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视频就是一系列静态图像,组成一幅连续的画面。这些静态图像可以理解为视频中的帧,每一幅图像就代表一帧。帧率是指视频每秒显示的帧数。不同的帧率会影响视频的流畅度和清晰度。帧率缩写为FPS(每秒帧数)。每秒帧数(FPS)越多,动作就越流畅。拍摄运动题材时,帧率越高越好。
常见的帧率有24帧/秒、25帧/秒、30帧/秒、50帧/秒等,拍摄时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帧率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制式,目前主流的视频制式有PAL和NTSC两种,PAL适用于使用50Hz交流电的地区,比如中国、欧洲;NTSC适用于使用60Hz交流电的地区,比如美国、日本。
PAL制式使用的帧率为25帧/秒,NTSC制式使用的帧率为30帧/秒。那么在我国拍摄视频时,我们选择的是25帧/秒。那是不是说在我国就不能用30帧/秒的帧率拍摄呢?当然不是,因为PAL和NTSC是以电流来区分的。在我国50Hz交流光源下拍摄时,选择30帧/秒的帧率可能会出现视频出现条纹、频闪等问题。如果你不是在这个电流下拍摄,两种帧率都可以选择。
由于电影是以24帧/秒作为基准帧率,视频也是以与电影帧率比较接近的25、30帧/秒作为基准,50帧/秒、100帧/秒等都属于高帧率。我们知道25帧/秒就是每秒拍摄25张图像,那么50帧/秒就是每秒拍摄50张图像,以此类推。可见50帧/秒比25帧/秒包含的数据量要多得多。理论上来说,帧率越高效果应该越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并不建议使用高帧率进行拍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高帧率视频拍摄的要求比基线帧率视频更高。这是因为在拍摄视频时,快门速度通常设置为两倍帧率。例如,在25帧/秒的帧率下,拍摄时的快门速度必须是1/50秒。快门速度越高,对拍摄场景的光照要求就越高,否则拍摄时容易欠曝。另外网校头条,高帧率视频拍摄完成后,目前能够播放高帧率视频的平台或播放器非常少。在普通平台播放时,看到的效果与使用基线帧率拍摄的视频差不多。
这里还要说一下快门速度和帧率的关系。很多刚开始学习视频拍摄的人,以为在帧率25帧/秒的情况下,单纯提高快门速度就是高帧率拍摄。这是不对的。只要帧率不变,快门速度再高也属于正常帧率视频。在正常帧率拍摄视频时速度和速率,同样不建议使用过高的快门速度,因为使用过高的快门速度不仅会造成上述曝光度降低的问题,还会使拍摄时运动物体过于清晰,缺少动态模糊效果,导致视频连贯性不强,缺乏真实感。
除了普通视频之外,其他常见的视频呈现形式还有缩时视频、慢动作视频(高清运动视频)等。那么它们的帧率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说缩时视频。其实缩时视频最能说明视频和照片的关系。因为缩时视频的制作方式是先拍摄一系列的照片,然后在后期软件中合成一个视频。所以缩时视频在拍摄前期是不需要选择帧率的速度和速率,因为拍摄完照片后,后期软件合成的时候才会选择帧率。这个帧率的选择也建议选择25帧/秒的基础帧率。因为选择过高的帧率,不仅需要拍摄更多的照片,导致数据量成倍增加,而且也没有合适的地方播放这个高帧率的视频。
现在我们来看慢动作视频(升级版视频)的拍摄,慢动作视频是一种必须用高帧率拍摄的视频表现形式。拍摄的时候需要在相机中选择对应的高帧率,比如以25帧/秒作为基础帧率,则需要选择50帧/秒或者100帧/秒的帧率。选择高帧率之后,基于快门速度是帧率的两倍的原则,快门速度也要相应提高,1/100秒、1/200秒等等。高帧率视频拍摄完成后,导入到后期制作软件中,将高帧率恢复为正常帧率,拍摄出的视频速度就会相应降低,比如50帧/秒会降低2倍,变成2倍慢动作视频,100帧/秒会变成4倍慢动作视频。
最后总结一下,国内普通视频拍摄,帧率选择25帧/秒,如果没有交流电影响,帧率30帧/秒也可以选择。除了慢动作视频拍摄必须高帧率拍摄外,普通视频拍摄不建议高帧率拍摄,即使拍了,目前没有合适的播放平台,还是普通视频展示,得不偿失。延时视频是基础帧率(25帧/秒或者30帧/秒)的视频,不是低帧率视频。
这里讲的是一些常见的视频拍摄帧率选择,不涉及一些不太常见的,比如降级视频,也方便大家理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