竞赛能提高高考物理吗?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学过竞赛,但是已经学完了高中物理,也想通过学习竞赛,进一步巩固自己高考物理的优势。
需要明确的是,物理竞赛对高考物理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考虑到投入产出比,这点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方面,比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高考物理还有进步空间,为什么不直接解决高考物理中的电学实验、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等薄弱环节呢?如果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短板,那么就应该把同样的时间投入到其他需要提高的学科上。
另一方面,物理竞赛的思维方式和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区别。高考物理的模型更简单、更基础、更规范。物理竞赛的知识量比高考大得多,更注重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指望通过物理竞赛来提高高中物理,不能说是走错了方向,但至少是走了很长的路。
一些家长和学生也认为,学物理竞赛对校内强基会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清华、北大的校内强基对物理的要求比高考高很多,很多都会涉及到竞赛的内容,学了总比没学好。
确实,清华北大强基础校考的物理科目比高考要难,也考到了竞赛的知识点,但难度和深度与竞赛要求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可以说只是一点点入门级的知识点而已。
竞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光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而强基础考试中的物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是否能简单运用。
如果选手拿到金牌或银牌,就可以免除校考,破格选拔后拿满分。如果没有拿到银牌,那么在离队后参加强基础校考、北大、清华的夏令营或冬令营考试,就会有很大优势。这是附带的,能不能被选中还是个问题。但如果为了在校考中取得优势而花大力气备战比赛,那就真的太过分了。
从功利意义上来说,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拿金牌或者银牌,即使最后没拿银牌,在刚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也应该以金牌或者银牌为目标,全力以赴。至于强基础校考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可以利用寒暑假好好补习一下。
要想真正走上竞赛这条路,除了天赋和兴趣之外,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从竞赛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有的学生在真正参加竞赛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或者在瓶颈期停留了很长时间,感到非常迷茫,最后放弃了。
物理竞赛,甚至大学物理专业,都要求学生对物理有一定的“理解力”,有的学生无法理解物理的思维方式,老师讲解难题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觉得很难学,心里很失落,然后突然对物理感到“没兴趣”。
所以竞赛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只适合一小部分有天赋、有资源、有长远规划的学生。如果下定决心要学竞赛,还是要以金牌银牌为目标,不能混日子。
◆ ◆ ◆
我应该学会竞争吗?我应该什么时候学会竞争?
参加比赛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进入省队,夺得银牌;二是高考成绩达到650分。
不管你是高一、高二、高三,半决赛都不会考虑你的年级,即使你参加的时候只是高二,你也要和比你大或者比你小的选手竞争。
是否要为比赛而学习和何时学习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高一的复赛之后和高二的复赛甚至决赛之后,或者高三的复赛、决赛之后,考虑问题的心态和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方面要看你高二复赛拿的奖项,如果高二的时候只拿了省赛第二名,那你就要考虑能不能进省队,如果进了省队,至少能不能拿个银牌,其实是有点难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看学生平时的课业成绩。全国期末考试在十月下旬结束,距离第二年高考还有七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学生课业成绩出现偏差,尤其是语文、英语特别弱的学生,最后几个月的复习会非常痛苦,最后可能根本无法恢复。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高中生进入省级顶尖队伍,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金牌和银牌。对于高一、高二就入队夺奖的学生来说,天赋是一方面,提前规划又是一方面,甚至可以说提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一就进省队的学生,可能初三甚至初二就开始参加学习比赛了,这是能力强、早有规划的学生,更常见的是高一拿了全省一等奖,高二就进省队了,这也要求至少初三就开始参加学习比赛了。
别以为省一等奖很容易拿,全省就几十个人,包括高二、高三的学生,现在的政策下,省一等奖已经没用了,早早拿省一等奖,至少说明你在物理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实力。
还有很多学生,初中考完甚至高一才开始参加比赛。这种情况下,时间相对有限,而且越接近高考,试错成本就越高。所以高二的复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可以说,如果这次考得好,可以考虑下次,如果考得不好,就只能说再见了。
在很多省份,一个学生高一拿全省第二、第三名,高二拿全省第一名是很常见的事。这时候,他可以根据自己高二复赛的排名、在校竞赛队的排名、学校上届省队的人数、省队在全国总决赛的成绩、在清华、北大竞赛营的排名等来判断自己现在的水平,决定是否继续读一年。
如果你的学校从来没有组过省队参加比赛,你的省队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获得过除了铜牌以外的奖牌,那么这个风险其实是比较大的,而且就算你想继续下去,也必须把整体成绩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当然,如果高二还是拿不到全省第一,其他客观成绩也不理想的话,退出比赛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很多学生为了争夺省队,不得不长期停课,这会给高三全国总决赛后重返高考留下非常不利的后遗症。更别提那些没有获得实质性收益的学生了。
所以高二的复赛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验时间节点,这次复赛你能不能拿到全省第一名呢?就算你现在只是在全省第一名的边缘,也不稳定,你要争取全省第一名的头把交椅,如果能在高二拿到全省第一名的头把交椅,那么在高三的时候,你就有一定的机会进入省队,拿金拿银。
在当今政策下,竞争的总体规划是前移的,规划得越早,回旋的余地就越大;而越临近高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和风险就越大。
◆ ◆ ◆物理竞赛要学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开始准备高中物理竞赛的时候,要先完成初中数学和物理的内容,然后再学习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学习竞赛的内容,这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物理只是入门,没有太多计算内容。从高中开始,计算内容会增多,更注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这些作为基础初中物理培训收获,学竞赛就会容易得多。
另外,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同时,建议也学习一下高中数学,因为物理竞赛需要用到高中数学知识,另外还需要学习少量的高等数学知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年左右。
高中数理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以高考要求来衡量的,比如物理会更注重力学、电磁学,而热力学、光学、现代物理这些内容在高中就很少,所以可以跳过,直接进入竞赛模块。
物理竞赛分为五个模块,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和现代物理。
第一轮学习,力学模块一般需要一个学期,电磁学需要一个学期。热力学、光学、近代物理这几个模块内容比较复杂,但相对来说,初步的综合性没那么强,一个学期就可以学完。加上寒暑假,大概需要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第一轮学习的目标是达到省级强者或者省级强者的水准,第一轮学习结束后会参加第一场复赛,根据这一轮的成绩来决定接下来的方向。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就会进入第二轮的学习,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利用假期出去培训,参加一些出题大神、大学教授组织的课程,比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舒友胜教授的培训。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完成首轮复试的模块后,应该考虑外部培训。很多学生在未完成首轮、尚未达到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跟着各地出题人的课程,以为自己好像懂了,但回来后还是不会做题,浪费时间。
可以说,课外培训的收获是和学员的实力成正比的,实力越强,课外培训的收获就越大。如果在实力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参加课外培训,可能会觉得自己收获颇丰,但其实大部分收获都只是抄笔记,真正吸收的很少。所以课外培训应该放在复习第二轮阶段,而不是新课第一轮。
除了外训,第二轮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练题。一方面要确保常见题都看过,另一方面需要边做题边总结。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之后,就可以通过练题来验证自己的方法。这个练题过程基本需要完成10到20本书,甚至更多。
以上文章是9月27日周伟杰老师物理竞赛策划讲座实录。
欢迎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继续关注创之路大赛,周伟杰老师的物理竞赛力学课程已上线,第一期公开课回放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