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报告
编辑
陶峰的电影剧本曾获第二届、第三届广电总局优秀青年编剧计划奖,并获北京电影家协会创作剧本奖提名。[1]作为电视剧本编剧、美学策划人,陶峰还以纪录片编剧身份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100》的策划和编写。
参与比赛转播
编辑
2010年8月8日,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河南省体育局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国大力士挑战赛上,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陶锋夺得单项第六名、总成绩第九名。电视台、报纸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称他为“中国最强医生”。
2010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举重公开赛上,陶峰代表清华大学获得重量级第三名;同年7月,在洛阳举行的中原大力士大赛上,陶峰获得亚军。
陶锋是清华大学健美队队员,曾获全省健美亚军、全国举重季军、全国大力士比赛冠军,还多次夺得校级冠军,荣获“清华大力士”称号。
让人意外的是,陶锋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的博士生。在接受采访时,陶锋说:大力士是一项“残暴地折磨身体、文明地培养精神”的运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家对四肢强健、头脑简单的人的看法。
2011年,陶峰获得中国大力士锦标赛(四川站)第八名,入选首届中国大力士队,获得代表中国参加在广东佛山举行的2011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的资格。
教学经验报告
编辑
2012年,陶锋老师毕业来到南开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在南开大学哲学学院,一个壮汉拖着一个大箱子走进教室。箱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电脑、课本、参考书、正在编辑的诗集、运动服和护具,甚至还有未完成的画作、画笔和颜料。这是陶锋老师执教时的真实写照。
陶锋还是一名美学老师,2012年夏天师从著名美学专家萧鹰先生,获得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南开大学哲学学院任教,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但在其他领域,陶锋早已小有名气,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
读书时,陶峰被誉为“中国最强医生”,2011年以非体育生身份入选首届中国大力士国家队,曾获全国大力士比赛第八名、北京“全国举重公开赛”82.5公斤级第三名。
在人文领域,陶峰获奖更是数不胜数,剧本连续三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扶持优秀青年戏剧节目”一等奖;诗歌获全国屈原杯诗歌大赛优秀奖、全国柔刚诗歌新锐奖提名奖;绘画获全国美术文献展提名奖,入围2012年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度展。
陶峰说,高中之前自己很瘦,胳膊骨折过三次,于是就开始锻炼。高中时,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一共跑了十几圈。就是那段时间,他的身体显示出了锻炼的效果,不仅体格变强,一两年间留学之路,身高也从1米68长到了1米84。
从开始健身,陶峰就“坚持到现在”。他认为,如果觉得什么都适合自己,就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他坚持画画、写作、健身十余年。他借用《大力士》里的拉车事件来说明自己的坚持,“对一个人来说,只有终点才是你的终极目标,不到终点不能停下。”
大学时,陶峰学的是金融专业,读硕士时跨专业考入南开大学西方哲学专业。从“热门”到“冷门”,陶峰逆社会“潮流”而行。陶峰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哲学,那时候,他总是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等等。陶峰笑称,这可能是自己贫血的原因,总觉得这个世界“朦胧,不够真实”。
“我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心中所有的问题,于是找到了一门基础学科——哲学。”陶锋说。在他看来,现代人,包括他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处于“分裂”状态,常常白天是这个样子,晚上是那个样子,外面是这个样子,里面是那个样子。因此,他渴望一切在心中统一起来。
陶峰在努力实现内心的统一,他说:“我所体验到的统一,在于道德、智力、体能、审美、劳动的全面发展。”他把一切体育、艺术视为生命的提升,尤其喜欢尼采说的“一切艺术都有健身的功能”。
在学习美学理论的同时,陶锋也通过油画表达自己的美学理念。他表示,虽然自己的绘画技巧还不够成熟,但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自己的理念和思考。他特别欣赏波普艺术,它对古典主义的反叛和继承,但他并不排斥任何形式的文化工业。
陶锋在学院讲授《西方美学原著选读》和《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两门课程。他说,阿多诺是他最崇拜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不仅可以解释现代主义的艺术,而且他思想中反抗压抑的部分对现代人有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启示。
上课时,陶锋总是把美学理论与艺术欣赏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哲学课不那么‘枯燥’。”他总是跟大家说,希望同学们心里能保留一些情感的“火花”物理学家陶力,保留一些童真和理想。
课余,这位体重超过100公斤的“大块头”老师,甘愿做学生们的“知心姐姐”。无论是关于哲学的疑问,还是生活中的困惑物理学家陶力,他都希望学生们能与他交流。他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包括“学哲学有什么用”、“做那么多事,如何协调时间?”……
陶风的身上流淌着向上的生命力,他的健美给人力量,他的绘画给人美感,他的哲学给人思考,他的文字给人慰藉。他涉猎的领域很多,但都能统一为追求美的理念,最终都成为他在课堂上阐述美学理论的支撑材料。
陶锋无论在运动、写作还是讲课时,总是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专注而又充满灵气的眼睛。这双眼睛像竞赛中的大力士,又像画家的敏锐。他眼神中最深情的,是面对课堂上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他说:“他的学生,无论男生女生,都是他的‘缪斯’。”[1]